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策略

2020-11-30 00:20伍紫阳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侨园 2020年7期
关键词:土特产陕西一带

文 伍紫阳(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我国的外宣翻译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在“一带一路”的契机下,如何做好陕西当地土特产外宣翻译工作,即如何用既符合语言语法规则及表达习惯,又能准确表达陕西土特产的特有元素和文化来进行对外宣传翻译,成为了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培养外宣翻译人才、提升外宣翻译内容质量以及提高企业外宣能力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参考意见,以期达到推进陕西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研究现状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陕西省正大力提倡对外文化交流,然而陕西当地土特产外宣翻译不足,没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无论是从传播效果还是译文质量来看,尚不尽如人意。经过调研,笔者发现造成目前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从事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的人才

外宣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对译者有着更高、更特殊的要求,要从事这项工作,不仅对译者的翻译技巧和中英文语言水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译者必须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努力克服文化鸿沟,把陕西土特产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外界。就目前而言,能够胜任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工作的人员有限。

(二)对于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的研究不足

我国外宣翻译研究基础相对薄弱,起步较晚。笔者所接触的陕西土特产的英文译文可读性较差,误译、错译现象严重,远不能达到预期的外宣翻译效果。只是语言形式上的简单对应,缺乏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显得语句不通、晦涩难懂。

(三)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的宣传力度不够

陕西当地企业进行土特产外宣翻译时,主要有以企业简介、企业概况、企业文化、产品说明等内容为主,该外宣翻译方式虽然深化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但是在陕西土特产外宣方面的影响力欠缺,没有形成规模,对改变陕西土特产外宣状况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二、解决之道

在“一带一路”实施背景下,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动日益频繁,更加凸显翻译的重要性,为了使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工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成立专门的翻译机构,培养外宣翻译人才

为了满足“一带一路”服务背景下对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人才的需求,陕西省委宣传部等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负责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工作的统筹规划并给予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加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批自己的外宣翻译团队。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人才的优化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强化。一方面,从各高校的翻译专业毕业生中择优录。另一方面,翻译机构可对外招聘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的专家学者,以确保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质量。二者合力探讨并研究一套符合陕西当地土特产外宣翻译的统一标准。

(二)注重地域文化研究,提升外宣翻译内容质量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和长江流域中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载体,其英译的内容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陕西文化输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外宣翻译人才应熟悉陕西当地的民族文化、风俗礼仪、社会历史等,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翻译内容,并将其作为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三)提高企业外宣能力,发挥中国元素资源优势

随着本地企业将陕西土特产推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元素发挥着独特优势。由于符号具有代表性和相对独立性,并且可以通过简洁的图形直观地表现,操作简便,迎合受众需求。在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中融入这些设计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经济效果,也从侧面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应全面客观地反映陕西当地的经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推动陕西民俗文化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传播出去,弘扬陕西省悠久的历史文化,推进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策略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为201910722019)

猜你喜欢
土特产陕西一带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神秘礼物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