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横山区豆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12-20 20:09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横山红小豆豆类

赵 帆

(榆林市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榆林 719100)

豆类作物种类很多,主要有大豆、绿豆、小豆、蚕豆、豌豆、菜豆、豇豆、刀豆、扁豆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绿豆、小豆是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豆类作物有生物固氮作用,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首选农作物之一[1~3]。榆林市横山区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冷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8 ℃~10.2 ℃,≥10 ℃的有效积温3 000 ℃以上,无霜期146 d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00 mm 左右,且集中在7 ~9 月份,发展豆类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绿豆为主的豆类产业是横山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做强豆类产业对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意义重大。

1 横山区豆类产业现状

1.1 种植规模大。横山区发展豆类作物生产历史悠久,自然气候条件适宜豆类等杂粮作物生长,是全国三大绿豆产区之一,被农业部命名为“绿豆之乡”[4]。据统计,横山区现有大豆(黑豆、黄豆、双青豆)、绿豆、小豆(红小豆、白小豆、赤小豆)、豌豆、芸豆(多花菜豆、普通菜豆)、扁豆、豇豆、蚕豆、草豌豆等10 多种豆类作物。2017 年,横山全区豆类作物种植面积1.62 万hm2,产量2.28 万t,分别占到榆林全市豆类作物播种面积的16.9%和总产量的13.1%,位居榆林12 县(区、市)第1 位和第2 位。其中:大豆种植面积0.87 万hm2,产量1.32 万t;红小豆种植面积0.43 万hm2,产量0.51 万t;绿豆种植面积0.25 万hm2,产量0.32 万t。

1.2 主要豆类产品品质好。横山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日照充沛、雨热同季,土壤多为黄绵土,土质疏松且富含钾素,种植的豆类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尤以大明绿豆、红小豆、黑大豆知名。横山区生产的绿豆有“绿色珍珠”之美誉,在榆林周边市场上享有盛誉,为出口日本国免检农产品;“横山红小豆”被客商盛赞为“红宝石”,也是横山区的重要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畅销东南亚各国;横山生产的黑大豆是加工豆腐的最佳原料,该区响水镇生产的豆腐远近闻名。

1.3 产地环境无污染。横山区农业生产仍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农产品质量好、品质优、农残少。横山区为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境内工矿企业很少,生产环境无污染;横山区种植的大豆、绿豆、小豆等豆类作物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且都有固氮作用,生产中主要施用农家肥料,化肥也只施少量的磷、钾肥;与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相比,豆类作物的病虫害较少,极少使用农药。

1.4 产业化程度较高。横山区是榆林市传统的农产品加工地,有豆类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近百家,横山进出口有限公司是榆林市第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横山大明绿豆”是横山区第一个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农产品,也是横山区出口创汇的拳头畅销商品,同时,“横山红小豆”、“响水豆腐”也成为横山农业发展的名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扶持发展以合作社为主导的“订单农业”,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民”三方的合作共赢,极大地推进了农民增收。

1.5 地方政府支持有力。早在20 世纪90 年代,横山区就将“羊、豆”两大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豆为主的豆类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2016 年,横山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豆类产业列为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明确提出“围绕羊、豆、稻、薯四大产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做大做强豆类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2 豆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品种混杂退化。横山区豆类作物生产中主栽品种多为农家品种或20 世纪育成的老品种,品种结构非常单一,大豆以“梿枷条黑豆”为主,绿豆以“横山大明绿豆”为主,红小豆以“延边红”和“冀红五号”为主,均种植20 年以上,种子以农民自产自留为主,因种植多年出现混杂、退化现象,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严重影响。

2.2 种植水平较低。一是单产水平低,横山区豆类作物栽培技术较为粗放,豆类作物面积虽然较大,但单产水平低于市内其他地区,以2017 年为例,主要豆类作物大豆、绿豆和红小豆的单产水平分别在全市排名第8 位、第9 位和第9 位。二是横山区豆类作物栽培时较多采用地膜覆盖方式,虽然产量提高,但地膜回收技术仍不太成熟,为产品品质留下了隐患。

