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特殊时期家园合作共育的思考

2020-12-17 08:01
幼儿100 2020年30期
关键词:共育居家家园

一、问题的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传统的家园合作共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0年4月中下旬,江苏省宿迁市幼儿园首批尝试大、中、小班分批次返园,复学后家长不能入园。常态的家园互动如何开展?面对疫情,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怎样为幼儿和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如何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一些有效防疫方法转化为常态?这引发了我们的集体思考,家园合作共育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二、特殊时期家园合作共育的现状

为全面了解分批次复学后特殊时期家园合作共育的现状,特选取一所公办幼儿园开展前期调查和访谈,调查内容的制订主要参考美国霍普斯金大学的全美家校合作联盟研究中心主任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理论,该理论中的家园合作实践类型分为好父母、交流、志愿者行动、在家学习、作决策、与社区合作六种。由于疫情期外出活动均被取消,因此只调查前五种实践类型的开展。对家园合作共育在特殊时期遇到的困难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因素,提出改进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园合作共育困难度”调查表

幼儿园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精神,在做好“一园一策”的基础上,启动了疫情期间特殊的管理方式,所有幼儿要分批次、分通道独立入园,家长止步于幼儿园大门口,为我们的家园互动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通过教师对特殊时期家园合作共育困难度调查,按家长工作的实际,进行由易到难(得分依次为1 分~10 分)的排序,得分越高,说明家园合作共育难度越高;反之,则说明难度较低,以此评估教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家园合作共育中面临的困难现状。

图1 特殊时期家园合作共育困难度排序

(一)幼儿返园率和年龄成正比

图2 “幼儿返园、居家率”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返园率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返园率越高,年龄越小返园率越低。42%的小班幼儿家庭选择居家看护,中班占30%,大班1 名幼儿因骨折,暂时居家看护,身体恢复后返园。家长们的选择有其考量,幼儿年龄越小,身体抵抗力越差,因此选择居家看护就更安全。而大班幼儿面临升入小学,家长们更希望把幼儿送到幼儿园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如何兼顾中、小班居家看护幼儿的家园互动,也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二)特殊事件、特殊天气的家园合作困难居首位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认为家园合作共育中最难的工作是遇到特殊天气(雨雪天)、特殊事件(洗晒被褥),幼儿入园、离园接受很大的考验。以下是教师们的访谈实录:

教师1:每逢洗晒被褥,我们要提前将孩子们的被褥装袋打包,一件件提前送到大门口,等家长们来接的时候,我们再发到孩子们手里,可麻烦了。

教师2:周日下午,我们还要和家长们提前约好,班级错时把被子送到大门口,我们再一件件送到休息室。

教师3:特别是下雨天,我们老师要到大门口打伞护送孩子进班,因为很多家长胆心孩子打伞不安全。

教师4:记得上次下雨时,我们来回护送孩子进班,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湿透了。

教师5:我觉得最麻烦的就是离园,大家都是戴口罩、打雨伞,又下大雨,根本看不清对方的脸,每次都要拖延很长时间。

……

上述教师遇到的家园合作困难并不是孤立的,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各维度家园合作困难表现所做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入园、离园方式的变化,遇到雨天接送幼儿的工作”与“发放材料、洗晒被褥等工作”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两个维度均与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关。

除此之外,“家园联系栏中每日亲子小任务的传达”“无法和家长开展常态沟通”“家长资源的利用”及“大班幼小衔接、毕业典礼等专题活动的开展”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中可以看出,这几项困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换言之,一个困难的解决会带动其他困难的解决。因此,如何转变我们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与家长开展“云沟通”,双向对接,实现特殊时期的合作共育,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特殊时期家园合作共育的建议

特殊时期家园合作共育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家长、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四个维度上,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尝试从园所管理、课程审议、家园合作途径、教师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一)幼有善育,走进家园合作共育“云时代”

疫情之下,我们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家园共育,发挥线上的家园群双向互动,形成一个学习互动的共同体,提高幼儿园专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家长科学育儿。为此,我们幼教集团组建了“防疫空中学堂”工作小组。

1.“宅家有方”助力家长成为高质量陪伴者。

当疫情来临,“防疫空中学堂”架起了家园沟通桥梁,帮助家长在居家生活中实现高质量陪伴和亲子互动。机关幼教集团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青年教师志愿者开设了“防疫空中学堂”,后更名为“宅家有方”。“宅家有方”不是“在线教学”,而是为幼儿、家庭提供居家指导建议,共同帮助幼儿实现在家中“有亲子游戏可玩”“有创意手工可做”“有家人陪伴同乐”,让他们感到特殊时期的居家生活也一样精彩。“宅家有方”每天更新一期,全面复学前共推出58 期,内容编排上尽量做到动静交替、内容交错,具有操作性、可读性。第13 期开始,从班级家长群里精选亲子互动游戏的视频、照片,开设了互动分享栏目,家长的参与率、点击率与日俱增。

