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食用菌控温供应链物流质量管控机制研究*

2020-11-09 11:48赵虹玉沈坤平蔡德都
中国食用菌 2020年7期
关键词:温控冷链食用菌

赵虹玉,沈坤平**,蔡德都

(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商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鲜食用菌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食用菌供应链的终端,各大超市食品经营门店中生鲜品的比重逐步提升,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1]。但生鲜食用菌需要冷链物流运输,而且在运输配送中需要全程冷链环境,对环境温度始终要求保持在冷藏温度下,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食用菌生鲜产品的质量,以便更好地进行销售。保鲜对整个食用菌的供应链物流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鲜食用菌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新鲜、易腐等天然特性对冷链物流、配送、储存的要求极高[2]。而目前我国无论是食用菌生产企业还是物流运输企业,包括最终的零售业都普遍存在着供应链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对生鲜食用菌的供应链各个环节在线衔接不畅,供应链整体运行没有统一的管控机制、管理平台或系统,造成对突发情况不能及时处置,整个供应链的运行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而食用菌整个供应链较长,涉及环节众多[3],这也造成了食用菌供应链整体效率低下的问题,生鲜食用菌产品供应链物流质量管理滞后,没有跟上飞速发展的生鲜食用菌需求。

1 生鲜食用菌温控供应链物流质量管控机制

1.1 生鲜食用菌供应链物流质量管理平台的建立

由于没有统一的供应链物流质量管控平台,生鲜食用菌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联运机制,彼此间的业务关系和管理权限比较混乱。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质量管控平台,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生鲜食用菌供应链物流质量管理平台示意图见图1。

如图1所示,主要涉及三类用户:政府监管部门、供应链相关企业和消费者,通过对生鲜食用菌的质量追溯系统,政府监管部门可以从源头上掌握食用菌生产企业和供应商所提供的生鲜食用菌产品质量[4]。无论是统一采购还是企业自主直接采购,都可以通过产品溯源系统对生鲜食用菌产品本身进行实时监管,供应商和生产企业的管理自然就更加规范。由于有了质量溯源系统,对生鲜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可以直接追溯到田间地头,相当于给食用菌合作社和农户制定了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和供应商自然会被淘汰,质量管理平台的淘汰机制更加务实、科学。此外,由于平台集成了食用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质量管控机制也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因此供应商的专业性和协作能力也得到加强。生鲜食用菌产品与其它的食用菌产品的质量管控也分工明确,各自有专业的渠道进行管理,专业性和更加细化的分工极大地提升了生鲜食用菌的品质。

同时,平台以生鲜食用菌的质量监控系统为核心,构建了从信息采集到质量追溯的全过程化管理体系。首先,生鲜食用菌从栽培开始就已经建立了产品的相关信息,如菌种、栽培地区、当地的温湿度环境、水质等信息都通过产品溯源系统将信息上传到质量监控系统中。而且实时更新的信息让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数据、育种、栽培、采摘等信息。其次,质量监控系统还对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采摘后的新鲜食用菌产品通过物流调度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采用全程冷藏的方式进行物流运输配送,合理的车辆调度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而在城市中合理规划配送线路、避开交通拥堵更加显示了物流调度的重要性。配送的分秒必争、线路的科学规划为生鲜食用菌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提供了思路。

通过质量追溯,政府监管部门、供应链企业和消费者形成了一个联运的机制,任何一方发现问题,都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反馈到源头的供应链环节。一方面提升了质量管控的科学管理,生鲜食用菌产品可以实现按消费需求进行生产,物流配送可以实时科学调度,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和盲目生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鲜食用菌质量管控的水平,对生鲜食用菌产品的货源和生产加工环节实行更加系统性地控制,质量追溯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的应用,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生鲜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2 生鲜食用菌温控物流管理系统

由于温控是食用菌冷链物流质量保障的核心,因此需要设计专门的生鲜食用菌温控物流管理系统[5]。该物流管理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大部分组成,上位机主要以终端计算机为主,主要完成食用菌物流全程的环境数据(特别是温度和湿度数据)的读取,处理与分析等,同时完成对下位机管理程序的下载和更新。下位机以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为核心,完成对温度、湿度、振动冲击加速度及大气压等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存储。

