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以文山学院为例

2020-11-11 08:53陈红惠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创专业能力

陈红惠

(文山学院 三七医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我国近年来颁布一系列文件并实施了多项举措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创新创业改革的高潮[1-3]。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探索内容。深化改革高校教育教学要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措施。有学者认为,现代大学再一次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应用型人才培养调整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4-5]。2019年3月,文山学院获批为云南省第二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文山学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方案中提出办学定位应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上来。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文山学院应用型示范校建设内容中三七产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双创背景下,如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成为各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体系的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研究大多基于宏观层面,但各高校办学层次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实施起来也会不尽人意。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将自身专业特色教育与双创教育进行融合,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取得实效。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及探讨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

二、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分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文山学院首批升本专业之一,经过十余年的专业发展,已有8届毕业生,据毕业生就业调查统计,该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对口度较高,主要从事食品加工、销售、检测等相关工作。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学生选择考研升学人数大大增加,就业趋势也转向教师等事业单位岗位,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很少。对用人单位调查发现,食品类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工作细致认真,但创新能力欠缺。

(一)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加,而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相关实践教学场地缺乏,实验设备陈旧落后,难以满足创新实验需求。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一些实践性强的实验,接触不到新设备、新仪器,很多实验项目仅由部分同学动手完成,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食品生产企业的需求。

教师实践生产经验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劣。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很多从事创新创业指导的教师少有科班出身,多为专业教师兼职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不一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水平难以满足创新创业要求,在进行创新性教育方面缺乏经验。加上专业教师自身承担较多教学任务,兼职完成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无一定奖励保障机制,难以调动师生积极性,从而导致创新创业工作收效甚微。

(二)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业动力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但对于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创新教育要取得实质性突破,除了学校层面提供的实践平台基础以外,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受中学时代以考分为目标的惯性思维影响,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期间主要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大部分学生课程学习完全跟从教师安排,对专业技术不了解,缺乏创新思考能力,对校内外举办的科研活动及创新竞赛关注度和参与度极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为完成学习目标,为了学分而被动参加实践,积极性下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动力。此外,想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由于学校整体科研氛围不浓,实践场地受限等客观因素影响,在选题研究、生产实习实践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导致成果水平一般,社会价值难以实现。

(三)专业培养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未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缺乏明确的培养定位,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我校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突显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食品工程技术人才,忽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未将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双创”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相应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大多远离专业教学指导,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没有全局观,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一,难以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往往存在“重申报,难实施”的困境。

(四)缺乏创业基地,资金扶持短缺

文山学院与文山州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云南太阳魂酒业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建有糕点加工实训室、文山学院职业技能培训站、食品检测检验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此外还通过各类双创项目(国家级、省级、校级)申报和竞赛(“互联网+”“创青春”杯)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训基地场地有限,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学生的动手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生产企业也会因原料供给受季节性影响,实践时间与厂家休整期冲突,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效果不尽人意。另外,虽有学校提供一定创业基金,但对于众多的大学生来说,其基金扶持只是杯水车薪,创新创业形式实效性不强。例如我院食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出的产品只能停留在实验室试吃阶段,没有注册公司,就不能申请卫生许可,亦不能对外销售,这类的创业活动没有接受市场检验,学生能力培养也都局限于校内,未能实现能力的“提质增效”。

三、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培养定位,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以食品类专业为例,专业建设应紧密联系地方特色资源,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在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明确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科学设计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业方面相关的知识体系、实践技能,尤其是创业精神的培养及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6]。在此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整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中,理论课增置相关创业课程及讲座,以创业实训课程替代专业实践课程,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及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全面提高学生创业的实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综合性能力等各种技能,如图1所示。

图 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改变满堂灌、教师照本宣科等的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7]。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选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等模式,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食品加工实训课程为例,以往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实验内容,固定不变的实验内容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可将实践内容推送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产品设计、生产,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将食品推广出去,并将产品创业业绩作为成绩考评的主要指标。这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既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又推动学生深入了解食品行业发展状况。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食品类专业应认真探索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考核机制,将创业课程教育纳入学分管理,考核方式应从传统的理论成绩与平时成绩结合的评分方式加入创业素质方面的内容,体现一定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三)“双导师制”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组建

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养、技能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双创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由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校内教师和具有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行业专家组成“双导师制”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培养“双师型”教师可选择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对实践教辅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生产实践技能。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聘请生产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应与市场对接,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四)结合专业特点,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途径

由于受学校实验条件及资金限制,许多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得不到实践机会。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方面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途径。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科研创新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实践技能,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依托现有的“云南省高校高原特色农产品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高校三七及地方特色食品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重新规划食品专业实验室,改善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场所。科研平台的建设和校企合作可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通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此外,科研平台还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场地、技术、资金支持及创业孵化,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双赢结果[8-9]。

四、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需要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一支理论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结合学校类型、层次及所处区域,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创业素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