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预先准备

2020-12-06 14:34温慧明浙江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乐章演奏者声部

温慧明 (浙江音乐学院)

一、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塞萨尔·弗朗克(1822-1980),比利时人,后入法国籍,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法国民族乐派的代表。自幼学习音乐,1837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后担任管风琴手。1862年创作了《大管风琴曲六首》,至今仍久演不衰。1871年,弗朗克加入法国的民族音乐协会,并逐渐成为代表性人物。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弗朗克一生淡泊名利,生活清苦,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作品在当时并未被广泛认可,却仍然笔耕不辍。其作品充满者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弗兰克是一位虔诚的信徒,这在他的创作中也有所体现”[1]其作品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而且与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其他音乐家一道,对法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86年,是献给好友比利时小提琴家伊萨依的结婚贺礼。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分别对应着相识、相交、相爱和相伴的四段爱情经历,在对好友表示祝贺的同时,也希望两位新人的爱情长久和美满。作品形式完整,风格洗练,简约中却透出了超凡脱俗的气质,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二、演奏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预先准备

(一)深入体验作品

“我为何作曲呢?在我心里的必须到外面去,所以我作曲”——贝多芬

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的艺术,演奏者的个性化表现和发挥,是建立在作品这个一度创作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作品的体验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面对一首新作品时的第一项工作。具体到这首作品来说,要对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作品的主要内容和风格、作品的音乐形式和结构等详加研究,由此获得对作品的初步认识。

通过分析可知,弗朗克是十九世纪著名作曲家,也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代表性人物。从时代背景来看,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民族音乐协会,致力于法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诸多作品普遍具有旋律流畅、和声典雅、色彩清新等特点。弗朗克是该协会的代表者,其作品风格亦是如此。加之这首作品是献给好友的新婚贺礼,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是热情、美好、典雅、质朴的。整个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分别对应着相识、相交、相爱和相伴的四段爱情经历。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小提琴奏出唯美抒情的分解和弦,而钢琴则以朦胧的和声相衬托,就像是初识的两个人一样,既陌生而又熟悉,空气中弥漫着甜蜜和美好的味道;第二乐章也是快板,奏鸣曲式。与第一乐章温情和柔美不同,该乐章的戏剧性色彩明显增强,节奏爆发力十足,标志着两个人已经进入了热恋阶段,要迫不急待的倾诉衷肠。第三乐章是中板,复二部曲式。在热恋之后,两个人逐渐冷静下来,并开始对未来进行规划,相爱之情溢于言表。第四乐章是快板,回旋曲式。在经过了初识、热恋和冷静后,两个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温润、喜悦而悠扬的旋律,正是两人的婚礼序曲,更倾注了弗朗克对这对新人最真切的祝福。通过上述分析,便可以形成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从本质上避免了一些错误的出现,为完美演绎作品打好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展开审美想象。一方面,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内容,作为演奏者来说,则正是这个场景和故事的讲述者;另一方面,受到时代、经历、身份等方面的限制,作品描绘的内容未必是演奏者所经历过的。这时候就要开展想象的翅膀,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体验,借助文学、影视作品等对这个场景进行复现,在准确表现作品的同时,呈现出个性化演奏风格。具体到这首作品来说,这既是对好友爱情历程的描绘,也饱含着作者深情的祝福。对此演奏者可以联想自己的爱情经历,或通过其它爱情故事等,获得真切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演奏者可以尝试演奏作品,看看实际效果是不是与自己的内心效果相一致,如果还有所差距,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以这种想象为基础,演奏者就会自然形成演奏的冲动,演奏效果也一定是声情并茂的,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

(二)把握技术要点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林耀基

当我们对于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之后,相信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出现一种声音或音乐形象,那么我们现在就需要让两手的技术技巧随着心中的声音、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去演奏,我们需要对两手的技术技巧做出一些与心中那个声音相符的计划和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表现你心中的那个声音。在这里我希望给大家一点关于揉弦和运弓方面的参考性建议:

首先是揉弦。作为情感表现的主要手段,揉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该曲中也有多处需要对揉弦进行精细的处理。第一乐章中,小提琴的进入要带有神秘和朦胧色彩,所以揉弦的速度要慢,幅度要小,尽可能使用手腕揉弦。此后随着情感的发展,揉弦的速度和幅度可以相应的增加。而到了乐曲最后,随着旋律力度和速度的减慢,揉弦也要弱下来,需要演奏者收放自如。第二乐章的难点在于揉弦的连接。因该乐章中存在很多快速的八分音符和十六音符,很容易导致一些音符揉弦的忽略,所以要格外注意,尽量保证揉弦的流畅性和完整性,这样才可以更加完整的表现乐句。第三乐章要注意揉弦的幅度和速度要与表情记号以及和声色彩的变化相吻合,该乐章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变化以及戏剧性的冲突,所以我们的揉弦要根据音乐发展和变化的需求去选择。第四乐章有一些相同的重复性旋律,我们要根据作品的发展使揉弦同样具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色彩,并且要注重揉弦的连贯性和顺畅性,使每个乐句交代的清晰准确并且色彩丰富,与该乐章整体的音乐形象相契合。

其次是运弓。对于这首情感表现丰富而细腻的作品来说,音色的细腻变化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要根据和声的色彩变化、音乐形象的变化、音乐的段落安排及音乐发展的需要等,辅以科学而细腻的运弓。“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运弓是为了保证小提琴整体演奏的合理性而存在的一种关键因素”[2]第一乐章中,一开始要营造出神秘和朦胧的气氛,所以可以从上半弓出发,接触点尽可能靠近指板,并配以平稳的弓速。随后随着旋律的升高及和声色彩的变化,可以适当增加弓压,接触点从指板回到中间,弓速可以适当加快。后半部分乐曲的强弱分明,也要采用合适的运弓方法。比如在演奏PP时,要尽量靠近弓尖的地方,减小弓压和弓速。而演奏ff时,则与之相反。第二乐章的一开始欢快热闹,为了充分表现这种情绪,要求弓速要快,以足够的弓压让琴弦充分的振动。副部主题的旋律悠长而温情,对此需要减慢弓速,营造出一种缠绵的气氛。第三乐章在表现大幅度的力度变化时,要加快弓速,干脆利落的完成。尾声部分的旋律带有极强的歌唱性色彩,这正是小提琴的拿手好戏,对此需要非常细腻的控制好换弓,适当弱化音符力度,奏出这种柔美而细腻的风格。第四乐章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前半部分可以让你的换弓连接的更加紧密,使演奏更加具有歌唱性,以充分体现出情感的变化,呈现出典雅的音乐效果。后半部分可以更多的增加弓幅与弓速,根据旋律的发展及需要,增加音乐表现力。

(三)形成一致认识

相同的认知、相同的理解、相互聆听、相互感受、共同歌唱,这是演奏中两个演奏者、两件乐器合作默契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将作品再次呈现。

该作品为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需要两件乐器之间形成一致的认识和配合,才能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各自声部的地位认识。作为一首奏鸣曲,钢琴和小提琴声部两者是平等互助的关系,绝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任何一个声部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会对演奏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在该曲中,钢琴声部不能因为乐器的音域广、声音大而过于突出,而是要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和效果。小提琴声部既不能与钢琴声部“较劲”,也不能淹没自己无条件为钢琴声部服务。两个声部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两个声部的演奏者应该对作品的认知和体验进行沟通。特别是初次合作之前,不能直接上手演奏,而是要表达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如果可以获得对方肯定和共鸣,那么接下来的合奏也一定是顺畅的。如果暂时存在分歧也不必着急,可以共同探讨或者拿到练习中去检验,直到达成共识。

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后的,则要在练习中进行进一步的磨合。与独奏不同,合奏中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双方进行沟通。以节奏为例,多数演奏者因平时都以独奏为主,所以很容易在合奏中仍然按照自己的内心节奏进行,当感到与其它声部出现了偏差时,就会本能的放慢速度,由此导致节奏越来越慢。又如音量,不同乐器的形制不同,在音量上存在着天生差异。如该曲中的钢琴,在音量上就是明显大于小提琴的,如果音量控制不合理,则会直接影响到小提琴声部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是合奏中现实存在的,更是需要在配合中予以妥善解决的,突破了这一个个难题,整个演奏质量也就迎来了质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弗朗克的《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无疑是一首技法精湛,特色鲜明的佳作。要想真正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就必须以充分的预先准备为基础。然而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多数演奏者都缺乏预先准备的意识和能力,往往是直接上手演奏,甚至连作品的主要内容都不知道,富含音乐表现力的演奏也自然无从谈起。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以这首作品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希望所有演奏者都认识到预先准备的重要性,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完善预先准备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是演奏效果提升的需要,对于演奏者的艺术发展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乐章演奏者声部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谱写肌肤新乐章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