1.3 生鲜食用菌物流中的电子合同管理

生鲜食用菌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的交接,都需要有大量的合同、协议或交接单据,而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电子合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纠纷的产生。更重要的是,电子合同已经从立法的层面得到了保障,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合同协议方式。

电子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是:对生鲜食用菌物流涉及的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仓储等服务过程均采用审批签名的电子化。各种协议在签署时,签署人需经CA身份认证并授权,保障协议签署身份可识别、不可抵赖。具体到技术手段上,签署人的身份认证可以运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加密技术,也可采用芝麻信用、信用证书等计算机技术来快速安全地完成实名认证。灵活高效的认证方式为快速锁定签署人,保障签署身份合法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提升质量管控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大现代化新技术在生鲜食用菌温控供应链质量管控中的应用

由于温度控制是生鲜食用菌物流的核心问题,因此,保持冷链物流运输中温度的持续性和平稳性成为了关键。在生鲜食用菌的全程供应链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温度控制进行可视化转换,让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可以看到温控的现场和效果,这种可视化的方式集中体现出了现代冷链电商物流的特点。传统的供应链全程监控只是温度数据和参数的监控,一大堆的数据需要专业人员的一一鉴别,哪些数据参数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哪些温度的波动超出了范围。更重要的是在线上销售完成之后,如果出现温控或者质量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知道是哪个物流节点出现了温控或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如常见的生鲜食用菌客户投诉,许多客户投诉的原因就是在网上查不到自己购买的食用菌产品信息。包括绿色有机食品证明、食用菌生产企业资质、产品物流信息和一些食用菌产地溯源的信息等。这些信息不能在食用菌的信息平台上查到,消费者就会产生诸多的疑问,对生鲜食用菌产品的身份真实性和质量产生怀疑。投诉增多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客服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如果生鲜食用菌供应链的相关参与者都能够以一种供应链可视化的视角来对待这些问题,将各自的业务,如栽培、生产、销售、财务、研发、采购和物流等都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以一种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那么消费者满意,能够随时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产品信息。而且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方也能够看到彼此的工作内容,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成更加顺畅。

2.2 拓展生鲜食用菌冷链物流的发展空间

生鲜食用菌冷链物流需要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在空间上加大物流延伸的触角,在时间上加快扩张速度。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整个冷链物流上下游的生鲜产业链。与生鲜食用菌密切相关的农业、食品行业和零售业的交易模式已经从大规模流通、大批存储,向着更加碎片化、多频次、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加上食用菌电子商务的快速扩张,生鲜食用菌的冷链物流需要适应各个行业的不同需求,积极扩大自己的辐射范围,传统的物流城市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局部热点为代表的虹吸物流区域成为了物流企业必需要重视的区域。

2.3 加快生鲜食用菌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传统的快递物流体系(包括和电商相关的常温物流)发展的非常快,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而生鲜品的物流完全是另外一套系统,它的发展一定是基于冷链供应链能力逐渐的完善,如生鲜食用菌供应链一定要有生鲜仓储系统。因为生鲜食用菌是在冷链环境下的随时随地匹配、卸货、装货和运输,这在传统物流中是很少有的,即使有也只是冷藏货物,并不符合冷链物流的要求。冷链物流和传统的常温电商物流有着很大的差别,包括生鲜食用菌产品标准化的程度的提高。因此,生鲜食用菌供应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要抛弃利用传统物流体系的幻想,重新建设适合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新零售时代和业态的生鲜食用菌供应链。

3 结论

生鲜食用菌供应链较长、生鲜食用菌很容易出现损耗,再加上物流配送管理上的不到位,使生鲜供应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对生鲜食用菌温控供应链物流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对整个供应链条进行全方位管控,提高配送效率。这样才能提高生鲜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供应链物流质量管控机制的建设思路,并给出了若干提升管控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为提高生鲜食用菌产品的品质,促进食用菌物流供应链质量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温控冷链食用菌
考虑用户满意度的温控负荷能效综合指标模型和调峰策略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基于小型化的功放单元和温控箱结构及散热设计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