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引领产业绿色发展的大路上河北省淡水养殖创新团队工作纪实

2020-11-25 07:23
河北农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淡水鱼示范点泥鳅

为了加快构建淡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助力河北省淡水养殖业转型升级,河北省淡水养殖创新团队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研发集成推广了一批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打造了一批生产高效、品质优良、节水减排的示范点,引领产业绿色发展。

为产业健康发展精准发力

促进了产业增效、渔民增收。2019 年,研发集成示范大宗淡水鱼健康标准化养殖技术2 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和模式4 项,建示范基地(点)14个,示范5000多亩,辐射带动2.8 万亩。根据我们2019 年对大宗淡水鱼养殖效果调研情况看,占我省淡水鱼养殖产量60%以上的鲤鱼和草鱼,在大宗淡水鱼价格连续多年低迷的情况下,其养殖利润在2000 元/亩、2300 元/亩,利 润 率 在12%-13.6%。有力促进了我省淡水养殖效益提升和渔民增收。

养殖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 年,研发集成出南美白对虾、泥鳅、中华鳖及冷水鱼等名优品种高效养殖技术10项,示范2000亩以上,带动上万亩,养殖效益显著。从调研情况看,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泥鳅、中华鳖和冷水鱼的亩利润在3200 元、9800元、5.4万元和8万元,利润率在38%、45%、30%和48%,渔民的养殖积极性高,养殖面积和产量增加。到目前,名特优养殖产量已占我省淡水养殖产量的28%,较2013年提高20%,为调整养殖结构、渔民增收以及产业扶贫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决了养殖苗种短缺问题。2019 年,泥鳅育苗量达到25.5 亿尾,生产苗种9 亿尾,苗种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冷水鱼苗种600 多万尾,中华鳖500 万只,满足了我省名优种类养殖需求。尤其是泥鳅苗种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的成熟,使我省的泥鳅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泥鳅养殖产量达到近万吨,成为“开发一个品种,创造一套技术,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新兴养殖业。

新技术的引领作用增强。池塘和设施高效养殖、综合种养等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大宗淡水鱼标准化高效养殖技术示范点7个,面积4250亩,增效5%以上,辐射带动2.2万亩;建立大宗淡水鱼塘套养虾蟹、渔农兼做等绿色增效养殖技术示范点7 个,3533 亩,辐射带动上万亩,多个示范点养殖效益增效超过20%。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技术进一步熟化,示范点8个,建水槽73条,1.6万平方米,覆盖池塘2000多亩,主养草鱼、罗非鱼等,亩均盈利3300元,较传统养殖模式增效40%以上。中华鳖新型饲料推广34万平方米,亩均增效1.8 万元。泥鳅饲料推广300亩,亩均增效1300元,增效10%以上,减少了有机污染物排放10%以上,节水10%。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研发覆盖了所有的养殖模式,示范面积增加,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档升级

建立大宗淡水鱼新品种繁育基地,解决了我省淡水养殖主要种类良种覆盖率低的关键问题。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国家新品种福瑞鲤2号河北繁育基地,引进后备亲鱼600 组,2019 年繁育苗种6000 多万尾,培育亲鱼2 万多公斤,2020 年可达到规模化生产水平,将逐步提高我省淡水主要养殖鲤鱼良种覆盖率。

研发集成集约化养殖技术,引领水产业发展方向。在唐山、保定、邯郸、张家口等站开展鲟鱼循环水养殖、池塘设施化循环水养殖以及利用浅层半咸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等,引领了产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利用废弃矿坑建设循环水养殖设施技术示范规模进一步扩大,示范效果明显增加。迁安示范点,2019 年自筹资金上千万元新建28条流水槽,6600 多平方米,抽取矿坑底层水养殖冷水鱼取得成功,这两项技术不仅拓宽了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还开拓了废弃土地综合治理及半咸水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前瞻性研究工作,为新技术研发打基础。研究了使用发酵豆饼部分替代鱼粉饲料加工技术,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也降低了鱼粉的使用量,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减低膨化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和首次在我省开展泥鳅、草龟营养学求研究,为促进高效环保饲料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开展的中华鳖抗菌免疫机制研究,为中华鳖主要细菌病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依据。首次开展虹鳟口服IHN 微球疫苗的免疫试验,取得了良好免疫效果。

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团队将探索发展路径和集成技术及培树休闲渔业典型纳入重点工作,共培育典型企业25 个,集成出垂钓+餐饮、渔事体验+度假、观赏鱼等模式4 种,示范点日接待游客2000 人以上,举办大型钓鱼比赛数十场,近万人次参加。带动休闲渔业企业100多家。扶持淡水鱼加工企业3 个,研究出中华鳖、泥鳅、鲟鱼等即食产品5 个,研发出鲟鱼片脱腥、鱼丸制作等加工技术3项;为承德市休闲渔业企业开发出旅游菜品4 个。我省休闲渔业由2013 年产值1.9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8亿元以上,由不足三产产值的10%,提高到49%。休闲渔业的发展,助推了我省三产的发展,为调整产业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研发集成的疫病和质量控制技术,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一是完善主要疫病监测网络,开展了养殖病害监测和调查,摸清底数,有效防控疫病。水产养殖疫病监测涵盖了11 个市50 个县区,测报员62 名,监测点142 个,监测3.7 万亩,占全省淡水养殖总面积的10%。涵盖主要养殖品种与模式,全年撰写出病害监测情况报告9份、预测预报7份。2019年共监测到病害16种,全省淡水养殖病害总损失为3056万元,比2018年降低13.9%。二是建立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鲤浮肿病等主要病害防控试验点12个,866亩,示范技术13项;建立用药减量示范点8个,1058亩,熟化了多项生态防控技术,示范点抗生素用药减量22.7%,消毒剂和杀虫剂用药减量7.6%,总用药减量11.2%,用药成本下降15.7%。建无规定疫病苗种示范场4 个,探索了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传播的关键技术。继续开展了鲤鱼、草鱼的主要病原体的耐药性普查,对14 种药物做了耐药敏试验,为精确用药提供了依据。三是建立淡水养殖水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22 个,3473 亩,进一步熟化了养殖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生产的4850 吨产品,全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水产养殖无规定疫病苗种场试点、主要疫病病原耐药性分析及用药减量三项工作,位于全国先进水平,具有创新性。为从源头控制疫病传播和指导正确用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发集成了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技术,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研发覆盖了所有的养殖模式,面积增加。其中池塘原位净化技术示范超过2000 亩,带动2.8 万亩以上,设施养殖尾水净化示范点10个,20 多万平方米,泥鳅高效养殖尾水原异位净化技术示范已经实施,为全面推行尾水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发示范的绿色饲料,有效地减少有机物的排放。研发的中华鳖泥鳅系列高效绿色饲料,节水达到9%,减少有机物排放10%。

猜你喜欢
淡水鱼示范点泥鳅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泥鳅笼
携手院士剑指淡水鱼育种业!渔美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达成合作意向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捉泥鳅
捉泥鳅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示范点”成了关爱青少年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