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食用菌产品中的应用*

2020-12-16 12:10
中国食用菌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冷链食用菌

何 犇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在食用菌生产和流通领域需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此需强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主要包括:支撑食用菌产品质量信息收集的技术、追溯食用菌产品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得以运转的组织,以及为落实食用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规制措施。

聚焦新零售业态中的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并以食用菌加工企业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在利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助力食用菌产品管理时,还应防止出现系统性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可逆的损失。因此,将质量安全管理前移至食用菌栽培环节则十分必要。

由于食用菌栽培与食用菌加工之间具有强关联关系,所以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应用中需合并这两个环节,那么公权力机构便应在二者合并中产生推动作用。在应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时,应以防范为价值取向,在食用菌需求拉动中对上游食用菌质量管理建立督导机制。基于以上所述,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基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框架分析

以下将从4个方面对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构架进行分析。

1.1 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技术标准

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运营中开展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活动,要解决信息技术的标准化问题。以条形码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为食用菌冷链物流各节点逆向追踪产品质量信息提供了技术条件,隐藏在食用菌条形码背后的产品信息源则需进行标准化建构。由此,标准化不仅是指条形码内在编码的标准化,还质量涉及食用菌产品质量信息模块的标准化[1]。

1.2 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运行机制

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对食用菌产品质量进行识别还需引入成本控制要求,食用菌在冷链物流系统中分别经历了干线冷链储存过程,根植于中间渠道的支线冷链储运过程,以及最终的末端冷链配送过程。

1.3 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组织保障

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开展产品质量管理,需重视核心企业与合作商之间的关系。在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可能存在合作商模糊自身问题而转嫁责任的风险。在实践中,食用菌产品在流通领域极易产生质量问题,这种质量问题主要由食用菌物流包装缺陷、储运中的挤压、冷链运输质量等因素导致。

在各主体利益封闭的情形下,即使在技术上能够准确追溯到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节点,但在缺少有效监控证据时也难以界定该主体的责任。因此,需为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提供组织保障。

1.4 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规制措施

在上文中已经指出,在识别食用菌产品质量时应本着节约交易成本的原则,并提出了可根据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分布给予不同程度的使力。这里同样以解决识别中交易成本虚高问题为出发点,指出应在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建立合理的规制措施。

规制措施能够为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各节点主体建立稳定的惩戒预期,使各主体在趋利避害的主观意识下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因此,以食用菌生产企业应主导冷链物流系统的再造与重构活动。

2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管理食用菌产品的作用

2.1 克服食用菌产品管理中的信息偏在

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由于食用菌产品主要存在于流通领域,所以处于流通领域中的各节点逆向依次形成了信息强势地位,并对下游节点产生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随着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便能为下游节点监督上游节点的质量安全行为打破信息偏在的束缚。

2.2 实现食用菌产品管理中的规模效益

在大数据技术分析的支持下,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能实现食用菌产品管理中的规模效益。随着对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率分布进行刻画,即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2.3 建立食用菌产品管理中的质量联盟

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得以正常运营的基础为有效的合约管理,但在我国契约精神不足的商业环境下,合作商单方面不履约的行为比比皆是,所以这对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了挑战。随着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便能在组织保障下为食用菌产品管理打造出质量联盟[2]。

2.4 形成食用菌产品管理中的声誉约束

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建立规制措施,能为食用菌产品管理提供声誉约束。声誉约束机制形成的原理为,在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中(如冷链物流服务组织)若个别经济主体存在着负面声誉,该信息将以极快的速度在业界传递,并将最终被逐出原业态的合作关系网络中。因此,借助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源自身强化的特征,便能为食用菌产品管理产生声誉约束效应。

3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应用模式

3.1 加强食用菌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管理的技术标准建设

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应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首先需开展技术标准建设。应分别就食用菌条形码识别系统,以及食用菌质量信息模块开展标准化建设。在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围绕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着力开展软件系统标准化建设。

3.2 形成食用菌包装基础模块标准化管理分类强化管理

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将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的概率分布刻画在3个环节中,此时还需要开展食用菌包装基础模块标准化管理,以助力食用菌质量安全识别和管理[3]。由食用菌生产行业、包装行业、物流行业联合组建专家团队,制订基础食用菌销售包装尺度和基础食用菌物流包装尺度;在开发食用菌基础模块时还应根据食用菌具体品种,以食用菌包装基础模块为单位制订具体标准。

3.3 依托第四方物流增强食用菌产品质量联盟监督效能

强化质量联盟的方式便是构建利益一体化的食用菌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为了防止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个别合作商的失范行为,食用菌生产企业可依托第四方物流增强对食用菌产品质量联盟的监督效能[4]。由第四方物流企业完成对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的资源整合,在选择社会物流组织时,第四方物流根据自己的网络资源和市场地位,增强对合作商的甄选力度以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3.4 设立食用菌冷链联合会利用电商平台曝光失范行为

可专门组建食用菌冷链联合会,联合会囊括了食用菌生产企业、冷链运输企业、冷链仓储企业,这样就建立了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联合会利用电商平台对组织中冷链主体的失范行为进行曝光,便能为这类主体形成强大的声誉约束。在趋利避害的经济行为偏好下,便能自觉重视履行对食用菌的质量安全管理职责。

4 总结

在应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时,应以防范为价值取向,在食用菌需求拉动中对上游食用菌质量管理建立督导机制。

在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应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首先需开展技术标准建设;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将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的概率分布刻画在3个环节中,此时还需要开展食用菌包装基础模块标准化管理,以助力食用菌质量安全识别和管理;强化质量联盟的方式便是构建利益一体化的食用菌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为了防止食用菌冷链物流系统中个别合作商的失范行为,食用菌生产企业可依托第四方物流增强对食用菌产品质量联盟的监督效能[5];可专门组建食用菌冷链联合会,联合会囊括了食用菌生产企业、冷链运输企业、冷链仓储企业,这样就建立了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冷链食用菌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