2.3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横山区豆类作物多种植在旱地上,旱灾是制约当地豆类生产的主要灾害,灌溉水源少、成本高,“靠天吃饭”的现状使得全区豆类作物产量较低。近年来,因为豆类产品“药食同源”的特点导致价格较好、效益较高,农民种植豆类的意愿加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出现重茬种植现象,导致一些细菌性病害加重。

2.4 产业化经营受阻。横山区豆类加工、销售产业发展较早,曾是榆林市杂粮加工第一大县(区),但受近年来市场冲击,加之原有加工企业多为原粮精选或简单的粗加工,缺乏精深加工,使得横山区杂粮(以豆类和小米为主)加工、销售发展已落后榆阳、米脂、绥德等兄弟县区,加工、销售等产业化经营遇到瓶颈。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线,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两条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横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以做强做优豆类产业为目标,全力打造“横山大明绿豆”等豆类产品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政府+农技+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体系,把横山区建设成为榆林及周边地区的豆类产品集散地。

3.2 产业目标。加大豆类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计划“十四五”期间,横山全区豆类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0万~2.2 万hm2,产量达3.6 万~3.8 万t,产值达3.0亿~3.6 亿元,全区农民人均豆类产品收入达到1 200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集成力度,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度,提升豆类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使良种覆盖率达到70%,科技转化率达到65%。加大现有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扶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 家,豆类生产及加工专业合作社10 ~15 家,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区豆类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3.3 工作措施

3.3.1 组织领导是基础。横山区要突出资源优势,认准“豆产业”是全区“三农工作”的第一产业,将做大做强做优“豆产业”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在区农业农村局成立豆类产业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政府也成立同类工作机构,层层分解工作责任,确保将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乡、到村、到户,实现产业发展目标。

3.3.2 品牌建设是关键。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加强横山豆类产业品牌建设,一是要做好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横山大明绿豆”的宣传力度,力争申请红小豆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绿色、有机豆类生产基地。二是整合区内豆类品牌,打造具有显著区域特色和辨认度高的区域品牌,区内生产和销售的豆类产品均采用统一的区域性品牌,仅包装上注明生产企业以示区分。三是发展“互联网+”,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合作,以产地直供的方式开展网络营销,提高横山区豆类产品在网络市场中的占有率。

3.3.3 技术支撑是保障。2011 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在榆林成立综合试验站,2017 年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在榆林成立了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要加强这2 个体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合作,加快制定产业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蹲点,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及时解决豆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把集成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切实提高技术到田率和普及率。

3.3.4 辐射带动是目标。加强豆类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对示范基地要加强科学管理,实行高产集成技术配套,不断提高豆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打造知名品牌。通过以点带面、新点老点相结合,探索高产集成技术由点到面推广的途径、方法、模式,带动周边区域的品种改良和高产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科技转化率,提升区域豆类产业科技水平。

3.3.5 加工营销是推手。一要加强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一方面培育区内现有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变,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知名杂粮加工企业带动全区豆类产业的加工水平提高。二是加强“横山大明绿豆”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力度,同时注重培育其他豆类品牌,扩大横山豆类品牌的影响力。三是发挥好横山区临近榆林市政府所在地这一区位优势,建设豆类产品交易市场,努力把横山建设成为区域内最大的豆类产品集散地。四是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运销大户,促进豆类产品营销,确保豆类产品“产得下、卖得出”。

猜你喜欢
横山红小豆豆类
关注 | 豆类的消费风险提醒
情暖横山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红楼遗梦在常州
红小豆价格持续上涨,后期有回落风险
缅甸政府计划将缅甸豆类拓展到中国市场
多吃扁豆少得糖尿病
红小豆长线行情向好
豆类食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