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0-11-09 02:56曾燕婷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7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爱国主义实施策略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使得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文章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微观系统的自我及家庭环境、中观系统的社会环境、外观系统的社会环境、宏观系统的国家层面四个方面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的本质,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中,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实施策略;生态系统理论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热爱祖国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当前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受大环境影响,大学生信念感不强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学生受到国外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出现“国家观念淡化、民族认同弱化、文化价值观消弭、爱国思想行为偏激等问题”[1],对比我国传统节日,对西方文化有着新鲜的探索欲,例如追捧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洋节,热衷程度甚至超过中国的某些传统节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此大环境影响,“爱己”与“爱国”产生冲突矛盾,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信念感不强。

(二)由于时效性较差,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难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以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为主,而“高校的爱国教育相关讲义及读本内容更新滞后,案例不能与时俱进”[2]。除此之外老师的课程未能结合时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和话题将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仍然以久远年代的典型爱国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此类课程保持着距离感。

(三)理想与现实存在距离感,大学生爱国主义理想缺乏实践性

在“国家本位”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对绝大部分公民而言“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公民在践行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种爱国情感,却不知如何践行”[3]。在举国欢庆的重要时刻,例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奥运会等体现我国大国形象的历史性时刻,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被爱国热情点燃,满怀着希望与期待,然而大部分的公民不知在现实中如何践行,未能将爱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缺乏现实行动做支撑。“如果爱国主义仅停留在口号上、情感上,而没有相应的、具体的爱国主义实际行动,泽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句空谈。”[4]当重要历史时刻过去,爱国热情也随之散去,爱国也仅停留在口号层面。

(四)教育形式创新不够,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

从实践方面来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由各团支部和党支部开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多以参观革命基地、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等方式。对于某些缺乏红色资源的学校,甚至会出现一年到红色基地参观数次的现象,由此使得大学生对爱国主义产生倦怠感,未能将爱国情怀升华为自己的深刻体会,也使得活动流于形式。

二、生态系统理论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的心理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该系统分为四个层次,从小到大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生态系统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角,既要考虑到社会国家等大环境,也要从探究个人和家庭环境。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策略进行探究,能更好地保证实施策略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一)微观系统的自我环境:坚定理想信念

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新时代大学生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主义深耕厚植于心,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5]更为重要的是,爱国不是一个口号,要将爱国之心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中观系统的家庭环境:成為坚定后盾

家庭教育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最初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而言,家庭教育具有特有的优势”。[6]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开始抓起,然而传统的家庭教育一味地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家长从小就要将爱国主义贯穿到平时教育的方方面面,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理扎根,走出传统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要对爱国主义是什么、如何爱国对孩子进行教育,并致力于将爱国情怀外化为日常的具体行动。比如带孩子参观纪念馆、帮助邻里等,这些活动都有益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外观系统的学校环境:放飞青春梦想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平台,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要变革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以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形式不断更新,其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不能还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可以通过视频、推文、电影、微电影等更多新媒体方式向学生宣传新时代的英雄。

高校要着力于缩短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距离感,将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仍然以久远年代的典型爱国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而是要让学生接触身边的英雄、当代的英雄。如消防员、缉毒警察、新型肺炎中逆行的医生、快递小哥、志愿者等,让他们将爱国主义和现实的身边的榜样这些具体人物联系起来,从而让爱国主义走进学生的心里,近距离地理解爱国主义,从而生发出爱国主义情怀。

(四)宏观系统的社会和国家层面:实现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要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爱國主义教育,就是要切实让爱国主义走进大学生的心里,让大学生在爱国主义的浓烈氛围中坚定理想信念,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国家应拿出实际的政策,让爱国主义从娃娃开始抓起,在学前教育阶段就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一样,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亦不能放松爱国主义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另外专门开设爱国主义课程,让爱国主义课程成为学生课程的一部分,由此将爱国主义教育化为每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大学阶段,在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阶段,学生的爱国情怀已经根植于心,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把大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爱国联系在一起,从而树立终身爱国的信念。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合力作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7]。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国的具体外化为修己之身、齐己之家,依托家庭为坚强后盾,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只有大家都具有家国情怀,人人都能做到知行合一,相信在每一个大学生、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水平将有效提高,中国的伟大复兴之日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许宇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辽宁大学,2014:1.

[2] 李青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和践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3):157.

[3] 王俊.生态系统视角下爱国主义价值的实践[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207.

[4] 张钦.新时代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05):58.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58.

[6] 刘磊,赵葵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家庭因素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69.

[7] 许琳.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渤海大学,2016:26.

作者简介:曾燕婷(1990- ),女,福建邵武人,硕士,福建江夏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理论爱国主义实施策略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关注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小学教育内容设计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