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松教授辩治脂肪肝经验

2020-12-25 04:05杨海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运化茯苓气机

杨海涛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0 引言

脂肪肝,是指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使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代谢综合症、遗传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2]。且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率越来越高。

叶松,男,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脾胃病工作研究3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方面,疗效显著,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着自己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治疗脂肪肝的经验总结如下。

1 中医病名

我国传统医学无脂肪肝这一具体病名,历代医家根据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肥气”、“肝癖”、“胁痛”、“肝胀”、“伤酒”、“酒癖”、“酒疸”等范畴[3-4]。有关该病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难经·五十六难》:“肝之积,名曰肥气”。“胁痛”之称始见于《素问·脏气法时论》,文中著有:“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另外,古代医学对饮酒造成的危害也早有认识,《黄帝内经》提到的“酒风”为最早出现因酒后不慎感邪而致病的病名。清代秦昌遇在《症因脉治》中记载:“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兼以膏粱厚味,互相蒸酿,则酒疸成之”,形象地指出了酒疸病因及其证候表现。

2 中医病因

脂肪肝的病因多复杂,主要有酒食不当、劳逸失度、情志不调、久病体虚、先天禀赋不足等几个方面,发生本病的机理,主要为肝脾肾受损,痰、湿、浊、瘀、热蕴结肝体而发病[5-6]。常见病因多见于以下几类:

(1)饮食失调

饮食因素是脂肪肝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系于内则膏丰满”。食而失运,水谷精微供过于求,堆积皮外则成肥胖,膏脂滞于肝,发生此病。

(2)过度饮酒

酒,其气剽悍、性烈。古时医家多认为,酒乃湿热有毒之品。若饮酒过度,酿生湿热毒邪,伤及脾胃肝胆,中焦或肝胆气机壅塞阻滞,血运不畅,血络瘀阻,久而久之,气滞、痰湿、血瘀、酒毒等诸邪交结于胁下而发为此病。

(3)情志失调

肝主疏泄,肝具有疏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肝脏性喜调达舒畅,而恶抑郁。《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意之为肝疏泄之功能,与水谷精微正化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脂浊、痰湿才得以内生。情志内伤,肝疏泄失常,肝郁而乘脾,则脾健运失调,水谷失于输布,精微难以转运,变为痰脂滞于肝,阻滞气机,血行不畅,最终肝郁脾虚,痰瘀互结,闭阻肝脉,形成肝胀、积聚、肝癖等病证。

(4)劳逸失度

《温热经纬》日:“过逸则脾滞,脾气滞则少健运,则饮停湿聚矣”。肝主藏血、主筋,久坐久卧、好逸恶劳,饱食终日,缺少运动,均可致肝脾疏泄运化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使痰、湿、瘀互结,导致脂浊等病理产物容易堆积体内,积于肝而发此病。

(5)体质因素

《丹溪心法》曰:“凡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肥人多为痰湿体质,而肥甘厚腻易生痰湿,痰湿困脾,阻遏气机,清阳不升,脾阳不振,脾气受损,脾失运化,湿邪痰浊留滞于肋下,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患者体质因素不容忽视,尤其是痰湿体质更易发病。

(6)久病体虚

久病体虚,正气亏损,伤及脾肾,脾肾亏虚。疾病久治而难愈也可迁延至肝脏,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肾主气化。肝脏病则会影响脾胃的运行转化功能及肾脏的蒸腾气化功能,加之脾肾亏虚,而致体内津液不得运化、输布,聚积体内形成痰饮,湿浊,气血运行障碍,最后痰湿、瘀血蕴结于肝脏,终致疾病产生。

3 中医病机

脂肪肝的形成被认为由以上多种因素所导致,但它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起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湿浊痰瘀结于肝脏。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肾。而体阴而用阳”是肝脏的主要生理特性。若肝体损伤,肝无以用,则不能疏泄条达气机,从而滋生湿邪、痰浊、淤血、邪毒等病理产物,则会更加损伤肝体,如此不断反复。若脾气不足,失于运化,肾气亏虚,不能蒸化,气不行则水停,水湿痰饮化生,久则积热生瘀,最终导致湿、痰、浊、瘀、热等诸邪交互博结,继而伤肝。总之,各种病因如过食或偏食厚味肥甘,少动多坐,体型肥胖,或久病虚弱、脾胃亏耗,或焦虑抑郁日久等引起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失疏泄、脾运不健、肾失气化致痰湿等浊邪内生,气滞瘀停,久则化热,最终气湿痰瘀热相互搏结,阻滞肝脉,积于胁下,则会发为此病。脂肪肝的病理性质则为湿、痰、瘀、热多相互为因,错杂同病,而它们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亦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它们交互博结,阻塞气机,又影响血行,如此循环往复,缠绵难解。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痰、浊、瘀、热等为标。当本病发展变化时,可以发生虚实、气血的病机变化。病性早期以实为主,至后期则以虚实夹杂为多。若患者其自身素来脾胃虚弱,易为酒食所伤,脾失健运,脾胃不能正常运行,其精微输布失调,水湿浊邪化生,郁而化热,则虚可变为实;若湿痰浊热之邪内生,过劳过逸或情志失调,多因素作用,伤及脾胃,则实可变为虚,而成虚中夹实之证。在本病初发时,当属病为气分,主要以气机失调为证机概要;疾病继续进一步发展,气停湿阻,日久化热,可见湿热内生;病到后期,伤及于肾,不能蒸腾气化,湿浊痰邪不能得消,气机壅塞而致血瘀内停,湿痰浊瘀积于肝脏,当为病在血分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各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了本病。此时肝脾肾三脏亏虚,运化功能更差,湿、痰、浊、热、瘀几者错杂为患,壅结更甚,故为本虚标实。

