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段认识图形探究新知的有效策略

2020-12-18 20:32上海市金山区张堰小学黄亚萍
亚太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图形阶段

上海市金山区张堰小学 黄亚萍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开展中,对于图形的认知是其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对图形形成认识,是对提升孩子能力有着极大影响的关键性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需要重视图形教学的策略运用,保障实际的教学效果,通过鼓励等方式,在课堂讲授中更多地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提升,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下文对有关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一、换位思考,提升讲解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认识世界的视角以及思维能力等仍未发育完全,因此对于数学学习中图形认识等方面的知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于教师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较为简单,教学中教师容易陷入想当然的情况,进行知识点讲解时不够细致和确切,让教学变成了死板化的概念灌输,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比如在教给学生三角形的知识时,告诉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此拉不动,这就使得学生理解起来形成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误解,影响对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把握。

针对这样的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知识点讲解时,就要进一步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强化性理解,深入把握知识的具体内涵,吃透教材,充分备课。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创设相应情境并进行教学话术的准备,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深入化。比如在进行图形认识这一阶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入手,通过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的有关经验,促进学生观察与思考总结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图形的能力。

二、强化观察,促进学生感知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因此在进行认识图形方面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观察方面的能力,通过引导感知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定义“灌输式”教学方式,更多地开展相关的活动,通过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促进其对于相应知识的理解。同时与良好的引导相结合,使学生在感知中进行自主化的知识总结,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丰富和有趣。

比如,在沪教版二年级部分的“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知识教授时,教师可以准备铅笔盒和粉笔盒、砖块和木块等多样化的示例物,通过进行丰富、全面、有对比性的展示,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事物或物体中,找出它们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特质,进而逐步延伸和发散思维,形成对正方形、长方形概念的理解。该活动通过眼睛查看、手指触摸等形式,进行了具象化的实物感受与观察,有利于学生强化对相关图形特征的感受,从而助力学生在认知和意识层面对于数学几何观念的清晰。

三、联系生活,建立经验联系

小学阶段学生知识的学习和领悟,对于已有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生活中的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些经验有联系性的知识进行理解。因此在进行图形认知的教学内容讲解时,教师就必须发掘孩童生活环境中与图形有关的经验内容,通过大量生活化的素材和实例展示,以及有效性的活动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从而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比如在学习沪教版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时,可以开展“我来猜猜看”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即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平时经常接触到的乒乓球、积木、橡皮、药品盒等容易携带的物品,在课堂上将这些物品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或盒子,然后让学生摸一摸并猜测自己抓到的东西是什么,并引导他们说出是什么形状、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等,在摸与猜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并促进其把握图形特征。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对孩子进行相应素质培养的关键期,尤其在数学的认知与教育方面,可以极大地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认识图形这部分的教学中,相对抽象化的图形知识,可以使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有利于其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把握学生发展的特点,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总结和运用有效策略,促使小学生自身探究新知的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图形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分图形
找图形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图形配对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