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蹈教育到教育舞蹈
——我校舞蹈选修课之深度思考

2020-12-06 14:34熊康湖南师大附中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华尔兹舞蹈艺术

熊康 (湖南师大附中)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美育和德育功能。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及教学条件的缺失,舞蹈教学在国内一直没有纳入中学教育范畴。伴随着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舞蹈教育界对学生在“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培养认识上的提升与拓展,舞蹈教学开始进入国家对中小学艺术教育长期战略布局的视野。自从2014年以来,教育部连续颁发教体艺(〔2014〕1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5〕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两份指导性文件,明确指示中小学要加快加强校园艺术教育并把其纳入综合学科测评体系,以此提升中小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在2015年出台了国办发〔2015〕71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同时,高中美育实践活动确定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自此,舞蹈教学作为中学美学教育的重要一环的地位提升到国家级战略方向,同时也给我们如何普及舞蹈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文化创造力等基本素质以及健全实用、合理的舞蹈教学测评办法提出了新的问题。我校作为湖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舞蹈教学模块选修课的开设已逾10年,在课程开设、人才培养、教学成果上已有一定程度的收获与探索,但由于缺乏政策性纲领的指导,也囿于整体艺术教学环境的局限和自身视野的短促,舞蹈教学多停留在舞蹈动作和舞蹈类型的传授和教学事务中,虽然把舞蹈鉴赏和舞蹈审美也纳入课堂教学,即兴舞蹈创编亦引入课堂,但整体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仍限于以“技巧为宗”的舞蹈教育,而不是“育人为宗”的教育舞蹈。这亦是促使作者深思并将在下文探讨的话题。

一、教育舞蹈的缘来与本质

寻根溯源,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舞蹈即赋予了实用意义和审美意义,并且作为人类最早的教育手段①。其目的是为了生存繁衍和信息交流。从人类学家和艺术史学家对于史前文明和现存原始部落的考察和研究中,我们发现舞蹈在人类进化史中竟然一度起到包罗万象的作用:从非洲平原到美洲丛林,从亚洲山区到澳洲大陆,喀麦隆的酋长跳着舞走向绞架;印第安人跳着舞与妻子离婚;土家族人跳着舞进行围猎,澳洲土著跳着舞纪念部落祖先。从婚丧嫁娶、播种收割到祭神问药、战争灾难,可以说舞蹈渗透到原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语言文字与其他交流媒介尚未出现之前,舞蹈作为了主要的教育工具和手段一直用来指导人类实践。

