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科技文化建设研究

2020-11-09 03:18夏雨清邵献平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夏雨清 邵献平

摘要:科技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产物,但是科技文化本身的“双刃剑”特点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与科技文化并不总是对立的关系,两者可以融合。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科技文化建设,不仅能让科技文化成为生态文明的保护者和践行者,也实现了科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平衡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技文化;生态科技文化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people's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are not always in opposition.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with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an not only mak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become the protector and practitioner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fully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China.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Eco-tech culture

科技文化是在科學技术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较为先进的文化样式。受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科技文化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但生态保护与科技发展之间并不全是冲突与矛盾,两者之间具有相通之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形成有体系的科学理论成果。基于生态文明与科技文化的辩证关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科技文化的建设是新时代下中国发展的应有之义。

1 科技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作为其社会功能理想结晶的科技文化也随之产生并发展。但科技文化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深重的生态危机。

1.1 科技文化的内涵

要理解科技文化的内涵,就必须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三者的内涵与联系。

科学,内涵丰富,广义的科学指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与规律的系统知识,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狭义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即反映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系统知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认为科学特指的就是自然科学。

技术一词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它,也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美国的布雷诺指出:“有一种和科学完全不同的事业,那就是科学的应用——技术。”[1]235苏联的奥塞戈夫认为:“技术是劳动手段、生产工具和一切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物。”[2]阿尔特纳蒂伏利和斯托恩认为“技术应当包括使人类的能力得以扩展的一切工具或技能,各种产品及其加工过程,各种物质设备或加工制作方法。”[1]224从以上各家对技术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是一个系统,是为满足需要,依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而制定和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从科学与技术两者的含义不难看出,科学与技术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联系在于,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并且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科学认识为技术进步提供理论基础,技术应用将科学认识付诸实践,两者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区别。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天然物,它是一种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从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的认识活动,因此其要解决的问题是“自然界是什么样的”。而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人造物,它是一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精神转化为物质的经济活动,因此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做”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人们对科学和技术二者之间的区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看待,“科技”一词由此产生。

文化同样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科技文化一词,应当是由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共同组成的,包含科学认识、技能、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技产物等等一系列在内的科学和技术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换句话来说生成于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科技文化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3]。

1.2 科技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产物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考察,生成科技文化的科学技术有效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而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更是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动力。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人类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与通信、种类更加丰富的商品、治愈率更高的医疗等,大陆与大陆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自此追求科技的不断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写进人类的历史。

从社会文化史的发展来看,科技文化提升了人们在物质财富、制度建设、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水平;变革了社会的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冲破了过去愚昧腐朽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让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作为具有超越性的人类在品尝到科技文化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成果后,必将不断追求更加发达的科技文化。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史还是从社会文化史的发展角度看,科技文化都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产物,并将在人们的追求下不断发展。

1.3 科技文化的现实困境

科技文化的现实困境在于科技文化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而灿烂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更加公平、高效的制度与价值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

科技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上所发挥的正面影响是远超其他文化的,但是科技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小觑。这种负面影响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科技应用过程中所引起的变化的不确定性,即一项科技的应用在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无法当时预估的负面效应。比如煤的燃烧为工厂的发展提高動力,但过多的燃煤却也带来了温室效应和酸雨;另一方面,应用者动机的偏离也会带来负面效应。科技本身没有对错,为不同的目的服务,科技就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当应用者的动机明显偏向破坏性事情时,科技就会成为伤害人类的“屠刀”。比如核能是一项高效的清洁能源,但核能却被用于制造原子弹,让人类始终笼罩在对原子弹的恐惧之下。科技负面影响的产生,还来自于科技应用中的事故。比如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从科技带来负面效应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其负面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程度均受到人类的影响。因此减少科技负面影响的关键在于约束人的动机与行为。但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的发展一直受到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就是出自对上帝的爱和对人类的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5]在人类中心主义中,人类是世界的中心,是世间万物的主载,自然界沦为人类的附庸,为人类服务。受人类中心主义影响下的科技文化只考虑人类的物质享受,对人的约束越来越少,忽视科技滥用过程中对自然造成的伤害。长此以往,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越来越尖锐,其造成的后果就是生态失衡,环境恶化,并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科技文化这种祸福双致的结果,让人们必须认真思考它的建设与发展。

2 生态文明与科技文化的辩证关系

无论是科技文化还是生态文明,都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两者的发展关系到这个时代的发展前景。从短期来看,科技文化似乎是造成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而对于生态的保护也会限制部分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两者之间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

