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作用
——以莫扎特《紫罗兰》为例

2020-12-06 14:34吴欣然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紫罗兰钢琴伴奏

吴欣然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引 言

自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诞生以来,它就以抒情性独唱歌曲来定位,选用著名诗人的诗歌作为歌词,并以钢琴作为伴奏。艺术歌曲产生于古典主义时期,繁荣绽放在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注重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艺术价值有着极高的追求,所以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往往被称为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虽然古典主义时期并不是艺术歌曲发展的高峰,但这一时以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优秀作曲家所创造的艺术歌曲在艺术歌曲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古典主义时期是研究艺术歌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艺术歌曲的呈现过程中,钢琴伴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做到与人声融为一体,并在演奏过程中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用音乐来描绘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每一首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都是由作曲家们精心创作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把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称为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受到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对音乐的审美和追求也发生了变化,于是音乐发展的走向和风格也产生了新的改变,特别是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犹为明显。在资产阶级启蒙精神的影响下,新兴的市民阶层要求艺术作品的体裁冲破宗教、历史、宫廷的局限,去表现日常生活事件和普通人的感情,并要求艺术表现的手法通俗易懂。在音乐风格上,人们普遍反对过于严肃复杂和宏达深奥的巴洛克复调音乐,刻意追求轻松、愉悦、精致、敏感的主调音乐。因此,钢琴风格上的演变首先表现在从多声部的复调对位形式转入以旋律为主的主调和声形式。除了思想启蒙运动外,这一时期槌击钢琴的诞生对钢琴音乐新风格产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槌击钢琴在经过不断的加工和改良之后,克服了之前钢琴的弱点,弹奏出的音乐声音饱满、旋律性较强,由于种种优势最终取代了古钢琴,成为古典主义时期主要的键盘乐器,钢琴音乐完成了由古钢琴到钢琴的过渡。古典时期新钢琴音乐风格的确立对此后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这与这一时期的几位伟大作曲家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如卡·菲·埃·巴赫,他首次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有关钢琴演奏的理论体系;多产作曲家约瑟夫·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交响乐诗人贝多芬等。钢琴音乐风格的确立、发展,对这一时期声乐创作也产生了影响。下文将以莫扎特及其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为例来简单分析古典主义时期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特点。

二、莫扎特及其艺术歌曲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继海顿之后的第二位音乐大师,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大多都积极乐观,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莫扎特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幼学习音乐,有着超乎常人的音乐才能。4岁写出了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6岁便跟随父亲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出,拥有“音乐神童”的称号。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对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成年后的莫扎特在音乐作品创作方面更是非同凡响。在莫扎特笔下诞生的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形成了独有的莫扎特风格的音乐。然而天才的命运总是坎坷不幸的,莫扎特在35岁时就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在莫扎特一生中共创作出了六百余首作品,他的作品涉及多种形式和体裁,拥有不同的风格,可以说是一位作品高产量、高质量的作曲家,其中包括了交响乐四十一首、协奏曲四十二首、歌剧二十二部、弥撒曲十五首,另外还创作有钢琴奏鸣曲、室内乐、艺术歌曲等众多音乐作品。

现如今,人们一提到莫扎特首先会想到的大多是他所创作的歌剧、交响乐、协奏曲作品,特别是歌剧的创作,更是莫扎特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领域,《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是在西方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跟这些具有耀眼光环的歌剧相比,莫扎特的另一声乐体裁的作品——艺术歌曲,就显得略微暗淡、微不足道了些,人们对其创作出的艺术歌曲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如歌剧的关注度高,就连当时莫扎特自己对自己所创作出的艺术歌曲也不是特别的重视,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就曾这样描述莫扎特对其艺术歌曲的态度:“莫扎特自己丝毫没有看重他这些歌曲的价值,它们是副产品,是从他放着歌剧和器乐作品的桌上落下的碎屑而已”①但这些有意无意间诞生的艺术歌曲,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是早期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对后来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莫扎特的大多艺术歌曲直到现如今也是声乐学习者们学习道路上的必唱曲目之一。

艺术歌曲是一种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下所诞生的声乐艺术形式,它在古典主义时期兴起,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在浪漫主义时期得以繁荣。艺术歌曲大多都抒情性较强,多采用著名诗歌作为歌词,歌曲注重情感的表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伴奏主要以钢琴为主,所以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的表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需要与人声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在没有歌词的前奏及间奏中提前为接下来的部分营造气氛,对人声进行补充,起到烘托作用。因此需要作曲家们在对艺术歌曲创作时对钢琴伴奏的创作也加以高度重视,为歌曲写出相搭配的钢琴伴奏。在莫扎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就为整首曲子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莫扎特一生中共写了36首艺术歌曲,他的艺术歌曲大多都优美、典雅,旋律流畅、生动,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感受。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鲜明,一是作品语言、体裁丰富多样,采用意大利语、德语等多种语言进行演唱;二是作品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四种风格:有歌剧咏叹调风格,如《我走进树林》;有诗歌风格的,如《紫罗兰》;有意大利歌曲风格的,如《亲切的平静》;还有具有儿童风格的,如《渴望春天》。第三的创作特点是作品旋律和声的独特性,莫扎特在创作中注重旋律流动感的表达,把人声和旋律完美结合。本文将以莫扎特艺术作品中最具为代表性的《紫罗兰》为例,简单分析莫扎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作用。