关于舞蹈作为教育手段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②的说法,以及“乐者,天地之和也”构成了人类最早的乐舞教育思想。而同时期,周公旦“制礼做乐”过程中,整理加工的“六大舞”和“六小舞”实质上就是对于臣民普及礼法教育。在国内,自汉唐以下,舞蹈经历了从鼎盛至衰败的历史进程,舞蹈的教育含义也从崇尚礼法的承袭演变成市井之徒的欢愉。其实用意义逐渐走向狭隘,而审美意义亦因封建礼教的限制而走向封闭与没落。与此相比,在西方舞蹈作为教育功能也同样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程,不过西方对舞蹈的认识更偏向于肉体与心灵的结合,而非国人推崇的精神教诲。舞蹈的教育使命之转变以及舞蹈承担教育功能的再度兴起缘起西方的工业革命,伴随西方启蒙运动的兴盛,人们对教育意识的改观和对身体的重新认识,舞蹈的教育功能在一批新兴教育家诸如歌德、卢梭等影响下重新挖掘、整理和发展。18世纪法国著名的舞蹈大师拉莫指出:“舞蹈把优雅的气质作为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假使舞蹈不能完全根除我们身体上的某种先天缺陷,至少可以起到减轻或掩盖的作用。”③伴随欧洲18、19世纪现代城市的发展,艺术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从宫廷舞会的兴旺,沙龙舞会的兴起以及城市公共舞会的兴办,促使舞蹈在民间的活跃反向推动舞蹈教育的开展和改革。其中,现代舞先驱邓肯的舞蹈及舞蹈教育给民众带来了“一种新型人类自由的黎明”④。邓肯对欧洲传统舞蹈芭蕾完全背离,提倡舞蹈应是一种回归自然,表达人的灵魂和情感的舞蹈。她的壮举不仅改变了整个时代的潮流,使舞蹈这门艺术在其精神和功能上得以复兴,更关键地是在引领舞蹈走入自然的同时,邓肯也引领舞蹈走向大众,让舞蹈重新成为群众的艺术,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手段。而这一切亦打破了传统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局限于模仿的局面。邓肯进一步推动了舞蹈教学的改革,从教学对象上面向大众,教学内容上讲究身心锻炼,教学手法上采取熏陶和启发。她还进一步指出:“只有把舞蹈教育包括在内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⑤受其影响以及后续舞蹈教育家的不断推动,19世纪后欧美舞蹈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逐渐引导舞蹈教育走向通识教育。从邓肯提倡的舞蹈教育走向自然,至道布勒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再至拉班的“教育舞蹈”(Educational Dance)—明确提出区别于培养职业舞者,通过舞蹈来达到教育目的。二十世纪初伴随西学东渐,先日本,再中国,教育舞蹈的精髓和价值持续被认识和研讨。其中,世界知名舞蹈教育家日本的邦正美不遗余力地推行“教育舞蹈”,在其撰写的《教育舞蹈原论》中,邦正美指出:“艺术教育不是一种纯粹的艺能教育,而是一种真、善、美的人性教育。”在他的书中,他进一步诠释教育舞蹈的三层内涵理念:一、教育舞蹈不具形态。二、舞蹈是达成教育的手段。核心是教育,宗旨是育人。三、为了人格而形成的舞蹈。而作为新舞蹈艺术开拓者的吴晓邦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邦正美的影响,归国后,传承并开创新中国舞蹈教育事业。他曾提出要用舞蹈艺术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实际上,就是在教育舞蹈的美育和德育层面融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要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舞蹈理念日趋成熟,并依据其直观性、形象性、审美性、综合性纳入欧美中小学舞蹈教学国家标准。与此同时,教育舞蹈理念在国内的推动与发展恰恰契合了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教育界开始倡导的素质教育(旨在开发人的智慧,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训练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多元综合教育)。以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吕艺生先生为主的一批舞蹈教育者充分意识到教育舞蹈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拓宽对艺术知识的全面掌握,更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全面构建学生的德、智、体、美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实际,他们正推行素质舞蹈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同时吕先生在教育舞蹈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进,提出了“五项能力”的培养,完美阐释了教育舞蹈的本质,即:观察模仿、即兴表现、交流合作、创造求新、综合融化。同时形成的课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方法、成果测试标准为教育舞蹈的实施与推进指明了方向。

