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疗法配合针刺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β-EP、ET-1水平的影响

2020-12-02 03:04潘秋银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原发性针刺研究组

潘秋银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原发性痛经作为一种高发病,多发于年轻女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及腰骶部痉挛性疼痛、头晕头痛、乏力和恶心呕吐等,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临床上常采用镇痛解痉剂、避孕药等治疗原发性痛经,虽临床疗效较好,但长期使用对患者副作用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中医上,原发性痛经归属于“经行腹痛”疾病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为气血不足、寒凝血瘀,故治疗应以补益气血、通络止痛和温经散寒为治疗原则[4]。相关研究[5]报道指出针刺三阴交具有疏通和调理三阴经的作用,并能调和肝、肾、脾气血,发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以达到缓解痛经的作用;毫火针疗法作为一种兼具火针和针刺功能的创新疗法,具有调节患者内分泌、激发患者肝、肾二经之气、通调冲任的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为优化治疗方案,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7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其中对照组年龄14~32岁,平均年龄(21.78±3.1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6±2.05)年;月经周期28~32 d,平均月经周期(28.69±1.50)d;月经期3~7 d,平均月经期(4.55±0.50)d。研究组年龄15~35岁,平均年龄(24.71±4.2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0±2.23)年;月经周期25~33 d,平均月经周期(28.75±1.52)d;月经期3~7 d,平均月经期(4.78±1.2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妇产科学》[6]中关于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妇科学》[7]中关于气滞血瘀型或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诊断标准;③近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④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好者;⑤自愿参加本实验者;⑥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盆腔炎、子宫肿瘤及宫颈狭窄者;②伴有严重感染、继发性痛经及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发生严重障碍者;④患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⑤伴有严重精神障碍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针刺三阴交治疗。医护人员辅助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局部消毒后,取患者三阴交穴,使用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快速刺入皮下,深度在27~33 mm左右,采用快速提插捻转手法,行针2 min,留针30 min,在留针期间每5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治疗3个月。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毫火针疗法进行治疗,选取患者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十七椎、命门、地机及肾俞穴,常规消毒,左手握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并用右手将其点燃,而后右手持毫火针置火焰外焰,烧至通红,迅速刺入所选穴位25~35 mm,留针15 min,经期开始1次/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8]。

1.4 检测指标

1.4.1 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分标准[9],0~10分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总分140分,含36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2 治疗前后性激素及血清β-内啡肽(β-EP)、内皮素(ET-1)、前列腺素E2(PGE2) 水平 于治疗前经行第1天、治疗3个疗程后经行第1天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10 min,然后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生成素体(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水平。

1.4.3 临床疗效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中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为患者临床痛经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疼痛评分为0分且无复发现象;显效为患者腹痛、腰骶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为患者腹痛、腰骶酸痛等症状好转;无效为以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VAS、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SH、LH、E2和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SH、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显著降低,P水平显著升高,且研究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VAS、SF-36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2.3 两组血清β-EP、ET-1和PGE2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β-EP、ET-1和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β-EP水平显著升高,ET-1、PGE2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血清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1、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3.68%,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血清β-EP、ET-1和PGE2水平比较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是由于患者在月经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不通则痛。三阴交是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三经的交会之处,足三阴经皆循行且过小腹,“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三阴交可通过调和肝、脾、肾三脏,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缓解痛经[12]。而毫火针疗法可直接作用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病变部位,缓解患者疼痛,也可温通经脉、借火助阳,调节气血运行,并能循经传导,改善患者胞宫血液循环,故能起到通调冲任治疗痛经的作用[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分析原因在于毫火针疗法取三阴交穴,能调节痛经患者内分泌和内生殖器功能,起到补肾益精、调经止带的作用;针刺关元穴,可温阳补肾,激发肝肾二经之气,固本培元,起到通调冲任作用[14];针刺足三里、肾俞穴使患者瘀阻经络得以通畅,从而缓解痛经,因此毫火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经耳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在针刺三阴交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毫火针疗法,可达理气活血、温经通络之效,并能逐寒湿、暖胞宫,二者联合应用共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故可达“通则不痛”的疗效,使患者气血运行畅通,故疼痛症状得以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提高[15-16]。

β-EP是与疼痛相关的神经激素,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患者疼痛程度呈负相关,有关文献报道[17]指出,痛经患者经期β-EP水平明显降低。ET-1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可使患者子宫血管异常收缩,导致疼痛发生。PGE2是与疼痛有密切关系的激素。血清性激素E2、P可引起致痛物质ET-1、PGE2释放增加,参与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的研究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1、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以上因子均参与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发展,分析原因在于火针配合针刺三阴交使得患者经脉疏通、气血得以运行,通则不痛[18],故痛经症状减轻,进而影响血清中的β-EP、ET-1和PGE2水平。由于致痛物质ET-1、PGE2释放减少,故使得性激素E2、P水平降低[19-20]。两组间血清 FSH、LH 水平均并无明显变化,表明FSH、LH含量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关系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毫火针疗法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确切,能够缓解患者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患者性激素及血清β-EP、ET-1和PGE2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原发性针刺研究组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