食用菌产业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2020-11-09 11:48刘宇平
中国食用菌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厂化资源共享食用菌

刘宇平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转变,由此出现了工厂化生产模式以及规模化运营模式,且网络化特征在食用菌产业中也越来越凸显;信息技术的多维度应用帮助食用菌产业实现了精准化的生产控制和销售,从而帮助食用菌产业形成对自身发展现状更加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可对未来的企业发展充满期待。当前我国大部分食用菌产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都较为欠缺,导致信息技术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食用菌产业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打造“信息技术+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健康发展。

1 我国食用菌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国内食用菌产业在近年发展较为迅速,且呈现出线上与线下同步发展的趋势。在当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基于信息技术,食用菌的互联网销售链逐步完善。以我国安徽省为例,在“互联网+食用菌”的发展模式下,食用菌的网上销售店铺数量不断增加。从2011年到2019年增速明显,具体趋势可见图1。

由图1可知,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正在向互联网方向延伸,各个地区都开始关注与电商之间的紧密连接,并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电商运营方式,从而助力食用菌产业链的有序延伸。信息技术对食用菌产业的影响也不仅在食用菌电商平台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食用菌产业在各个方面都产业了较大的发展转变[1]。食用菌工厂化的生产效率逐步提升,各种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工业设备的投用,极大的缩短了我国与食用菌强国之间的差距。在具体应用信息技术时,对食用菌产业而言,则需要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环境控制、流程控制、信息采集、情境模拟以及传感连接等。

结合食用菌产业的具体发展战略可知,从产业转型发展、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以及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信息技术都能为其提供具体支持。要想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食用菌产业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强应用实践,并将信息技术更多的与食用菌生产、食用菌销售、食用菌物流等多个体系相连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局面。

2 信息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2.1 搭建食用菌产业数据库以助力多种信息资源共享

2.1.1 完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综合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的作用不仅在于实现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数据的动态化收集与整理,并且能够涵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各个模块的数据。在构建完善的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食用菌工厂化的生产数据将最大程度被利用[2]。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将找出更有价值的工程化生产数据,帮助食用菌产业获得信息产业特征。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搭建数据库时,应做到专项维护和及时更新,确保数据库资源真实、完善、即时、有效。

2.1.2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在信息时代发展视角下,食用菌产业必须重视信息资源共享,才能助推产业与时代发展同步。由此,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人员应将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作为重点。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涵盖食用菌栽培技术知识、食用菌产品销售知识以及食用菌行业的交流经验等。从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发展流程看,食用菌栽培会用到相关的栽培技术。而在数据库资源中,可以寻找相关的技术经验予以借鉴,从而能够为实际的生产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指导。此外,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农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食用菌病虫害问题。而在食用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则能为菇农提供相关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及经验分享,从而能更加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处置病虫害问题。

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食用菌产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时,相关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分析食用菌产业信息资源,做好个性与共性分析,并进行科学分类;确保将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汇总到食用菌产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促使产业信息交流,助推产业整体发展。

2.2 投用信息化技术与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2.2.1 投入传感设备助力自动化调控

在当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大趋势下,需要关注食用菌工厂对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而投用大量的传感器设备。传感器设备的种类较多,一般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生物传感器、视觉与触觉传感器等,上述各种传感器都可以应用到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流程之中[3]。关注其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要确保选择兼容性好、性价比高的设备。在选择好传感器设备之后,要科学布点,合理控制间距,保证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改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包括智能机械、智能机器手和智能机器人等。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上述智能化产品也均可以投入使用,并以此为试点,突出其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操作流程。智能机器手和智能机器人都具有计算机视觉系统,因而可以适时代替人工进行食用菌的采摘和加工,从而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

在布设食用菌传感器设备以及投用智能器械的过程中,应确保上述系统之间的通信质量。由此,需要采用专业的无线通讯技术。其中,紫蜂(Zig-Bee) 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应用到食用菌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制之中。Zig-Bee技术可自组网,因而其传输相对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复杂程度低;该技术当前主要应用于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功能设备和通信设备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因此,在食用菌生产环节中,可以大量投用,并做好对传感器设备以及智能器械之间的连接和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确保应用层、网络层、MAC层以及物理层的设置能够满足高效率运转要求。

2.2.2 计算机视觉技术与生产环境监测

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可以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和多媒体可视化技术等。食用菌对栽培和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因而要严格保证生产环节清洁,避免杂菌侵入。通过应用计算机视觉系统,收集食用菌生长信息,同时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衍生出的食用菌子实体群体特征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准确的识别食用菌的生物信息;并能够保证稳定采集,同时获得量化数据。由此,可以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大量投用到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结合图像获取、图像处理等具体功能,实现对生产环境的全面监测。并辅助以预警系统,当某项生物信息参数超过既定值,可以发出警报。相关人员则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识别问题点,并及时进行处理。

2.2.3 食用菌生产模拟模型与生产环境调控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可构建食用菌生产模型,对食用菌的具体生产流程进行模拟。在具体搭建模型时,可搭建出食用菌生长模型、营养吸收模型、环境因子控制模型以及净化系统模型等[4]。上述生产模拟模型的出现,可以使复杂的食用菌生产流程变得可视化,从而能够为食用菌生产活动的自动化以及精准化调控提供支持。

2.3 开发专业网站打造品牌以拓宽终端销售路径

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而言,需要关注网络经济背景下销售环境的新变化,并积极融入到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之中。将信息技术与销售环境紧密结合,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企业可开发专门的网站,借助新一代互联网模式丰富网站互动元素,包括信息发布功能元素、信息获取功能元素以及信息共享和沟通功能元素等,实现多维度的品牌宣传与形象维护。此外,食用菌企业要注重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利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身的生产以及销售计划,从而可以实现精准营销,提高产业利润。最后,还要关注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可以组建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提高电商平台建设水平,并从物流供应、产品售后等角度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

2.4 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满足食用菌产品管理需求

2.4.1 构建企业全程数字化管理系统

食用菌企业可以大力推行数字化管理模式,以计算机设备、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媒介,构建企业全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确保该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成性与智能化程度。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提取关键节点,搭建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业务系统。从而遵循“数据-信息-决策-控制-考核”流程,实现对企业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2.4.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运用于食用菌质量安全监管和产品质量溯源

食用菌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在于产品质量管理,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食用菌企业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溯源,即可以使用RFID技术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标识管理。在食用菌产业中,该技术已被应用于产品质量的跟进管理。即从原料配制、母种引入就开始发放、配制电子标签、读写器设备。跟踪每一个物流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全记录,实现产品质量问题有效溯源。

3 结语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对传统模式的改变上。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作为目标,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必要性。从多个维度出发,将信息技术与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以及实际管理环节结合。增添食用菌产业发发展的创新元素,促进食用菌产业实现快速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工厂化资源共享食用菌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工厂化、小棚、大汪子…… 400精英齐聚山东,探讨北方养虾新思路
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繁育性能比较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养蚕不喂桑,栽桑不采叶 重庆工厂化养蚕蕴藏黑科技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