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你来决定”

2020-12-17 08:01
幼儿100 2020年30期
关键词:餐具创设食品

一、是“自主”还是“伪自主”

“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被推崇多年,各种各样的幼教论坛、研讨会中也常见大家分享以幼儿为主体的经验,听起来幼儿似乎是自己生活与学习的主人,然而,在这些亮点背后,却存在着一些表面上自主,实际上是由教师规定的“伪自主”。

一次,我去观摩某园游戏,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门前走廊上是娃娃家游戏;靠近卫生间的区域是生活区,榨汁机、烤箱等现代化厨具一应俱全;美工区内陈列了大量的松果、树叶、树枝、雨花石、各种纸张、颜料、面泥等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阅读区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还有立体的、布制的书籍和十来个平板电脑;木工区内摆放着排列整齐的刨子、榔头;表演区、建构区、益智区等区域内也是琳琅满目。孩子们分布在各个区域,既专注,又秩序井然,现场观摩的老师颇为感叹,然而……

我注意到一名幼儿玩了十几分钟剥瓜子的游戏,便问:

“你喜欢剥瓜子吗?”

“喜欢。”

“剥瓜子好玩吗?”

“好玩。”

“其他游戏也好玩哎,你不喜欢吗?”

“老师叫我玩剥瓜子游戏,如果我换了别的游戏,就让我天天玩那个游戏,一直玩,一直玩,一直都不能换了……”

我哭笑不得,孩子的表情和语气是那么熟悉,必须承认,在我园的教师中间也存在类似的行为,为了赢得观摩者的好评,教师事先做一些工作,诸如材料收集的限制——让孩子去超市购买某种型号的食品或饮料,然后把罐子带来;游戏选择的规定——在美术活动的探索环节悄悄将要新授的技能教给某一幼儿,然后再让该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以引出新技能的学习,表面上看便是来自于孩子的探索和发现……类似这样的“伪自主”行为不胜枚举。

而教师也有自己的无奈,她们说——

“如果让孩子完全自主,那一定乱七八糟,一片混乱,不安全。”

“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他们怎么可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那就啥也学不会。”

“干嘛要执着于孩子自己学会的,还是老师教的,只要孩子学到知识和技能,有好的习惯和品质就行了。”

“我才不相信那些好幼儿园是靠孩子自主达到的水平,那些扎染、拓印、皮影戏岂是孩子们自己探索到的?”

……

是啊,扪心自问,老师们说的没有一点道理吗?

怎样既满足幼儿的自主,又能让幼儿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良好品质?经过学习、思考、实践,我们寻找到了能满足双方需求、行之有效的方法:神奇的“有限的选择+你来决定”。

二、“有限的选择+你来决定”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真正的自主

我们在幼儿自主创设环境上运用了有限的选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内容的选择

教师确定好主题方向,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创设环境。

【案例】主题环境创设——食

我园的规划课题是“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衣食住行”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创设也跟我们的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大一班在开展有关“食”方面的内容时,师幼展开讨论:

师:宝贝们,这段时间我们玩了很多跟吃有关的游戏,想想看,哪些内容可以展示啊?

幼:我们家有好多好吃的包装袋和包装盒,我可以拿来贴在墙上。

幼:那你就是叫我们回家都让爸爸妈妈买给我们吃喽。

幼:我觉得应该把老师昨天跟我们说的垃圾食品贴在墙上,这样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对身体不好的,不要吃。

幼:对,还有一次性餐具,爸爸妈妈们看到了,以后出去吃饭就不用那些餐具了。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那些对身体有好处的、好吃的东西也贴出来呢?

幼:可以的,可以的,这样我们就知道哪些东西吃了健康了。

幼:这件事情你们可以问我奶奶,她每天都看《健康之路》节目,然后就告诉我们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

……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很多,最后教师说:“你们懂得可真多,我们来梳理一下吧……”

教师把孩子们的提议一一呈现在黑板上,最后说:“这些提议都不错,是不是都要呈现出来呢?你——来——决——定!”