三、莫扎特艺术歌曲《紫罗兰》

《紫罗兰》(Das Veilchen,K476,1785)是莫扎特于1785年6月8日创作的,被称之为诗与乐结合的完美典范,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维也纳生活时所创作,莫扎特的多数经典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这一时期也成为他创作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莫扎特维也纳时期创作出的艺术歌曲形式多样,突出旋律特点,并开始注重钢琴伴奏声部的创作,在他的创作中用钢琴伴奏来烘托、带动整首曲子的氛围。《紫罗兰》这首曲子是采用德国古典主义诗人歌德在1775年创作的《爱尔温与爱尔米雷》中的一首诗文,是莫扎特与歌德唯一的一次合作。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朵独自生长在草原上的紫罗兰,通过描写紫罗兰的遭遇,表达了它对爱情的渴望,以及为爱献身的精神。这首歌曲是采用德文进行演唱,共有三段歌词,每段旋律不同。作为一首民歌体的诗,歌词分为三节,但是莫扎特并没有运用他一贯采用的分节歌形式,而是将三段歌词逐步谱曲,写成了一首三节歌唱不同曲调的普通体歌曲,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纵观整篇乐谱,作曲家多次运用转调,利用调式调性的反复变化,来增加作品的色彩,随着调性的改变,音乐中所抒发的情绪也产生了变化,由一开始的活泼欢快到充满期待与幻想再到失望。不同调的对比使得音乐所呈现的戏剧感增强。

作品开端运用了G大调,显得音乐情绪较为明快。前奏采用钢琴进行伴奏,共有七个小节,多采用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又大量运用休止符,使人在听觉上感到欢快、愉悦。其旋律声部与之后人声演唱旋律相同,为接下来紫罗兰的登场做好铺垫。演唱部分第7小节到第十二小节多运用装饰音,装饰音的运用是莫扎特艺术歌曲典型的创作特点,它可以增强旋律的流动感,使音乐显得更加灵活,在这首作品中用这样的手法进行创作,描绘出了紫罗兰善良、高洁、优雅的形象;作品的第三乐句,从第15小节伴奏形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重复人声旋律声部,而是运用时值较长和弦来进行伴奏,调式也由G大调变为D大调,与歌词中故事情节的改变,牧羊女的出现相呼应。另外在第17小节和第18小节处,钢琴伴奏运用了十六分音符,并且采用了跳音的形式演奏,在音乐中仿佛使人们看到牧羊女用轻盈的伐跳跃着走来,衬托出了牧羊女活泼、天真的美好形象。在和声搭配方面,则采用了简单明了的Ⅰ级和Ⅴ级来进行衬托;在23小节到26小节为钢琴演奏间奏部分,其伴奏的织体发生了变化,采用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用来引出接下来的人声声部,并且在24小节钢琴的高音区运用大跳音程,像是对牧羊女轻盈步伐的再现,又像是给接下来紫罗兰内心世界的表达做铺垫。接下来在紫罗兰内心世界的表示中,莫扎特将旋律的调性进行改变,变为g小调,使音乐的情绪变得暗淡、犹豫.为了突出紫罗兰心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钢琴伴奏的织体也在此变为了柱式和弦与流动音型相结合的形式。在和声上则大量运用了Ⅶ级减七和弦。

歌曲的最后一部分为整个作品的高潮,也是情绪转变对比最明显的地方,描绘了紫罗兰悲惨的命运。这一部分的钢琴伴奏也很好的为故事情节营造了气氛,一开始莫扎特以连续向下级进的柱式和弦加以八分休止符的形式进行伴奏,给人声声部留下了充足的发挥空间,让人声充分的显露出来,给人以一种紧张的气氛,并借此将故事的发展推向高潮,与作品开头明快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紫罗兰被牧羊女无意间践踏了之后,故事情节又发生了转变,紫罗兰没有埋怨,而是愿意为爱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适应情节,调性在这时又重新转回了G大调,旋律声部开始变得平稳舒缓,钢琴伴奏部分在此时也变成了与作品开头相互呼应的形式,继续采用连续的琶音形式,表现出了紫罗兰内心的释然与平静。

莫扎特的这首《紫罗兰》相对于其他歌剧来说,篇幅较小,但从歌词和旋律上来看,却显现出了鲜明的戏剧特征。不复杂的歌词与旋律中体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对称平衡的结构形式体现出了古典主义时期鲜明的特点,是一首能代表古典主义风格的艺术歌曲。■

注 释:

①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上海华东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紫罗兰钢琴伴奏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What is love
What is love 什 么 是 爱
向古典主义致敬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窗台下的紫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