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西藏历史与文化

2020-11-30 00:20周媛上海大学
侨园 2020年7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小牛仙女

文 周媛(上海大学)

在西藏早期历史中传说占有重要位置。据文献记载,藏文产生于公元7 世纪,此前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只有用考古材料、传说故事以及周边其他民族文献材料来填补。在西藏古老的民间传说中,首先关注到的是世界形成的传说,这个世界是“具象”的,指的就是西藏高原。

一、世界形成的传说

世界形成的传说,较为明确地反映出上古时代高原地区居民对自身及周围生存环境、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认知。《斯巴宰牛歌》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则传说,故事的表达形式为问答歌体裁。

问:

斯巴宰杀小牛时,砍下牛头放哪里?我不知道问歌手;

斯巴宰杀小牛时,割下牛尾放哪里?我不知道问歌手;

斯巴宰杀小牛时,剥下牛皮放哪里?我不知道问歌手。

答:

斯巴宰杀小牛时,砍下牛头放高处,所以山峰高耸耸;

斯巴宰杀小牛时,割下牛尾栽山阴,所以森林浓郁郁;

斯巴宰杀小牛时,剥下牛皮铺平处,所以大地平坦坦。

“斯巴”,藏语的意思是指“世界”“宇宙”。传说的意思是:西藏地区原本是一片大海,后来海水都流入了“贡吉曲拉”山洞,陆地就显露出来。这一传说在西藏拉萨地区流传甚广。它与地质地理学界有关西藏高原原本是大海、后来逐渐由北向南退水为陆的科学解释有许多共同之处。由此可见,传说中包含着人类有关自身生存环境、代代相传的历史记忆。

有关喜马拉雅山是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五座山峰的传说,也是有关西藏地区由海洋变为陆地,以至形成高原的有力证明。最初,喜马拉雅山地区是汪洋大海,岸边是茂密森林,林中花草争艳,生活着众多飞禽走兽。若干年后,海里出现了一头庞大无比的五头毒龙,掀起万丈海浪,摧毁了无数草木,袭击了飞禽走兽,自然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就在此时,天空飘来五朵彩云,化作五位仙女,降服了毒龙,拯救了世间万物,经过鸟兽再三恳请,仙女们答应留在这里,护佑这里的动植物,于是变成了五座山峰。这五位仙女各司其职:翠颜仙女是珠穆朗玛峰的主神,她掌管人间先知神通;吉寿仙女掌管人间福寿;贞慧仙女执掌人间农田耕作;施仁仙女管理人间畜牧生产;冠咏仙女掌管人间财宝。她们傲然矗立,俯视人间众生,关心黎民疾苦,成为人们敬仰的地方保护神。

西藏的名山圣水大多都有自己的独特传说,这些传说既有上古时代保留下来的内容,又有后世不断增加的情节,其中的科学性无法考量,只能结合考古材料和早期文献中的传说予以印证,才会出现一些贴近史实的轮廓,帮助人们认识久远的时代。

二、早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青藏高原地区四面环高山,地处世界三大远古文明地区之间,很早便与外界发生了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考古发掘已证明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的黄河流域文明及北方地区的草原文化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昌都卡若的彩陶、生产生活工具、植物和居室等,均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原始文化存在密切联系。贯穿中国东北、北方到西藏地区的细石器及草原文化带,更把各地文明连在了一起。

西藏与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系和上古时代游牧民族的大迁徒和各民族之间开展的贸易有关。而中原王朝的每一次向西开疆拓土,也会影响到西藏地区的部落分布格局。传说中的周穆王西巡等故事,均是这方面的例证。

吐蕃王朝是在吞并融合青藏高原地区不同部落建立的,这些部落和民族文化成为西藏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他们在西藏与周边的文化交流中扮演了独特角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苏毗、党项、白兰等诸部羌人的作用尤为突出。唐宋史书中有关“吐蕃本西羌属”的说法和“南凉禿发利鹿孤之后”的主张,都与历史上西藏地区与羌、鲜卑人的密切联系有关。

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中上游彩陶、北方地区细石器文化与西藏地区文化的联系,到汉文史书中有关西北、西南部地区民族迁徙的记载,很容易看到这种文化联系的客观性和连续性。虽然西藏文化与南亚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中亚、西亚地区古代文明的联系也相当密切,但远不及前者。西藏地区的地势特征,西藏人种为蒙古利亚人种,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加之西藏与中国内地血脉一体的历史关系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上西藏和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交往中产生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且对于中华民族中的兄弟民族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构成了西藏历史的鲜明生动画卷。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小牛仙女
小妖怪和小仙女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做头小牛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小牛背鹭在哪里
西藏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仙女流行图鉴
达拉斯小牛 新贵成功史
红衣仙女
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