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2020-12-04 13:45吉林省德惠市实验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学科传统语文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小学 王 丽

我们虽然提出要培养面向社会的现代化人才这一口号,但是并不完全代表要消除优秀传统文化的痕迹,在教学中还是要持续向学生施加一定影响,确保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小学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更好的渗透条件,教师应当运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挖掘丰富文化内涵,渗透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国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很高,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传递了传统文化应当持续传承的重要信息。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丰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进步而进步。传统文化需要人们来继承和发扬。以往国家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上深度不够,传统文化差点在我们眼前消失。近年来越发懂得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脱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精华,是我们不能够抛弃的。现今我们面临着激活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其作为当下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具有重要意义。焕发传统文化活力需要各个领域积极参与。教育行业一直承担着重要任务与使命,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完成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这一重要任务。学校方面应有使命感,紧紧围绕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这一核心,将其落实到各科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天地万物发展中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通过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与传统文化特征具有统一性,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们必须要保证传统文化能够被我国各族人民代代传递,为了让人们深刻懂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应当从小进行教育,坚定传承的意义决心。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发展过程中,还未根本定型,施加一个影响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由此看来,在小学阶段渗透传统文化十分有必要。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我们可以从学科中发现鲜明的人文特点,语文学科的渗透优势凸显。相关人员开始具体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这一话题,这也就意味着当前语文学科已经变得不再简单,需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考核机制上积极优化,以增加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程度。当前我们不仅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保证实践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能够朝目标越行越近,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感受文化发展演变历程,引导学生探知文化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形中受到了影响,个体全面发展成为可能。这一切表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植根于语文学科伟大实践中,从事语文学科教育的专职人员要积极领会、积极探索,优化渗透形式,确保渗透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单纯作为一项工作任务,与以往任何教学任务相同的是教师仍然漫不经心,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工作的紧迫感。教师虽然在学科教学中也加入了传统文化学习,但是这明显是为了应付教学工作。教师过于敷衍,没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传统文化渗透工作不甚理想。

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语文学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教师认为自己所承担的压力较大,一时不懂得后续该如何做,不懂得怎样才能够圆满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毫无章法,在教师的错误教学下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就无法成为现实。

受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产生了本本主义,在学习诗词知识时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等待着教师带领自己去学习。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盲目,当接收到不好的教学反馈时一度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出现这一思想的最终结果是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对学生寻求辅助材料帮助视而不见。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感悟传统文化,无法很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现实与预想差距逐渐拉大,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分析

(一)培养兴趣,产生良好认知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理解和接收起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小学阶段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特征,其认知能力还未根本形成,无法深入理解并真正进入传统文化世界,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会遇到重重阻碍,使之无法获得自我效能感与满足感。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调整时间和注意力的分配,传统文化知识难学难懂主观印象根深蒂固,经过多次打击之后不愿意再付出努力响应教师。学生缺乏积极性,不具备学习兴趣,传统文化教育无法继续开展下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科教学联系在一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阶段学生对故事、游戏等较为敏感,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性进行课程安排。在《晏子使楚》教学前,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保证设计的故事情节能够被学生所喜爱,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很重,教师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设谜处理,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使得学生期待教师的讲解。学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建设,教师可以多媒体为依托借助高科技教学工具,让传统文化以不一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处于智能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其适应网络学习,教学方式与学生日常学习方式相统一,学生就有熟悉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故事教学法简化了传统文化学习的难度,学生不再逃避,以往错误认知痕迹也会不断消除,新的良好的认知逐渐形成,为后期主动自觉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情感

教材编写者接收重要任务,在充分了解学生阶段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内容和章节顺序,选择的每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原有学习中教师教学不够深入,学生难以体会文章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意蕴,难以了解思想精髓。教师应当做好教学反思,避免僵硬划一地照本宣科,坚持挖掘教材内涵。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意义阅读,学生置于其中,用心感受作者写文章时的意境,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自我感悟。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能够得以培养,在面对古诗词时不再泛泛阅读,能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亲身经验来感知来品味。例如《登鹳雀楼》,教师鼓励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在品味中形成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样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开启了一段良好的心路历程,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情感,对学生后续学习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语

现阶段我们不应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应当将这个工作提到明面上来,与校园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具体落实到语文学科上,让学生这一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应当认真思考,以这一阶段学生自身特点为前提做好课程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保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实践行之有效。

猜你喜欢
学科传统语文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