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想及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2020-11-09 02:56肖媛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7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思政教育习近平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新时期高職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产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将网络育人工作提升到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和部署。新形势下,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利器”之一便是网络,只有合理、科学的利用网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的。

关键词: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政教育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行为有了新特点,仅依靠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网络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特点

2018年开始大批“00后”开始步入高校校园,这一群体开始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力军。这群被称为“421家庭宝宝”的“00后”们,由于社会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与“80后”、“90后”大为不同,因此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具有独特的气质与特点,这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性化的自我意识

“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他们大多自我意识强烈,个性鲜明,渴望展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喜欢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互联网的发展给这一群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在这一平台,“00后”们将自己的想法诉诸于各种社交平台,充分表达他们的话语权。

(二)独立化的行为能力

“特立独行”是“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又一个性化标签。相较于其他年龄群体而言,“00后”独立行动的能力更强,他们更愿意自己全身心地去完成特定的任务与目标,不喜欢受到外界干扰。然而在人际交往方面,这一特点也造就了部分“00后”独来独往,集体意识薄弱,团队协作能力差的缺点。

(三)网络化的日常生活

“00”后的出生与成长都处于互联网时代,因此被称为“数媒土著”,他们对网络的了解和使用程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群体,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这一群体的生活必需品。然而也正是因为生活中的网络体验占据了大部分内容,也造成了该群体实际现实感弱、对网络依赖性大等问题的出现。

(四)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成长于当前这个信息大爆炸、言论自由的时代,“00后”大学生不再以单一的视角看问题,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取向开放、多元。但辨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二、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想的理论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的影响,从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与国家政治安全战略部署、网络舆论引导与解民意、聚民心的现实问题、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价值取向重大理论等角度,多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内容要求、目标价值、原则方法、实现途径等作出了重要讲话和精辟论述,形成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想。

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改善社会育人环境,构建教育诚信环境,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协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大力推进网络教育,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和弘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了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想,其核心要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严格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维护,二是注重网络舆论的引导,三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该思想从新时期网络育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出发,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中国特色网络育人之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高职院校网络育人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育人阵地建设不完善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承载学生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成为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尽管各大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网络育人的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院校都还未建立起高效的网络育人阵地,主要表现为:1)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形式单一,大多为传统的网站、报纸、电视等,忽视新兴媒体的开发与建设;2)网络平台内容大多比较死板,教育内容的普质化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产生供需矛盾,且更新速度慢,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强,关注度不高3)网络育人阵地孤立,网络育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尚未形成合力,网络育人成效不够理想。

(二)网络育人管理机制缺乏

“互聯网+”时代,我国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然而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致使网络环境复杂,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受到限制最大的原因在于网络育人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网络信息监管不力,监管技术落后,学生接触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未得到及时准确的过滤;其二,缺乏系统的学生网络行为监督制度,没有明确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规范,致使学生网络道德观念薄弱;其三,网络安全和舆情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紧急预案,在危机事件中发声滞后,错失舆情应对的最佳时期。其四,网络成果的认定方式和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对于网络育人成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根源上影响了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网络育人队伍力量薄弱

从育人队伍建构来看,各大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专业的网络育人队伍,受传统思政教育观念的影响,网络育人的专门人才较为稀缺,更缺乏针对育人工作者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项培训。同时,对网络育人队伍的长期培养缺乏稳定机制,且没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大多停留在辅导员、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推送新闻、发布消息等形式,网络育人业务不够精良。

(四)网络育人文化观念落后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当前大多数传统教育者尚未认识到高校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网络育人文化观念落后,主要体现为:忽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政治方向不够明确,片面的将网络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思想引导作用,网络文化不成体系。

四、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想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习近平同志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网络育人实践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应勇于正视网络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网络育人新路径。

(一)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学校网络文化吸引力

网络平台是高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工具。完善高校网络平台建设是提升网络育人效果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方式就是整合多种媒体形式,打造网络育人系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博、抖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其次,注重创新,努力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迎合新时代青年人需求,将死板的政治说教改为生动有趣的价值观念传递,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学生。最后,高校要通过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着力打造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职院校应着重完善网络管理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合拍的网络管理工作格局。

第一,建立网络监管制度,加大技术投入,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第二,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从法律和道德层面约束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第三,健全网络安全和舆情监管机制,及时关注青年学生群体的舆情,具备完善的舆情危机应急处置办法,守卫学生的“思想防线”;第四,加强网络育人评价机制建设,将网络文化育人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范畴、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评奖评优依据”,提高育人工作者网络育人积极性。

(三)打造网络育人队伍,提升网络育人水平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首先,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等在内的“网络名师队伍”,在教学中启迪学生,滋养学生心灵;其次,加强业务培训,培养一批业务精良的专职管理人员,牢牢把握网络育人的主导权。

(四)重视文化育人力量,做大做强网络舆论正能量

网络育人的潜在力量是文化育人。高职院校应重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将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引领,提高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努力打造高校网络文化高地,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刘骏鹏.“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

[2] 李亚青,王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探究[J].新媒体思政,2020.

[3] 张波.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

基金项目:2019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立项课题“互联网+”时代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想及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SGZXB201910)。

作者简介:肖媛(1992- ),女,河北唐山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思政教育习近平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