4 辨证论治

叶松教授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根据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特点,多从以下几种证型论治:

(1)肝郁脾虚证

右胁部胀满疼痛,每因情绪紧张、抑郁或烦躁恼怒诱发,嗳气食少,腹胀,便溏,腹痛欲泻,乏力,胸闷,善太息。舌淡,边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细。证为肝气不舒,横逆犯脾,不能运化。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方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当归、茯苓、白术、白芍、柴胡、佛手、香橼、延胡索、炙甘草。

(2)湿浊内停证

右胁部胀满,身体多胖,头身肢体困重,精神倦怠懒动,脘腹痞满或闷,恶心,小便少,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证为脾运不健,湿浊内阻。治以健运脾胃,祛湿化浊。方用二陈平胃散加减。药物:茯苓、白术、苍术、薏苡仁、泽泻、干姜、陈皮、厚朴、大腹皮、甘草。

(3)湿热蕴结证

右胁肋胀痛,或灼痛,恶心呕吐,纳食欠佳,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烦热口渴,饮水不多,或身目发黄,小便短少黄赤,泄泻腹痛或便秘、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证为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治以调和肝脾,清热化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物:黄芩、茵陈、山栀、龙胆草、车前子、生地、泽泻、竹茹、茯苓、猪苓、白术、半夏、陈皮、柴胡、夏枯草、川楝子。

(4)痰瘀互结证

右胁肋隐痛或刺痛,固定不移,纳食欠佳,胸脘痞闷,面色晦暗黎黑,面颈部、胸臂或见血痣赤缕。舌暗有瘀点,苔腻,脉弦滑或涩。证属痰气交阻,血脉瘀滞。治以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方用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物:桃仁、牡丹皮、赤芍、川楝子、生地、玄参、延胡索、川芎、当归、香附、陈皮、半夏、茯苓、牡蛎、莪术、瓜蒌仁、炙甘草。

(5)脾肾两虚证

右胁下隐痛,饮食大减,神倦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弱。证属肝积日久,脾肾两虚。治以补益脾肾,兼以祛邪。方用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物:人参、白芍、赤芍、茯苓、白术、肉桂、熟地、党参、茯苓、泽泻、川芎、延胡索、牡丹皮、炙甘草。

5 典型案例

林某,男,38岁,2019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以右胁肋部胀痛半月就诊,1年前体检发现脂肪肝,未予治疗。现症:右胁肋部胀痛,形体偏胖,纳呆,恶心厌油,脘腹痞满,肢体乏力,睡眠欠安,小便黄,大便不爽,气味臭哕,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患者自诉偶有饮酒史,量不多,喜食肥甘厚味。辅助检查:我院门诊查肝功能:ALT68U/L,AST44U/L;腹部彩超:中度脂肪肝。中医诊断为:肝癖病,辩证属湿热蕴结。西医诊断:中度脂肪肝。治以清热化湿,祛痰散结。处方:黄芩10g,茵陈15g,山栀10g,龙胆草6g,车前子 15g,生地 10g,泽泻 10g,茯苓 15g,白术 15g,法半夏 10g,陈皮10g,柴胡 10g,夏枯草 30g,决明子 15g,延胡索 9g,鸡内金 10g,神曲10g,茯神10g,生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并嘱患者饮食控制,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放松心情。14剂后,诸症悉减,患者诉右胁肋部胀痛明显减轻,精神体力、食欲较前改善,偶有腹胀,无恶心厌油等不适,小便颜色稍黄,大便较前通畅。仍守原方调治,继服14剂,煎煮及服用方法同前,复诊时诸症基本已除,复查肝功能提示正常,腹部彩超:轻度脂肪肝。

按:患者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膏梁厚味,损伤脾胃,致中焦脾胃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水湿内停,聚湿生痰,蕴织成脂膏而过剩,饮食停积,导致“土壅”,故见形体肥胖。脾为中土,久则脾虚无以运化,土虚木乘,则肝气郁结,日久气滞化热生瘀,且痰湿内阻日久又可化生湿热,熏蒸肝胆,导致“木郁”,肝胆脾胃湿热内生,故可见右胁部胀痛不适,小便黄,大便黏滞不爽,臭哕等症。痰湿等病理因素日久壅塞气机,中焦气滞不行,则可见脘腹痞闷等不适,病情发展终致痰、浊、湿、热等邪气内生,积聚于肝脏发为本病。治当清热化湿,祛痰散结。方中龙胆草清泻肝胆之实火;黄芩、茵陈、栀子、柴胡、夏枯草、决明子清泻肝胆脾胃之实火;延胡索疏肝行气止痛;“木郁”则开,肝气调达,疏泄有常;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祛湿,祛标实之湿邪,又补脾胃先天之本;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车前子、泽泻清利湿邪;鸡内金、神曲健脾开胃,消食除胀,食积得消,“土壅”则疏,则膏脂得化,浊气得降;湿热日久伤及阴液,故又用生地清热滋阴;茯神养心安神;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清解肝热、化痰祛湿,气机畅达,湿无所聚,痰无所生,脂去血清,则诸症自解。药中病所,效果显著。另外本病强调还应注重调护,要控制饮食,同时适当运动,调节情志,以防止病情反复。

6 结语

脂肪肝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目前西医对脂肪肝尚未收到满意疗效,并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中医学可发挥优势。叶松教授认为临床中药处方,必先明确其病机,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方可疗效显著。且此疾病诊治还需各家更多临床经验的总结,为临床提供更多诊疗思路。

猜你喜欢
运化茯苓气机
云茯苓
云茯苓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便携电子打气机
吃到自然瘦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