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南醴陵民歌《思情鬼歌》的艺术特征

2020-12-06 14:34张蔓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
关键词:醴陵民歌民俗

张蔓艺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引 言

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形成了风格丰富多样且各具鲜明特色的民间歌曲和演唱方法。以湖南地区民歌为例,也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思情鬼歌》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民歌作品。这首歌歌词热烈、直白、奔放、大胆,充分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热烈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深受群众的喜爱并在民间广为传唱。

一、《思情鬼歌》文化背景

醴陵处荆楚之地,历史源远流长。该地设立行政机构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古今图书集成》有言“东汉析湖南地置醴陵”。悠悠两千年,从古至今,荆楚大地孕育出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而醴陵作为荆楚之明珠、湘赣之要冲,自然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醴陵地区的民间歌曲艺术从古至今不断被传承和发扬,逐渐成为了醴陵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思情鬼歌》便是醴陵众多民歌作品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此歌的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当年在醴陵地区进行传统曲目挖掘时,这首歌由醴陵人杨和春演唱,湖南省歌舞团胡雍霖记词发掘得来。此歌原名《鬼歌》,后由醴陵县文化馆馆员肖家蒲在“鬼歌”面前加上了“思情”二字才使此歌终有此名。但实际上在醴陵民间此歌最普遍的称法为《满哥哥鬼》或《满哥唧鬼》。随后在1957年3月,此歌又由醴陵民间艺人陈阳辉、谭金祥两人在中南海演唱,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周总理的高度赞赏,自此《思情鬼歌》的声名享誉全国,逐渐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也已经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又有著名歌手雷佳、王丽达等人在各类艺术舞台上进行了高水平的展示,使全国人民越发深刻地领略到了这首极富有醴陵地区特色的民歌的艺术魅力。

关于《思情鬼歌》最初的发源,学术界尚未得出定论,目前还存在争议,其词作者也无从考证。但是我们透过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的歌词,或许能够对其初源进行合理的推敲。从歌词“(女)你几时会下省(哪)”、“要与你哩妹妹(那呀哎子哟呵)买东西(哪)”、“(女)买一把(唧)梳(哪)”、“相送你哩满哥哥(那呀哎子哟呵)梳西装(哪)”、“(男)我想到你家走(哇),恐怕门前(那呀哎子哟呵)人眼多(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大胆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热情和奔放。而且其中“梳西装”等充满时代特色的标志性风俗也给予了我们启发,梳西装头等新式发型进入大众生活大约是在上世界二三十年代,这时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新思潮正席卷着青年一代。男男女女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社会的改造中,男女间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恋爱中的他们又担心受到封建守旧的家长阻挠,于是只能约好以敲窗为信,两人幽会。通过此歌歌词描绘出的这些人、事、物,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敲出《思情鬼歌》最初成曲的时间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

二、《思情鬼歌》地方特色

(一)浓郁的方言特色

《思情鬼歌》具有浓郁的醴陵方言特色。湖南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普通话存在的翘舌声母在湖南方言中一般不会出现,而且湖南方言本身就有着“十里不同音”的特征,同位于湖南的不同地区间的方言在语音语调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思情鬼歌》大量采用醴陵当地的特有俚俗语言来演绎,其中的鬼、搭个信、哦嗬呀、搞不赢、莫发个气呀、说滴话等等都深深有着地方语言的深刻烙印。在醴陵当地方言中,“鬼”是指对自己心上人的昵称;“搭个信”是指帮忙捎信;“哦嗬呀”是一种十分亲昵的回应语;“搞不赢”是指非常忙;“莫发个气”是指不要生气;“说滴话”是指说些话。此外,歌词中的衬词诸如也、呀、呐、哦等等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衬词既是人们心中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支撑起了整首歌曲真正意义上的旋律。

(二)浓郁的感情特色

《思情鬼歌》也充分表达出了人们在恋爱中的浓烈和火热的感情。歌词第一段“害得你哩妹妹哎呀哎子呦,眼望穿呐你个哒鬼耶”表现出了恋人之间望眼欲穿的相思之情,居于歌曲开头,大胆表达出了想念之情而不是扭捏作态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体现了湘妹子的热情似火。在第四段中“我哩满哥哥鬼也哦嗬呀,听得有人讲呐,你与别个及哎呀哎子哟,有交情呐你个哒鬼耶”又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因“满哥哥”和“别个及”(别的女人)的交情产生的不安和责备的情感。而贯穿全歌的“哥哥鬼”和“妹妹鬼”的“鬼”字更是醴陵人口中表达赞赏和喜爱的最富特色的表达,“哥哥鬼”和“妹妹鬼”实际上表达着“情哥哥”和“情妹妹”的含义。在当时新旧社会交替的动荡过程中,自由恋爱尚不能被完全接受,因而男女主人公用“鬼”字相称便能够隐晦而戏谑地表达出相互的爱慕之情。这样热烈的感情表达在此歌中处处可见,体现出了《思情鬼歌》浓郁的感情特色。