图3 “宅家有方”板块内容统计表

“宅家有方”不仅服务了幼儿园家长和幼儿,更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为更多的家长提供了育儿指导。复学后,我们将网上家庭教育指导行动和资源推送进行了整体规划,并落实常态化管理与推进,为家长打造一个真正强大的“教育智囊团”,同时也借助网络平台,辐射给所有有需求的家长们。

2.“视频聊天会”架起居家看护幼儿的桥梁。

面对全园32%选择居家看护幼儿的家庭,除了在班级微信群、幼儿园公众号定期推送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还运用“温情连线”“视频聊天会”等线上互动方式,架起联通的桥梁。班主任根据班级的情况,将居家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与幼儿进行“温情连线”,或者利用班级一体机与在园幼儿开展“视频聊天会”,与每位幼儿的视频控制在10分钟~15 分钟。每周有针对性地与5~6 个家庭进行“云沟通”,并及时填写记录表,利用网络完成“云家访”。当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到来时,我们为居家幼儿制作“宅家有方”之问候篇,幼儿用各种表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快乐。教师们运用信息技术,在“云端”为居家幼儿带来直观的活动体验,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二)化危为机,探求家园合作共育新途径

疫情之下,家庭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阵地。复学后,家长不能进园与教师面对面地沟通,为此,我们积极响应“化危为机”的号召,探求家园合作共育新途径。

1.由事件引发课程,化危机为契机。

“复学后家长不入园,怎样发放操作材料、洗晒被褥?”“每逢雨天,幼儿入离园时间延长。”……我们通过集中课程审议,梳理教师们的困惑,思考如何将日常活动由成人间的“举手之劳”,变成师幼间的“大费周折”。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具体体现。通过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并使儿童的生命向着积极的方向成长。”面对疫情时期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基于儿童视角进行追问:“如何让幼儿经历自己的体验和探究,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经验,获得生命的整体发展?”

“洗晒被褥搬运困难”时,我们可以让幼儿体验小组合作,使用工具运输的快乐。“雨天接送不方便”时,我们可以打破由教师撑伞护送进班的形式,和幼儿讨论、尝试开展“雨中漫步”活动,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雨具,让雨中进园形成“雨伞秀”“雨衣舞”,在幼儿园大门与班级之间形成一道雨中风景线,让“怯雨”变成“看雨”“听雨”“戏雨”……逐渐生成“雨天乐趣多”课程故事。相关的绘本资源也很多,可以拓展幼儿思维,如:《打开伞》《黄雨伞》《绅士的雨伞》等,巧妙地将问题抛给幼儿,他们会产生“金点子”,生发出属于家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小暗号”。

学期末,我们举行了课程故事评选活动,邀请了正在参加国际教育课程设计的在读研究生,带领教师从记录幼儿的表征性行为、材料投放及运用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注意环节”要找到幼儿游戏中有价值的时刻,“识别环节”应确切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回应环节”要恰当给予幼儿行动中的支持和拓展。抓住有价值的契机,让幼儿正向感知特殊时期的生活体验,不断建构新知识,这也是我们当下课程观的体现。

2.从困境引发思考,化异态为常态。

家长不能进园,常态的家园沟通无法开展,“家长会”“亲子活动”等系列家园合作活动都被摁下了“暂停键”。“不能面对面”的家园合作该如何开展?特别是针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专题会”“毕业典礼”等需要家长们参与的专题活动,家园合力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为此,我们在做好前期家长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汇总了家长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知识储备、学习习惯、自控力与专注力、交往等。有的家长还认为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数学、拼音的提前学习,对幼儿升入小学的顾虑较多。

为此,我们打造网上“家长学校”,分期推送优质的网络资源——“朱继文工作室”幼小衔接系列讲座,如:“科学衔接,培养幼儿计划性”等,通过线上研讨的方式引领家长科学地陪伴幼儿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3.由现状引发剖析,化问题为挑战。

此次疫情对我们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从“育儿”走向“育儿指导”,从“线下育儿”走向“线上指导”。教师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面临挑战,特殊时期的家园共育理念、内容和实施途径,无不对幼儿教师提出专业能力上的新要求。开展家园“云共育”带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挑战,以及信息资源过度、碎片化、同质化,甚至不少有严重“小学化”倾向的信息,如何甄选?平台云集,如何根据家园共育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作为当下家园共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技能,解锁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因此,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师培训,通过优质资源推荐分享活动,引导教师常态化关注与幼儿教育相关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软件等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养成积累相关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主题论坛、任务驱动、案例分享等园本培训,逐步形成教师对信息资源识别的标准,提升线上教育服务的专业质量。

此次疫情将线上教育加速推送到我们的面前,促使我们思考新型的教育模式,如何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优质教育。特殊时期,我们对家园共育的老话题有了新的理解,及时转变观念,抓住契机,让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将家园共育和科学育儿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共育居家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