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六步法”

2020-11-25 18:58唐新华
名师在线 2020年2期
关键词:诗境古诗意境

唐新华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蔡旗镇完全小学,甘肃武威 733309)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欣赏古诗词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提升人的欣赏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是提升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方法多样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诗意、感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图。鉴于此,笔者在此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六步教学法”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情境导入——品一品

小学阶段中的古诗向学生描绘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而又令人向往的美妙景色[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分析字句,让学生放飞思想,在优美景趣之中尽情畅游。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绝句》时,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几净的窗外柳枝逐渐发黄,枝叶随风飞舞,两只黄鹂在一根柳枝中间自由跳动,歌声悦耳动听;在远处的天空中飞翔着的白鹭几乎与蓝天连接在了一起。这种景色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教师利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能让学生品味到诗词中的意境和无穷无尽的美感,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读一读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对诗词进行详细品读。例如,在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时,要让学生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中体会到从不同侧面观察庐山的最真实感受:“横看”指的是正向的观察,能够观察出庐山的雄伟壮观;“侧看”则是从侧面进行观察,能够看出庐山是一座高峻挺拔的山峰。而“远”“近”“高”“低”则主要指的是人在观察庐山的几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各不同”能够将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进行高度的概括,让学生体会“遇到问题要从多角度出发”的深意。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从而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感悟诗境——做一做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情况下都是借景抒情,但是也有一些诗词会应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还有一小部分是情景交融,这些诗词的朗读能够让人的情感得到陶冶。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合理地利用情感对学生的古诗词体验进行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创作诗词时的真实感情,才能对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画》这首古诗时,让学生将手放在额前远眺来体验“远看”的意境,让学生低头看来体验“近看”的心境,还可以让学生摆动双手或者模拟花开的样子,对古诗中“花还在”“水无声”的情形进行感悟。通过插图、伴读、做动作等各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出古诗的意境。

四、感悟诗意——画一画

在教学《静夜思》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去画出不同形状的月亮,并给月亮涂上不同的颜色。上课时笔者让学生拿出画好的月亮进行展示,让学生选出哪个月亮最漂亮,并说出理由。之后笔者开始讲述与月亮相关的故事或者相关的诗句,让学生通过诗句来感受和品评古人在创作诗的时候的情感。如此激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春晓》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边吟诵边让学生画一画:首先我们在左边画一座房子,先画出房檐和窗户,窗户向外打开,一个人躺在里面,窗外是一棵柳树与一只燕子。再画一夜风雨,树叶落。通过画一画,古诗的诗境和诗意展现在了学生眼前,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诗境和诗意的体会和感悟。

五、背诵古诗——演一演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达到腹有诗书时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让自己的语言丰富,让思维和能力达到提升。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平时我们要多背背诗,让自己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诗人在创作诗的过程中会选取最典型、最有意境的画面或是用充满跳跃感的言语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情景相融的、让人意犹未尽的诗境。小学生见识少,情感不太丰富,教师必须要对其想象力进行合理的启发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具体领悟到古诗的意境之美。《寻隐者不遇》是一篇用词非常精炼的古诗,通过寥寥数语就将整个寻隐者的过程描绘了出来,而且没有对与童子见面过程进行描述,同时也没有对详细的问答场景进行描述,但是整个诗句中体现出了深刻的寓意。在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对本首诗的具体内涵以及人物关系进行明确梳理,再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来想象:“谁在松树下问了些什么?诗中写出来了吗?”“如果你站在书童的角度,会如何来应答?”以此来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对答。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这样会调动学生的热情,在表演中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想象会异常丰富。学生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从而深刻地领悟到诗的意境。

六、拓展延伸——悟一悟

古诗词中很多词句都非常精练,而且包含着哲理,是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寥寥数语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也正因此得到了千古流传,给人带来启发,让人受益匪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一些古诗词佳句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深入剖析,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讲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哲理美感进行深入感悟。例如,在讲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古诗的内在深刻含义以及哲理;让学生明白要想看得远,必须要登得高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是要具备宽阔的胸襟及长远的目光。

在整个小学的古诗词教材中不乏一些悲壮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采取了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直抵人心的表达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的家国情怀。例如,在学习《杂诗》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刻解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所蕴含的强烈的呼吁:要打破当前令人窒息的政治局面,就要摆脱万马齐喑的悲惨现状,通过变革让整个九州重新充满生机和力量。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中所表达出的诗人对于当时政局的迫切希望:要突破资格辈分的拘泥,要让有远大抱负的人才来到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出作者当时忧思家国的情怀以及革新政治的激扬精神。

结语

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加放飞自我,教师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当然,作为老师,我们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得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得有一渠水。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有魅力,才能给学生营造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的文化情怀,让传统文化发挥出其光辉。

猜你喜欢
诗境古诗意境
佘景峰
诗境
“拟古诗”之我见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