(三)浓郁的民俗特色

《思情鬼歌》自诞生起就与醴陵的民俗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人类远古的民俗与音乐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共时共生的整体,所有的民间音乐都包含有民俗的内容。”而此歌就是醴陵当地各种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歌词中出现的以梳子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恋人,以及用敲窗为信,轻手轻脚地从后门进入恋人家中幽会等等情景以及用日常生活中的“新打个镰刀……难打个弯”和“新打个香炉……难打个脚”来进行比喻说明见面之难,无不体现出极富乡土气息的民俗之美。

三、《思情鬼歌》演唱方法

(一)吐字清晰准确

咬字一直是民族声乐表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演唱者演唱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能否用准确而富有特色的语言来传递表演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因此在演唱这首极富醴陵地方特色的《思情鬼歌》时也必须要通过清晰准确的吐字来表现。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醴陵方言极富特色,具有很多俚俗气息的衬词和语气词。这些词语在《思情鬼歌》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也是体现出其民俗特色的灵魂所在。所以在演唱这首地方曲目时首先应在熟练掌握方言发音特点的基础上,用醴陵地区方言来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力求掌握歌词本身的旋律韵味和特点。之后再字斟句酌,对歌词中的每个字进行精确把握,反复练习吐字技巧。之后再将正确的吐字和声乐发声技巧匹配融合。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曲,才能够顺利传达出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二)扎实声乐技巧

唱好《思情鬼歌》,也离不开过硬的声乐技巧。笔者曾反复聆听著名演唱家雷佳、王丽达等人对《思情鬼歌》的演绎。不同歌唱家对这首作品的表达都各有千秋,但民歌风味都十分浓厚。我们必须通过充分的分析解读,掌握她们歌声中蕴含的声乐技巧,才能够更好地保留这首歌曲的鲜明地方特色,使得这首歌曲能够更好地流传和发扬。

这首歌曲作为湖南醴陵地方特色民歌,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旋律跌宕起伏,变化较大。所以在演唱时首先需要控制好气息,保持气息的稳定性。另外在保持气息稳定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适当地调控和跳跃从而适应其地方方言特色,否则就会显得呆板且没有灵性。在湖南民歌的演唱中都要注意表现出在气息支持下的跳跃感和灵动感,这样才能突显出民歌的生动和活泼的审美特点。

(三)掌握装饰音

在演唱《思情鬼歌》这首富有特色的民歌时,在清晰吐字和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充分反复聆听学习此歌中一些乐句的一些特殊的装饰音技巧,才能够在表演时为这首歌真正注入灵魂。而这些技巧是在谱面上很难记述出来的,所以就要演唱者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受力,从名家演唱的作品中领悟体会,并且加以反复练习,不断打磨,才能够将这些装饰音和整首作品表现得生动、自然、得体。

(四)丰富表演形式

目前《思情鬼歌》被报道的表演形式多以大型演出为主,但是作为传唱于醴陵街头巷尾的文化名片,我们不应拘泥于大型舞台演出的形式,为了更好地被大家熟知和传唱,仅仅只有专业的演唱是不够的。要使《思情鬼歌》成为雅俗共赏的音乐,必须要丰富其表演方式从而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我们可以采用张口即来的清唱方式,也可以采用二胡简单伴奏的方式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才能更好地传播和发扬这首民俗歌曲。

结 语

地方民族艺术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文化现象,也建立在当地居民长期艺术实践的基础之上,民歌的形成和传唱也符合这样的发展规律。《思情鬼歌》作为湖南民歌的代表作,是湖湘地区音乐文化的绚丽瑰宝,也是中国民歌的典型代表之一。要演唱好这首歌,首先需要我们了解其文化背景,体会其情感内涵;还需要认真掌握湖南方言的发音方法和特征,并结合良好的声乐技巧进行演唱,方能较好地在舞台上表现出这首歌的艺术特征,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醴陵民歌民俗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醴陵特色菜小炒肉
漫画民俗
毛泽东:家乡的瓷器真好啊
萧红亮 作品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渌江侧畔“红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