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路径选择

2020-11-30 00:20钟雪骄黑龙江大学
侨园 2020年7期
关键词:抗联东北红色

文 钟雪骄(黑龙江大学)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实质

(一)勇赴国难、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勇赴国难、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九一八”事变 成功吹响了东北抗战的号角。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相比,中国共产党立即呼吁广大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共随后发表的一系列文件和决议,提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陆海空军滚出中国”等战斗口号,共产党最终宣誓要与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的东北抗日联军高举抗日旗帜,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由杨靖宇、赵一曼等爱国将士组成的东本抗日联军,从国家利益出发,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表明了抗日联军誓死捍卫民族利益的决心。他们靠的就是心中坚定的爱国信念。正是这份伟大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支撑东北抗联坚持斗争的精神柱石。

东北抗联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当中华民族面对生死攸关时, 各行各业人民自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人们拧成一股绳,无论什么身份,都积极参加抗日斗争,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为保卫国家筑起厚厚人肉高墙。正是这种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中国人民充满了斗志,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东北抗联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当年,东北抗联所面临的残酷环境和艰巨任务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历史上也很少见。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抗联战士们经常要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天气中艰难行军,很多战士饿死、冻死,永远倒在了抗联路上;另外,由于日军的武器先进,士兵训练有素,他们将东北抗联战士分割包围,切断抗联战士的物资供给线;还有,由于抗联战士长时间孤军奋战,得不到党中央的指示和友邻部队的支持,使作战条件和生存环境异常恶劣,尽管如此,东北抗日联军在理想和信仰的支撑下,凭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咬牙坚持了14年抗战,最终迎来了胜利曙光。

(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勇牺牲精神

我国近代史上,人民一直遭受着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军阀的迫害。致使国力空虚和脆弱,日本侵略者一直对我国东北虎视眈眈。东北抗联长期处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斗争环境中,加上敌众我寡,战斗减员严重,尤其像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王德泰、许亨植、李延平、夏云杰、陈荣久、陈翰章、赵一曼等高级将领相继牺牲,严重削弱了抗联的战斗力。其中的杨靖宇将军,他是东北抗联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一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英雄。他率领抗联战士长期战斗在长白山、松花江和鸭绿江地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统治。敌人一直试图诱降他。但面对敌人的诱惑,杨靖宇将军掷地有声的回答:“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坚定的,日寇威胁利诱的无耻手段,只可以玩弄那些民族败类。”

二、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

(一)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要把一个国家全部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个能达成广泛共识的民族精神体系。面对强大的敌人,东北抗联战士依靠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在严寒和食物短缺的环境中与敌人进行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信念是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同时,在发展中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历,使我们的人民具备了像东北抗联的革命精神。今天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如今,中国在世界上备受瞩目。中国人民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人民需要经受新的“长征”经历,以教育年轻一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东北抗联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有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勇气、决心和能力。其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并激励着未来者。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并大力弘扬抗联精神,增强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抗联精神,将其化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意志。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崛起,要继续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必须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团结拼搏、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克服困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活力。

(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需要

东北抗联经过浴血奋战,成功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奴役东北人民的妄想。东北抗联是东北战场上的主力军,抗联将士以顽强奋斗精神,付出了巨大牺牲,成功牵制了日军的重要力量,带领东北人民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在长达14 年的东北抗日战争中,抗联战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重,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三、弘扬与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路径

(一)创新东北抗联精神展览和宣传形式

做好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工作,要从抗联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入手,丰富抗联教育基地的展出内容,改进展示方式,创新展示手段。

在新媒体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形式也要不断创新,更多关注群众所熟知的媒体形式,并在宣传过程中,确保宣传内容的真实和具有学术性。同时,也要积极满足当今人们了解历史的需求,注重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比如,要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一是对抗联革命历史史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和研究,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东北抗联时期的文物史料,不断丰富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二是将东北抗联烈士的事迹编辑成宣传手册,进行巡回宣讲。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科技产品创新展示方式,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制作成3D、4D 等影像资料放映,增强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四是将东北抗联文化宣传方式灵活化,将展览推向企业、校园、社区,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让更多人了解东北这段光辉的历史。如此,不但可以扩大东北抗联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也能增强东北抗联精神的感召力。五是建设好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队伍,完善抗联精神宣传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交流机制。可以充分利用省委党校和相关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培训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根据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发展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选用一些优秀管理人才,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机和活力。

东北三省的电视、广播、媒体应主动承担起传播东北抗联精神的责任,同时发挥指导作用,进一步向全社会展现东北抗联精神。另外,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播也应以QQ、微信、微博等形式进行。同时,还可以通过歌舞剧、话剧、音乐、微型电影等大众化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东北抗联精神,并主动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二)塑造东北抗联文化红色品牌

从红色文化的长远发展看,要基于现有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我们应该认识到:树立红色文化品牌是使红色文化做大做强的关键环节。为此,应努力打造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品牌,以促进东北抗联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以资源为纽带,对东三省的抗联文化资源整合到一起,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整合东北地区零散的抗联文化资源,建立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新格局。一是要将东北抗联文化与东北民俗文化相结合。如井冈山打出了“红米饭、南瓜汤”的风情牌。东北地区民俗文化包容并蓄,极富地方特色。要把这种民俗文化深入到东北抗联文化中,加大宣传力度,用抗联文化引领民俗特产起跑,形成品牌效应。二是要将东北抗联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基于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地理优势,我们将进行调研,创建红色经典主题旅游项目,制定旅游计划,将东北抗联的足迹规划成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故事并生动再现当年的英雄场景,带领游客重走抗战道路。如针对东北抗联的革命遗迹、重要战役发生地等,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像“抗联英雄、林海雪原”“江桥抗战”红色之旅。有着东北小延安之称的佳木斯市,是东北抗联的重要战场,这里也有最绚烂的民俗风情。依托佳木斯地区,可以打造以“东北小延安红色文化之旅”为主题的旅游品牌,让游客重访历史遗迹,聆听抗联老战士讲历史,激励年轻人学习抗联精神,感受红色故事和红色事迹,最终将东北抗联精神发扬光大,使人们不忘历史,继续前进,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猜你喜欢
抗联东北红色
东北铁锅炖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Make ’Em Laugh
红色是什么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红色在哪里?
大东北的春节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