二、我校舞蹈选修课现状与思考

1999年,我校接受了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国家项目,在具体实施中学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办学指导思想,随后八年,学校有计划按步骤地开设了六大门类八十多门兴趣课程。其中音乐课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定位,分类设置为声乐、器乐、舞蹈、音乐鉴赏四个兴趣板块。通过实践证明这些兴趣课程的开设深受学生喜欢和好评,并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促进了兴趣培养。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把这些课程拓展为选修课程,先根据教师专业优势合理分配教学岗位,随后每学年初由授课老师为选修生介绍板块课程,再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在舞蹈课程的开设中,笔者作为授课老师开设了舞蹈与形体课程,包含华尔兹和爵士舞等教学内容,分别针对高一和高二学生。最初开设的思路源于华尔兹的风格高雅、舞步优美。它以旋转为特色,且易懂好学。对于高一新生而言,他们即将从青春期迈向青年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羞涩和好奇如何嫁接在传统说教的语言引导之上走向和谐共处,融通互进,无疑华尔兹作为社交舞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促进和改善这种关系。再说华尔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教育背景:它起源于德国,兴盛于法国。作为十九世纪社会变革的产物,华尔兹成功地把对舞形式引入舞蹈,亦成功地把男女平等概念推向社会。尤其是华尔兹伴随法国大革命胜利而赢得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让拿破仑都禁不住夸奖道:“为了获取等级和称号,参加六小时的舞会有时比出征六次还有用。”⑥此外,从美学角度而言,华尔兹在进一步的演化中,它稍微夸张了第一拍而削弱第二拍,使得舞蹈更能表现出酣畅淋漓的欢快并构建一种全新的和谐;舞对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中,充分展示了旋转的平和之美,同时给旁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因此早在1900年,华尔兹作为主要舞蹈即引入到法国小学教学。在我校教学环节中,每班学生选课人数约为30人,两两搭对,着装统一为华尔兹专用舞蹈服。每学期舞蹈教授时间十五课时。通过音乐导入,老师示范,学生逐步学会并掌握华尔兹基本步、交叉步,左转步等基本动作。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能力,我在高一第二学期开设了维也纳华尔兹,让学生感受到华尔兹从慢步到快步的节奏变化。一个学年的舞蹈学习后,学生们不仅懂得了在上身相对静止和下身旋转流动的对立统一中如何与舞伴共舞,并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礼貌、包容和平等意识,还养成了优雅高贵的艺术审美风格。

考虑到高二学生的个性特点,他们已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同学之间的相处和谐融合,而高考带来的压力和忧虑感逐步蔓延,爵士舞的引入为他们提供了宣泄压力、放松心态的平台。相比优雅柔和的华尔兹,爵士舞节奏鲜明,急促又富动感,它发轫于非洲大地,随着十六、七世纪贩奴运动进入美国,并在美国演进为本土化和大众化的舞蹈。最初它以不连续的突变性、自发性和即兴性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在逐步的演变中,爵士舞逐渐形成了自由与规律并存的风格,在步法和动作上,应用了芭蕾舞的动作位置和原则、踢踏舞技巧的灵敏性、现代舞躯体的收缩与放松、拉丁舞的舞步与摆臀以及东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动等。快速的移动重心,特别是水平移动姿势成为了爵士舞的技巧,送胯、扭腰、身体呈波浪形扭动更是爵士舞的主要特点。根据高二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如笔者注意到学生由于伏案过多而佝胸驼背状况,首先设计了一套放松和舒展动作组合作为热身。在课程设计中,笔者特意选择了糅合了古典韵味和奔放热烈的中国风爵士舞——《青花瓷》。在熟悉的旋律中,同学们舒缓着学习压力带来的精神疲惫,同时身体感受到爵士音乐的冲击,随着强劲的音乐节奏,拧胯、扭动身躯,在进退之间释放激情与婀娜。在具体教授中,我会结合《中国好舞蹈》等舞蹈作品视频的赏析提高学生对于不同舞种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动作展示中,通过引入popping和locking等街舞姿势对爵士舞基本动作分解讲述和演示,让同学们体会到不同舞种融合而成的爵士舞魅力,然后在兴趣盎然中翩翩起舞。

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在教学课例设计上,笔者充分地考虑了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目标的拟定,强调在观察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模仿的能力的培养中创造审美情趣。同时,结合学校的素质教育办学思想,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有意识地设置了课堂即兴表演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比较美国早在1994年即制定了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将舞蹈、音乐、戏剧、视觉艺术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并把舞蹈教学放在艺术教育首位,我国至今尚未制定舞蹈教学国家标准,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过多地依赖学校的政策制定和老师的个人能力。同时,舞蹈课程的教学评价体制也不明确,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导致在宏观层面上,舞蹈思维的固有范式割裂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在微观层面上,舞蹈教学中偏重于肢体表现的丰富性和美感性,而缺乏在直觉发展、逻辑推理、学科想象的表达和交流,从而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总而言之,在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囿于以上因素,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对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同时缺乏理论性高度和普及性价值。

