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0-12-06 14:34刘雅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
关键词:音准本体声乐

刘雅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革,我国经济条件和物质水平不断提升,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人民群众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普及。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运用和发展,并逐步替代了以往声乐教学媒体的使用地位。近些年,我国多位声乐教学领域的学者关注于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传统声乐教学的研究,产生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这些论著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仍然难以形成理论知识体系。

一、传统声乐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必然性

首先,是声乐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当前,在我国传统声乐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显示出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声乐系学生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听为主,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传统声乐教学结合多媒体,丰富和简化了教师授课的方式,为学生主动探索、汲取声乐知识和构建声乐知识体系,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硬件条件。促使声乐教学从灌输式、填鸭式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其次,是均衡教学资源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声乐教学依赖于某些具体乐器,乐器的购买是必须的硬件条件。乐器的购买,特别是高品质的乐器,如钢琴、大提琴等,其成本造价不菲。经济因素导致了声乐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师通过计算机便可模拟各种乐器,制作音乐,使得学生在常规的教室中,极大的降低了教学成本。多媒体技术在基础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解决音乐教育资源失衡的难题。

最后,是实现音乐本体教学平台的需要。声乐教学关注的应该是音乐本身,也就是关注音乐本体知识教学。大众的视听偏好性,使得人们更容易被音乐表演的非本体价值所吸引,导致声乐教学往往忽视了音乐的本体教育。多媒体技术运用计算机可随时改变音高、音色、旋律等音乐本体要素,学生可即时感受到乐曲音响效果的变化,更为直观的体会到音乐本体知识所表达的情感,易于学生认知和掌握音乐本体的重要性。故此,传统声乐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为音乐本体教学搭建理想的平台。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对于学生主体的促进性

(一)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声乐教学中,绝大多数声乐课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比较抽象,时间长、效率低,不容易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使学生找到歌唱的感觉,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光波、电波等因素转换成音乐,将声音、图像等进行合成,将单一的音乐本体知识转换成形象生动媒体介质,刺激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知,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促进正确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

准确的音准、正确节奏感是学习声乐的基本要素。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难以快速的形成准确的音准和正确节奏。教师专业水平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状态下表现的声音、音准和节奏都会有差异,难以形成固定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培养好的音准和节奏感。对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钢琴弹奏的曲目用软件做成音频文件进行播放,作为音乐参照。当学生进行演唱练声时,便可参照标准的音准和节奏进行不断自我矫正,不断反复练习。同时,声乐教师也可从弹伴奏的过程中解放出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演唱练声,学生准确、正确的听觉和乐感便逐步的培养形成了。

(三)促进学生表演能力和培养表演风格

声乐系学生,最重要的是歌曲的演唱和舞台表现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缺乏舞台表演经验,表演能力不高,这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校期间,如何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成为声乐教师最关切的一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实时进行记录,影像资料可反复播放。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观看、分析,教师可以指导纠正。这样逐步形成良好的表演状态,声乐演唱能力、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与增强。最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专长,培养形成自身的表演风格。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对于教学系统的有利性

(一)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声乐教学具有不可视性和非触摸性的特点,声乐教学语言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式上可引入形象化、信息化和直观化的授课方法,促使繁杂、不具体的知识明了化,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可视化,虚拟的声线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声乐教学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接受度。教学重点一目了然,技巧难点清清楚楚,学生掌握起来事半功倍。因此,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声乐教学由单一的教学模式推进到多样性的综合教学阶段,使声乐教学转变为可视化、信息化和形象化的声乐教学模式,有利于突破声乐教学重点、难点。

(二)有利于发扬“人文化”教学精神

人文化教学,即学生在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精神。在学校和课堂上,学生表现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生命感,是年轻生命欣欣向荣、蓬勃生长的状态与求知欲的感受。失去了这种感受,我们的学校、课堂便失去了颜色,暮气沉沉。优质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不仅是外在因素的增进和改善,更应是内在精神的提高和变革,促进受教育者体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感。没有生命内在的成长,高校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实践。近年来,西方国家都在关注基于多媒体交流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间、学生间学习和交流程度,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人文化”教学水平。

声乐教学,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是重要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灵,建立优良的品格。“人文化”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极力倡导的。在信息化高度发展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早就与多媒体相互融合,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给多媒体的运用提供了大众化硬件平台。在生活中,人们早已习惯使用多媒体来学习、交流和生活。对于教师而言,不应只关注课堂上声乐知识的传授,不能忽视老师与学生在生活方面的沟通和交流。隔阂感的产生,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的单向传授上。老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介质,如电子邮箱、微信、QQ和微博等网络多媒体,与学生进行在线或线下的交流,不仅可以在课后进行声乐知识的指导,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家庭、行为、生活等各方面问题,拉近师生间关系,增进彼此的感情。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发扬“人文化”教育精神,这方面应十分重视。

四、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传统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可作为教学的主体

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技术支持,并不能作为教学主体而存在。多媒体教学的特征,是“辅助教”,即辅助教师教学,不可取代教师的教学作用,这一原则必须坚持。现代教育思想中,提倡人文精神,过于依赖媒体工具,势必导致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收到阻碍,学生身心受到影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多媒体作为工具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教师与学生掌握多媒体水平不均衡

从老师方面来说,高校教师团队青年教师较少。中年教师从学习到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学,难免会存在不少的问题。音频、视频文件的制作,计算机的操作,软件的学习等过程都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多媒体教学阶段,可能会因为个人掌握的程度不同,缺失很多环节,甚至将多媒体教学简单的理解为播放PPT、视频音频的“报告式”授课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耽误了课堂时间与课程进度。

从学生方面来讲,高校的生源数量和范围较大。一个老师往往要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多媒体的操作也不一定十分熟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学生的操作问题耽误时间,甚至教学初期会设置教学时间来专门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这一问题会降低课堂效率,也会使一些学生因为操作问题而丧失对课程的兴趣。

(三)应注重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方式

学生在感受多媒体教学时明显存在个体差异,他们总是按照自己喜好的媒体教学方式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无论倾向于哪种媒体方式,学生在使用综合性多媒体的帮助下,成绩往往会普遍提高。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考虑多种媒体的综合教学方式,达到音视频结合、动静结合、文字图像结合和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并要考虑在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时期和不同教学活动中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综合媒体方式。

结 语

多媒体技术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革新的产物,其运用于声乐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促进和推动了声乐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对于我国整个声乐教育系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我们希望在今后声乐教学的研究方面,一线层面的声乐教师与多媒体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多方面反映实际声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效果。而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收集、总结各种优秀案例,为多媒体技术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树立典范,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提供支持,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从而推进多媒体音乐工具在传统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音准本体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眼睛是“本体”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