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轩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互联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创新传统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食用菌产业因其投资高、回报大、市场前景广阔,已成为食用菌栽培地区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因此,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当下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走规模化发展路线的重要步骤。
传统的食用菌菇农主要是依托食用菌农业合作社,通过银行贷款、政府扶贫贴息贷款及企业订单等模式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大多数食用菌栽培地区成立了由政府和银行支持创办的农业合作社,把银行、政府、企业与菇农连接起来。银行通过评审菇农的信用状况,对信用状况良好的菇农,设定贷款额度、办理相关贷款手续、发放贷款,并根据食用菌栽培的周期设定还款期限,为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政府通过政策补贴和风险补偿等形式,为食用菌菇农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同时聘用食用菌栽培专业技术员,以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为合作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业企业则通过规范管理、与菇农签订订单,降低食用菌产品的市场风险,为合作社提供市场支持[1]。在“银行+农业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下,较为有效地解决了食用菌栽培菇农贷款难、栽培技术不足、市场风险大等问题,激发农民栽培食用菌的热情,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食用菌栽培产业因其成本较高,资金投入多,后期维护资金需求量大,往往采用了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及“质押+担保”贷款等组合形式。食用菌栽培户通过“质押+担保”的模式,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申请一定额度的贷款,金融机构通过对质押物的评估和菇农的信用评定,向菇农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并收取相关的手续费用。“质押+担保”的模式主要用于小额的信贷,通过“质押+担保”的模式,食用菌栽培户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和设施修护,确保食用菌产业的资金稳定。“质押+担保”模式的贷款是政府补贴和银行政策性贷款的有效补充,为食用菌栽培户扩大栽培规模、提高栽培水平、增加食用菌产量提供了资金支持。
菇农与农业企业联系紧密,二者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菇农栽培食用菌,并将食用菌产品出售给下游农业企业,企业通过加工、销售等流程,将食用菌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农业企业往往提前与农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支付定金;除此之外,合作社凭借合同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保障食用菌产品的生产。在食用菌产品收获后,合作社将产品如约出售给农业企业,并将卖出的部分利润用来偿还贷款。合作社通过与农业企业提前签订购销合同,获得了生产食用菌所需的资金,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由于自然气候条件限制及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食用菌产业普遍规模较小,相应的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的规模也较小。而且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菇农普遍缺乏固定资产作抵押的大背景下,菇农能申请到的贷款额度较低,无法满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宽广。但金融机构目前仍将食用菌产业归于普通农业发展的领域,未能看到食用菌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对食用菌产业的贷款模式、贷款额度及资金投向比较单一,不符合食用菌产业综合发展的趋势,不利于食用菌供应链的稳固。不够充足的贷款额度限制了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对相关菇农、农村的发展无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食用菌供应链主要由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农业合作社是连接菇农与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的重要载体,是确保食用菌供应链稳定的关键环节。当前食用菌产业的农业合作社往往由周边栽培食用菌的菇农组成,参与主体单一。菇农承担风险能力较低,在食用菌产品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时,菇农往往会产生违约问题,对农业企业及贷款的金融机构造成较大风险[2]。此外,加工、销售食用菌产品的农业企业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当食用菌产品市场波动大时,企业利益与菇农利益常常会出现矛盾,农业企业也会出现违约的行为,最终会使贷款的金融机构承担贷款不能按时还付的风险。因此,食用菌供应链存在着成员关系不够稳定,金融机构风险较大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食用菌供应链亦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将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的食用菌产业结合起来,建立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但是,由于食用菌农业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生产季节限定、生产区域固定、交易不规范等因素,使得食用菌供应链的电子商务模式未得到有效发展。行业创新意识不足,未能给食用菌供应链带来新的金融支持。
任何生产活动都面临着意外风险,在食用菌产业中,面临的意外风险尤为显著。食用菌生产活动投资高、风险大,菇农和农业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给食用菌生产购买相关农业保险是食用菌供应链体系中必备的环节。但是,目前的农业保险体系并不完善,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少、赔付能力不足,原本资金就不足的菇农很少愿意购买农业保险。农业企业也因为资金匮乏等原因,不愿在农业保险上进行资金投入,这就使得食用菌供应链金融存在较大的隐患。
食用菌供应链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支持联系紧密,因此,政府要建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模式,对食用菌供应链的发展提供财税政策和贷款政策的支持。在财税政策上,适当扩大涉农贷款的政策奖励和补贴力度;同时,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严防部分企业或个人以农业贷款的名义套取国家补贴资金,将政府的政策支持真正落实到菇农和农业企业中。在贷款政策上,对信用良好的菇农和农业企业,适当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的审批发放效率,真正促进食用菌供应链的不断发展[3]。
此外,为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多为农村商业银行,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放农业贷款业务,为农村发展拓宽贷款渠道。
要提高菇农和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要通过发展和扶持优质的农业合作社和龙头农业企业,把优质的食用菌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建立优质农业合作社,要把分散的、规模小的菇农聚集起来,发展规模化、产业化食用菌农业。发展龙头食用菌农业企业,就要完善食用菌产业的产业链,打造优质的食用菌品牌,扩大食用菌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发展优质的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食用菌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稳定性。
互联网+的新型发展业态是当前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可以建立以食用菌为主体的电子商务模式,将菇农、食用菌产品、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食用菌供应链过程中的参与主体紧密联系起来,拓宽了食用菌产业的市场,丰富了食用菌产业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可通过互联网+模式,搭建基于食用菌供应链各个主体的信用资金平台,并根据各个主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和支持。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线上线下的资源相整合,共同为食用菌供应链提供多样的融资模式,拓展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长度。为食用菌供应链提供更多金融发展模式,促进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为保障食用菌产业的良好发展,各地政府在完善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通过政策宣传、树立典型等形式,表彰奖励信用良好的菇农或农业企业,提高菇农和农业企业的信用度,搭建起农村良好的信用体系。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4],将农业保险纳入政府保障农业发展的政策中,提高菇农和中小型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解决食用菌栽培菇农、银行等食用菌供应链主体的后顾之忧,为食用菌产业提供稳定器,促进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