经过讨论,师幼一致同意布置如下几块内容:

【十大垃圾食品】这一板块展示的是冷冻甜食、果脯蜜饯、烧烤、油炸、罐头、膨化食品、加工肉类、碳酸饮料、腌制食品、奶油制品等垃圾食品的图片及对人体的危害。

【你知道吗】列举各种塑料餐具,介绍其危害。

【这样吃最健康】将一些对幼儿有营养的食物及其对人体的好处展示在墙上,并附有“食物金字塔”图片。

(二)人员的选择

确定了环境创设的内容,接下来就是制作了,由谁来制作呢?之前自然是教师来承担,“有限的选择+你来决定”是这样确定人员的:

师:现在我们需要创设三个环境,一个是“十大垃圾食品”,一个是“一次性餐具的危害”,还有一个是“这样吃最健康”,要分成三个组,你愿意参加哪个组,你——来——决——定!大家说说看,你想加入哪个组啊?

幼:我想参加“十大垃圾食品”组,我们家有好多食品的包装。

幼:我想加入“一次性餐具的危害”组,我爸爸是环保局的,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幼:那我参加“这样吃最健康”,我让我奶奶把她看到的《健康之路》节目里的内容都告诉爸爸,让爸爸从电脑上打印出来。

幼:我参加哪个组都行,我爸爸是搞美术的,他可会设计了。

幼:我想……

孩子们积极报名,很快就确定了分组的人选。

师:那我们什么时候完成呢?要是哪个小组动作慢,会不会到放寒假还做不出来啊?

幼:1 天。

幼:2 天。

幼:5 天。

幼:一个星期。

孩子们又一阵叽叽喳喳。

师:这样吧,大家说了那么多,你们看,这是日历,今天是星期二了,大家看是在这周五完成呢,还是下周一完成?你——来——决——定!

当老师说到“你来决定”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你——来——决——定!”说完爆发出一阵笑声,看来孩子们已经习惯自己来做决定了。

幼:下周一好。

幼:下周一,我爸爸妈妈比较忙,只有休息天才有时间带着我一起做。

幼:对对对,这样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在下周一展示出来。

(三)方法和材料的选择

最后是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大班的孩子学习过很多美术表现手法,有普通的勾线笔、油画棒作画;有水粉颜料画;有面泥捏画;还有的孩子利用家长的资源进行电脑作画,制作广告海报;也有直接利用实物包装进行立体制作。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方法由负责各个板块的孩子进行小组讨论决定,当然,少不了教师的“穿针引线”。

这才是真正的自主!

分析与反思:

“有限的选择”,顾名思义,既让孩子们“选择”,又有一定的“限制”。既不是无原则地由着孩子们,也不是仅满足教师的权威。选择是相互尊重的,既满足了老师的心理需求,也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之前,我们在环境创设上多为教师自己思考,分配画面布局,然后根据构思的需要组织孩子们画画、做手工,把孩子们的活动照片收集好布置在墙上,从表面上看孩子们参与了环境创设,算得上“以幼儿为主体”了,但这不过是“伪自主”而已。

而一句“你来决定”,更是把孩子们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要我干”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推一下,动一下,不推就不动。常会出现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怨声载道等现象。而“我要干”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主动行为,不用别人布置、安排、催促,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任务、思考问题,有责任、肯担当。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可以用“有限的选择+你来决定”解决问题。如: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哄、吓、诈、骗,无所不用,他们总是说:

“宝宝,该睡觉了,快刷牙、洗澡。”

“宝宝,快点睡觉,明天妈妈要起早呢。”

“再不睡我就不给你买玩具啦。”

……

利用“有限的选择+你来决定”,家长可以这么说:“宝宝,该睡觉了,你看,是你自己独自入睡还是妈妈陪你睡觉,你来决定。”或者“宝宝,马上要睡觉了,你愿意穿粉色的睡衣还是蓝色的睡衣?”

孩子是自己睡还是妈妈陪着睡,是穿粉色的睡衣还是蓝色的睡衣,既尊重了妈妈,又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来决定”更是尊重了孩子,这就是“有限的选择”。

猜你喜欢
餐具创设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餐具叮咚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有趣的西式餐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