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二轮专题复习
——以“杂交育种”为例

2020-11-16 01:52北京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杂交种

北京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对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课程展示其自然科学属性的重要标志。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的首创性、开拓性。基于此北京市在2018年及201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对能力要求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创新能力写入其中。杂交育种专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因如此,北京高考试题在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都对这一专题进行考查。

杂交育种专题复习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育种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应用主要体现的是过程的应用,很少关注科学家进行杂交育种的原因,杂种优势现象及其原因等问题。以下是笔者从为什么进行杂交育种入手,设计的一节复习课的教学思路,抛砖引玉,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完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资料一:杂交子代在生长、成活、繁殖能力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研究者以两性花植物——大豆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其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1)以甲、乙两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分别测定亲代和F1茎粗、一株粒重、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如表1。

表1 亲代及F1相关数据

结果表明,杂交子代F1在____等方面表现出了杂种优势。相同两种品系的大豆正反交所得子代相关性状不一致,推测可能与____中的遗传物质调控有关。

(2)进一步研究大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发现在大豆基因组 DNA 上存在着很多的 5′-CCGG-3′位点,其中的胞嘧啶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 5-甲基胞嘧啶。细胞中存在两种甲基化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大豆某些基因启动子上存在的 5′-CCGG-3′位点被甲基化,会引起基因与________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通过影响转录过程而影响生物的________。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

(3)基因甲基化模式可采用限制酶切割和电泳技术检测。限制酶Hpa Ⅱ 和Msp Ⅰ作用特性如表2。

表2 Hpa Ⅱ和Msp Ⅰ的作用特性

由表2可知:相同序列的DNA同一位点经过Hpa Ⅱ和Msp Ⅰ 两种酶的识别切割,切割出的片段_________相同。通过比较两种酶对DNA的切割结果进而可以初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种酶分别对甲、乙两亲本及F1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设计特定的引物,利用PCR技术对酶切产物进行扩增,分析扩增产物特异性条带,统计5′-CCGG-3′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如表3。

表3 亲代及F15′-CCGG-3′位点的甲基化统计结果

表3中所列数据说明正反交的杂种 F1均出现了_____的现象,从而使相关基因的活性增强,使F1出现杂种优势。

【答案】(1)茎粗、一株粒重 细胞质(或线粒体、叶绿体) (2)RNA聚合酶 性状 (3)不一定 是否甲基化及甲基化模式 总(半+全)甲基化水平较双亲降低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阅读及完善,学生不仅能初步了解杂种优势现象的分子机理,也间接提升学生获取、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出下一个问题:如何获得水稻杂交种呢?

二、阅读资料,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一)三系法

资料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杂志上发表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一文,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可以分为三系法、二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朝着程序上由繁到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1)水稻是雌雄同株两性花的植物,所以为了防止母本________须进行人工去雄,水稻的花非常小,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人工操作难以实现。直到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了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即雄蕊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在杂交时只能做_________,有了雄性不育系用于杂交育种,就免除了人工去雄的工作。

(2)不育系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如图2)。其中细胞核中的不育基因用r表示,可育基因用R表示,且R对r为显性;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上述四种基因的关系中,R能够抑制S的表达,即基因型为S(RR)的水稻表现为雄性可育;当细胞质基因为N时,无论细胞核中含有可育基因还是不育基因,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所以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图2

(3)三系法可获得杂交水稻,所谓三系是指恢复系——N(RR)或S(RR)、保持系——N(rr)和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可以通过自交得以保持,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如何获得杂交种用于大田生产,如何保持(延续)不育系(雄性不育系不能通过自交的方式得以保持,用于之后的杂交育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交(或自花传粉) 母本(2)S(rr)(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阅读及完善,学生不禁折服于袁隆平三系法研究过程中创新思维和方法,还对团队合作产生向往。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资料中提及的育种方法的缺点,如种子生产困难。

(二)二系法

资料三: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即F1的性状优于双亲的现象。

(1)略

(2)雄性不育水稻突变体S表现为花粉败育。在制种过程中,利用不育水稻可以省略去雄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制种程序。

①将突变体S与普通水稻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可育,F2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说明水稻的育性由___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不育性状为__________性状。

②研究人员发现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该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为研究突变体S的pms3基因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得到如表4和图3结果(用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

表4 不同光温条件下突变体S的花粉可染率(%)

图3 不同光温条件下突变体S的pms3基因表达量差异

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_______的合成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性关系是_______。突变体S的育性是可以转换的,在 _______条件下不育,在_______条件下育性最高,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请设计培育水稻杂交种并保存突变体S的简要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①1对 隐性 ②RNA 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现正相关(或pms3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花粉育性越高) 长日高温 短日低温 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以突变体S为母本,与普通水稻杂交,收获S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中所用的杂交种。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使突变体S自交,收获种子,以备来年使用

分析本资料后学生不难看出与三系法比较,二系法具有种子生产成本低、无不育细胞质负效应、易转育新不育系等优点,但本方法仍在操作中存在制种等操作繁杂之处。

(三)一系法

资料四: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种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4所示)。

图4

据图4分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使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或不出现基因重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后,父本来源的染色体消失

通过对资料四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敲除了4个基因,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没有发生减半,受精后来自精子的染色体会消失,杂交种的自交后代染色体与亲代杂交种相同,这样就实现了杂交种的留种。至此,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畅想他们心中的禾苗的样子,会与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不谋而合。

通过对以上三种获得杂交种的方法的介绍,学生对教材中的杂交育种有了新的认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提升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杂交育种杂种优势杂交种
李振声: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总结蔬菜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及育种策略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高粱杂交种亲本遗传多样性及其改良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重点讲解与难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