三、教育舞蹈理念的培养与我校舞蹈选修课的定位

教育舞蹈即为以教育为目的的舞蹈,亦可理解为以舞蹈为载体的教育。有别于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技艺”型舞蹈教育。教育舞蹈立足于“育人”为导向的素质舞蹈教育观,以舞蹈为教育手段,塑造学生的身体美与心灵美,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并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以求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宗旨。

教育舞蹈理念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容易滑向培养“技艺”为主的舞蹈教育。这也是当前舞蹈教育存在的最大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舞蹈动作的传授,以尽善尽美地完成成品舞蹈动作为己任,一味地强调动作的模仿和身体、技术与表演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舞与学生的学舞是一个单向过程,既忽视舞蹈完成的整个过程,又忽略培养健康且具有美妙运动能力的身体。

建立完善的教育舞蹈理念,从本质上说可参见邦正美在《教育舞蹈原论》中所言:一、教育舞蹈是有关身心的教育。须通过身、心、意、灵的高度协调统一,方能解放身心而舞向自由。二、创造和表现的生活。创造舞蹈的全过程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舞者以舞蹈为媒介,将内在的思想感情借助于身体的运动表现出来。这一过程蕴含着身体技能的训练、节奏感与律动感的培养、情感与思维的教育、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情操与情商的涵养等一系列教育活动。⑦从教学实践来谈,即要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具体目标可含括:培养健康且具有运动性与表现性的身体、空间架构能力、即兴表现能力,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富于创造性及审美能力的人。教学内容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和编写,实施中注重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从时间、空间、身体、心理、技能、品格、精神和灵魂等诸方位进行立体教育。

面对艺术教育正面临的改革趋势,以及国家对于舞蹈教育的战略思路,我校作为一所享誉盛名的百年名校,国家素质教育的试点单位,兼具优秀的教师资源,良好的学生来源,完善的教学硬件设备,在艺术教育方面,尤其是舞蹈教育层面完全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建立素质舞蹈基地。目前,可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着手。教学方面根据课程标准完善教学内容,要尽快地编写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普及性奠定基础。而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可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三方面相结合,体现在量化指标上给予学生具体评价。同时,教学实施时结合目前素质舞蹈教育所提倡的五种能力的培养,在观察模仿方面提升对于舞蹈柔韧性、力度和敏捷身体的认识并能完成基本舞蹈动作组合。在即兴表现方面通过音乐运用不同节奏、不同速度和不同肢体动作表达个人情感,在交流合作方面学会在集体舞中引导和合作,在创造求新方面能根据所学的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作品创编简单的舞蹈、在综合融化方面了解主要舞蹈的异同和历史渊源,具备一定的舞蹈审美能力。在科研方面,可加强与境外友好学校进行校际合作,参考欧美执行多年的素质舞蹈教育标准,改进和探索本校的素质舞蹈教育,同时申报相应的课题,成立课题组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结 语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舞蹈的宗旨正是秉承这一教育理念,将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全方位地教授给所有的学生。我校教育舞蹈的开展与落实要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在探寻中走进舞蹈艺术,在创作、表演和反馈方面获取艺术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艺术、认知、社交和动觉方面的成长,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促进学生在身体与心灵、技术与艺术、知识与创造的同步发展。让教育舞蹈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亦是成为我校构建“研究型”中学中的重要一环。■

注 释:

① 资华筠.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第一章序言.

② 同上

③ 郑慧慧.舞蹈的力量——中外舞蹈素质教育历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159.

④ 约翰·马丁 著,欧建平 译.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24.

⑤ 伊莎多拉·邓肯 著,张本楠 译.邓肯论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82.

⑥ 雷米·埃斯.华尔兹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60.

⑦ 王晓茹.为养成健全人格的教育舞蹈——探析邦正美的教育舞蹈思想[J].浙江艺术学院学报,2014.

猜你喜欢
华尔兹舞蹈艺术
刚刚好,先生
19世纪华尔兹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学舞蹈的男孩子
机械舞者
舞蹈课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