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通络”电针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GF-1、BDNF、NGF水平的影响

2020-12-02 03:04郭彩杭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通络电针神经

郭彩杭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影响最大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影响糖尿病的预后[1]。表现为多发性的神经损害,以下肢末梢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受损为主,长期会导致肌肉萎缩、足趾溃烂甚至截肢[2-3]。目前西医在治疗方式上无特异性手段。最新研究显示,中医在治疗DPN中有较强优势,“固本通络”电针是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以求达到“固本培元,疏经通络”之效[4-5]。本研究选取本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以“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DPN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整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签署临床研究同意书。选取2018年—2019年本院门诊DPN 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0~54岁,平均年龄(47.32±2.79)岁;DPN病程3~8年,平均病程(5.38±1.73)年。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2~53岁,平均年龄(46.27±2.19)岁;DPN病程4~9 年,平均病程(5.46±1.67)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DPN诊断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的诊断标准[6];②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变慢;③治疗前1个月,未服用过维E、C及抗氧化药物。

1.2.2 排除标准 ①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②合并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③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良好;④伴有心衰或呼衰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降糖药物、微循环改善及营养神经药物,其他治疗包括血糖、血压、体重的控制,给予糖尿病饮食。

1.3.1 观察组 采取电针治疗,立法:固本培元、疏通经络。取穴:①仰卧位,下肢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及血海,上肢取气海、关元、合谷及曲池;②俯卧位,背部取肝俞、脾俞、肾俞及胃脘下俞,下肢取委中、昆仑、环跳及飞扬。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医师在患者身体进行穴位定位后,用酒精消毒穴位及周边,采用0.30 mm×40 mm的1.5寸毫针(生产厂家:江苏东方针灸器械厂,标准号:GB2024-94)直刺进针,采用快速提插捻转法,幅度要小,得气后平补平泻法1 min,接通66805-2A型低频电针治疗仪(上海华宜医用仪器有限公司),设置强度为患者能适宜为佳,两组穴位每日交替使用,1次/d,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电针导线脱落、断针及弯针等发生。1个疗程为2周,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2 对照组 给予α-硫辛酸(生产厂家: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402,规格:12 mL/0.3 g)治疗,0.6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避光静脉滴注,1次/d,滴速40~60 min滴完,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1个疗程为2周,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

1.4.1 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的测定,在治疗开始及结束时分别测1次,采用MEB-9200K型肌电诱发电位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

1.4.2 血清指标水平 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静置于37℃温箱中1 h,然后置于-20℃冰箱过夜,再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最后收集血清于4℃。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 IGF-1),应用IGF-1试剂盒(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应用BDNF蛋白试剂盒(上海蓝基公司);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水平,应用NGF试剂盒(上海丰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验仪器采用Model 680酶标仪(美国强生公司),罗氏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瑞士罗氏公司)。

1.4.3 症状评分 治疗前后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7]对患者灼热感、麻木、感觉异常和疼痛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得分范围为0~5分,得分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4.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恶心、皮疹、发热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各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灼热感、麻木、感觉异常和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灼热感、麻木、感觉异常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灼热感、麻木、感觉异常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表2 两组各症状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1、BDNF、NGF水平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病程缓慢,早期发病时症状不明显,一般在进展至严重阶段才得以发现[8]。后期阶段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家庭负担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目前,DPN的发病机制在临床研究中尚不十分清楚,考虑与糖代谢长期异常、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西医在治疗方式上无特异性手段。最新研究显示,中医在治疗DPN中有较强优势,电针能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机体的血糖状态,促使机体促氧化及抗氧化平衡,抑制产生过多的自由基,阻断干扰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神经轴突损伤,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9]。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固本通络”电针法可以改善DPN患者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历代中医文献也有相关记载,宋代《圣济总录》曾记载了中医对DPN较早的认识“消肾:因消而精血衰竭,肾水燥枯,腿胫消瘦,骨节烦疼”, 并用参芪滋肾丸“治消肾,口干目涩,阳痿,手足烦疼,小便多”,描述了消渴的表现与肢体疼痛等症状。丁学屏教授[10]在“诊治DPN的临证经验”中认为,“消渴病痹证” 发病机制为虚实两大类,虚者为气血阴阳耗伤,脏腑机能失调,四肢百骸失其温润濡养,则不荣为病,其中与肝、脾、肾三脏精气亏虚密切相关;实者痰瘀湿热等病理产物相互搏结,阻塞脉络,则不通而为病。本研究“固本通络”的由来也主要建立在以下两点:①消渴痹症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虚者在于脾肾亏虚,实者在于痰瘀阻络,病位在络、在肢体,故应标本兼顾、虚实同治;②根据本病基本病机,确立固本通络为治疗法则,固本以补虚,通络以泻实[11]。路玫等[12]研究认为消渴痹症是以本虚标实为病机,虚者在肝、脾、肾三脏精气亏虚,实者在痰瘀阻滞,病在机体及四肢,治法当以标本兼顾、虚实相同。电针操作简单、刺激强度大,可加速炎症物质吸收,辅助神经髓鞘及轴突的再生[13]。本研究取穴时选择损伤神经支配范围内的穴位。选用脾俞、肾俞温补肾脾、化湿祛痰;气海、关元补益精气、鼓舞元阳;三阴交可疏通足部经络,肾气充则脏腑运;委中、昆仑、环跳及飞扬可以行气活血、沟通表里。合谷是“开四关”之一,在《标幽赋》中被称为“寒热痹痛,开四关而矣”,证实合谷有祛除寒热、理气止痛的功效。两组穴位交替进行,可以减少治疗过程的不适,增加治疗的耐受性[14-15]。

治疗后观察组灼热感、麻木、感觉异常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灼热感、麻木、感觉异常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PN的典型症状以疼痛和感觉异常为主,疼痛在夜间加重,呈针刺样、刀割样伴有酸胀感,遇寒痛觉更甚;感觉异常表现为四肢麻木、蚂蚁爬感。此外,大部分患者伴有腰膝酸软、盗汗无力、畏寒畏冷或尿频等,这些临床症状与阳虚、经络壅堵有关[16]。本研究创新地运用“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达到通经、镇痛、镇静安神及活血化瘀之功效,通过取穴、手法、电针3个方向证实“固本通络”电针法能够缓解DPN患者灼热感、麻木、感觉异常和疼痛等临床症状。

治疗后两组血清IGF-1、BDNF及NG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F-1、BDNF及N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电针治疗有利于提高神经生长相关因子水平。神经因子的缺失是导致DPN恶化的重要因素,BDNF是神经元存活、生长的活性蛋白质,IGF-1是类胰岛素样的因子,影响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组织摄取葡萄糖时它也必不可少[17]。中医学将DPN归属于“消渴病痹症”的范畴,可见其主要以痹痛为临床症状表现[18]。中医将发病机制归纳为虚实两大类,虚即是气血阴阳虚耗,五脏六腑机能不和,机体有失温润濡养,气血不容则发病;实即是痰瘀湿热之物阻塞经络,不通则发病[19]。一虚一实二者,相辅相成,虚不受补,疾病往往经久难愈。中医电针疗法治疗DPN具有天然优势,以补益气血、调和阴阳、打通脏腑机能及祛除痰瘀湿热为主[20]。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电针治疗DPN安全性高。但考虑到样本量小,且随访时间短,所以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固本通络”电针法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DPN患者,不仅提高患者神经生长相关因子水平,还可以提升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通络电针神经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病友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