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2020-11-16 03:57王晓婷张立颖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理论课家庭课程

王晓婷 张立颖 张 晶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沧州 061001)

1 优化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研究的背景

1.1 问题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在线思政课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线课程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调性和多元性,在线学习的这些特点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容易被接纳和喜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要继承,同时要与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吸引力和时代感。这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打造线上金课指明了发展方向。

1.2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实践中也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教学实效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设计存在与学生需求脱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在线思政课逐渐失去兴趣,不再观看线上资源、敷衍应付甚至退出课程放弃学习,严重影响了在线思政课的教学实效。通过对在线思政课教学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线思政课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但理论性较强,有些原理知识枯燥乏味,教学互动生硬,不能满足学习需求。优化在线思政课教学设计,使学生想学、爱学、真学、学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优质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特征

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作为线上教学的系统计划,应从教学分析入手,对授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前置学习基本情况的了解,呈现教学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的通过线上教学直击重点,解决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程单元的设计应以教学分析为基础,结合学情分析,拟定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法,组织线上教学各环节,将课程的框架搭建完成。

优质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应具备如下特征:第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注重学生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素材进行筛选。还要关注学情,选取学生感兴趣、时效性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研究解决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二,突出在线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技术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便捷。运用学习平台多元化互动方式,实现多种策略组织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第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线教学实践,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条件,模拟传统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第四,学生能通过线上教学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明确在线学习目标和任务,理解如何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完成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教学目标。

图1

3 基于“导学思践悟练”流程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家庭美德》

3.1 教学分析

“家庭美德”教学环节属于学前教育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次课程是道德教育中的“家庭美德”部分,所需学时2 学时(如图1),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知识方面,学生存在能学习而深度不足,能思考而悟情尚浅,能体会而知易行难的特点。根据学情分析,确定在线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为“理解家庭、爱情、婚姻基本概念和家庭美德的具体内容”,能力目标为“正确处理恋爱中的问题”,情感目标为“逐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观,初具家国情怀”。并确定在线教学重点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深刻意义,掌握家庭美德的具体内容”,预判教学难点为“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问题”。

3.2 教学策略

根据学情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在线教学策略。针对学生能学习而深度不足的特点,采用在线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对概念、原理的理解。针对学生能思考而悟情尚浅的特点,采用在线案例分析法,加强学生的在线情感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生成。针对学生能体会而知易行难的特点,采用在线角色体验法,使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解决教学难点,促进知行转化。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全过程运用“导—学—思—践—悟—练”六环节的教学设计法。

3.3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设计部分,教师在课程平台上发布三项预习任务。任务一:欣赏歌曲视频《家和万事兴》,完成在线讨论“最打动你的一句歌词是什么?”任务二:分小组拍摄以“恋爱的烦恼”为主题的情景剧,并将作品上传学习通平台。任务三:观看各小组作品,为喜爱的作品点赞,并通过投票选出最喜爱一个作品。课前任务难度适中,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课中教学设计部分,细为“导—学—思—践—悟—练”六环节。

“导”即课堂导学,引导学生回顾旧识,展示课前获得投票最多的歌词,围绕“家和万事兴”主题提出问题“使家庭和睦的‘法宝’究竟是什么?”带着问题向新课过渡,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进入教学情境。

“学”即新知学习,运用在线微课向学生讲授本节相关概念“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针对学生能学习而深度不足的特点,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在线群聊引导学生列举错置爱情、婚姻、家庭引发的严重后果,教师进行总结并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并明确三者的关系“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前提”,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和在线群聊,学习知识点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

“思”即深入思考。针对学生能思考而悟情尚浅的特点,引导学生观看在线视频《家风的故事》,通过真实生动的家庭故事展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风传承的必要性,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视频观看结束后,运用在线投票、问卷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将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家国情怀的初步生成,完成本小节情感目标。

“践”即在线角色体验。针对学生能体会而知易行难的问题,将学生自制情景剧的内容巧妙结合教学难点,观看学生作品的过程容易营造欢乐融洽的课堂气氛,达到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知识点融入对问题的思考中,引导学生走出恋爱误区,掌握正确处理情感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完成本小节能力目标。

“悟”即学有所悟,以在线热播家庭剧《都挺好》的人物关系微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剧中人物的家庭矛盾的从积累到激化,从爆发到冷静再到妥善解决,体会“家庭美德”正是家庭和睦的“法宝”,回答课前预设问题,使学生学有所悟,深刻体会树立正确的家庭观的重要意义,完成教学的情感目标。

“练”即随堂练习,教师发布在线分组任务“即兴演讲‘让家庭美德呵护幼儿心灵’”。学生分小组准备,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总结发言,学生小组间评价,选出最优的演讲小组。这一部分设计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模拟学前教育教师工作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行转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课中部分的最后一环节是课堂小结,教师绘制思维导图,实现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加深印象。

课后教学设计部分,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课后任务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基本任务为本次教学单元的在线练习和下一教学单元的预习任务,全体学生都要完成。拓展任务为“幼儿园家校共建现状”为主题的在线社会调查,学生结为小组,自愿完成并获得额外加分。本部分的多元化任务体现梯度化教学设计,立足学生专业,服务未来岗位需求。

3.4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线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预判教学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做好备用计划。首先,对在线教学设计的特色进行总结:本次教学设计的全过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引入了在线角色体验法,可有效提高在线课堂的活跃度。同时,设计各个环节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需求,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了在线课堂实效性。采用多元化评价,更科学、客观地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其次,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诊改:在线教学设计中,主要问题成因在于运用网络教学的时间较短,数据资源对教学的支撑不足。今后要加强数据分析,优化课程资源,逐步自建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库,进而产生有力数据支持,便于教师紧跟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家庭课程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家庭“煮”夫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恋练有词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