2.1 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科技文化的支撑

科技的进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当下生态危机的重要手段。我国环保局总顾问张坤民指出科技进步是调节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矛盾的解决方法。只有科技沿着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发展,生态文明才有实现的可能。科技文化既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反作用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文化是科学技术内在精神的理论表现,科技的发展方向问题实际上是科技文化的价值理念问题。因此,实现生态文明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将科技文化的价值理念引导至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方向上来,从而引导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朝着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行进,并以此实现生态文明。

2.2 生态文明是科技文化的发展目标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科技不可能脱离这一基础独自发展。审视如今的生态危机,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文化观念的落后与扭曲。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6]因此要扭转生态危机,科技文化就必须朝着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的方向转变。科技文化的生态化方向转变不仅能帮助人类摆脱生态危机,也能给社会带来更为可观的效益。由此可见,当科技文化朝着生态文明发展时,其发展前景是最为广阔的,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是最大化的。

2.3 生态文明与科技文化价值追求相同

生态文明与科技文化有着相同的价值追求,即可持续发展。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优解。无论是生态文明还是科技文化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以此获得最大的发展前景。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两者也更能化解现实生活中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现交融与合作。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以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科技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价值。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

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的应有之义。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文化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必须用当下最新的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科技文化的发展,帮助解决科技文化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产生的理论基础深厚、观点新颖、内涵丰富的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

3.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涵育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7]6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人的生态文明智慧,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7]6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所崇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习近平总书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三者关系的基本观点产生了深刻影响。

3.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发展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科技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的发展需要制度约束。建立健全科技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对科技文化中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写入法律法规之中,并做出具体、科学同时具有惩戒意义的定罪量刑,用法律的威慑力震慑科技文化中一切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科技文化领域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也是调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因此有利于全社会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4.3 全社会营造生态科技文化氛围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能源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情况下,必须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需要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保护则需要生态文明的大力建设,两者既有矛盾之处,也有相通之处。将科技发展与生态保护一交汇,就形成了生态科技文化。生态科技文化就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科技文化。在全社会营造生态科技文化氛围,有利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一方面要健全生态科技文化传播体系。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全社会、全方位的共同努力,为此必须形成政府主导、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文艺等各界人士共同联手,多种等大众传媒的共同作用,文化产业、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共同参与的生态科技文化传播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政府是生态科技文化宣传导向的负责者,科学界和艺术界运用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各类文化产业的展出、表演,从科学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层面对人民群众进行生态科技文化的宣传教育;而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则是组织人民群众参加生态科技文化宣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这样一种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宣传下,生态科技文化将走如人民群众的内心中,从而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另一方面要完善生态科技文化宣传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评价和激励体系,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科技文化宣传的热情与信心。这就需要既引导文体和宣传工作者积极投身生态科技文化普及创作,又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成果。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生态科技文化的科普进行评价和审核,将观点错误、内容陈旧、低质量、泛娱乐化的科普成果剔除出去,对优秀的科普成果进行奖励。同时,也应当对生态科技文化普及做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单位和个人做出表彰和奖励,带动全社会生态科技文化科普风的形成。

4.4 加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加强国际合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内外的许多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始终强调生态环境问题是需要全人类共同解决的重大问题,各国都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之中。作为最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科技文化,也应当加强与别国的科技文化交流,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交流中共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共识。

4.4.1积极开展对外的科技文化交流

应当定期組织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会,积极与其他国家的科技文化交流,在交流中找准与发达国家科技文化之间的差距,不断学习别国先进的科技文化以提高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我国也应当积极参与世界性科技文化建设活动,在与别国的合作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在全世界呼吁生态科技文化建设,为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4.4.2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对外进行科技文化传播

可以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科技文化博览会,举办和参加各类世界性、高水平的运动赛事和文艺表演,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的科技文化建设成果,宣传中国的科技文化建设理念,以提升中国的科技文化影响力。

4.4.3 大力拓展民间交流渠道

鼓励各大高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个人积极地“走出去”、“引进来”,在与国外高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个人的交流中,学习别国的经验教训用于我国的科技文化发展。同时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国际间在科学文化建设上的合作,让我国的科技文化建设成果走向世界,以扩大我国科技文化影响范围,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结语

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交融、同向同力是未来大势所趋,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科技文化建设,将为我国的科技文化指明发展方向,也将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持。

参考文献:

[1] 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2] 关锦镗.技术史上册[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18.

[3] 杨怀中.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93.

[4]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2.

[5] 弗朗西斯·培根.新大西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8.

[6] Worster, D. Nature's Economy: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Second Ed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4:27.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8]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3.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略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
基于CiteSpace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的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初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独特逻辑与鲜明思维
自觉担当,保持定力,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区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