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2020-12-25 19:06杨密徐文斌
安徽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

杨密,徐文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职业院校在新的背景下,应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让现有的教育形式多元化,努力做到校园网络化、教育智慧化。

1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教育

1.1 利用“互联网+”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1)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随着互联网技术进入课堂,能够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教师作为课程的促进者和推动者,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认知水平设置相应学习模块,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

(2)数据化教学。我校自引入职教云以来,许多教师利用云课堂开启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职教云后台记录了大量教学数据,包括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行为等。我们通过收集、分析、研究这些数据,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大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提升学习效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数量,明确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为社会建设提供后备力量。

(3)智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平板、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对学生进行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学习指导,可实现互联互通的教与学,并能针对学生接受能力提供不同深度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本科院校建立相似课程的资源链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可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与老师互动、交流、探讨,也能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分享学习体验。这种智慧化的教学方式,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获取知识为目标,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个性化、数据化以及智慧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课程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知识储备量,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1.2 利用“互联网+”可实施多种工程实践

“互联网+”让职业院校的工程实践变得更加开放、多样、真实。在“互联网+”背景下,工科院校的工程实践不仅是单一的校企合作,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放、共享、即时”的特点,进行深入工程实践[1]。互联网引入后,学校与企业可以达到信息与资源的即时共享,加强双方了解与进一步合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企业信息,了解企业动态,并与企业HR进行线上互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愿意总是对着书本进行纯理论探讨,而是更愿意去企业实际操作,这样既能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及早与企业接轨,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除了学生进企业这一实际操作实践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虚拟仿真教学[2]。虚拟仿真教学是目前课程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它以虚拟现实、数据库、人机交互等技术为载体,能模拟真实生产条件,让学生在机房也能开展实验、开车、生产、操作、报警、停车等实践环节。学校和企业可以协作共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企业学习与培养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3 利用“互联网+”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1)碎片式学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使用,我们学习的方式也悄然改变。教师可以充当知识引导者,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碎片拆分,把系统的、复杂的重点知识进行分解,做成微课形式,做好知识引导,放在网上以便学生学习。学生每天可以利用闲散时间进行碎片式的学习,例如:取快递排队的间隙、等人的三五分钟、午饭后午睡前的一段时间等。学生可以将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零碎的学习存储,再经过课堂上老师的知识点拨与总结,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整体,从而获得完整知识体系。将零碎知识有效整合,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碎片式学习能够充分利用课上课下时间,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等学习,起到即时学习的作用。

(2)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指的是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学习[3]。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就是将移动设备应用于传统教学中,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将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移动设备将学习变成一种时时可学、人人能学、处处皆学的生活状态。最常用的移动学习即利用手机移动学习,在校园实现网络化、智慧化后,学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智慧校园、论坛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增强学习体验,减轻学习负担,也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邮件等方式与老师交流互动。

(3)协作学习。“互联网+”模式下的学习从个体学习行为转变为群体化分享学习,处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人们可以利用云计算实现跨时空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分享学习[4]。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开展探讨、分享与协作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堂外所学到的碎片知识表达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聆听其他成员的收获,并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系统性知识有机结合,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协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能够在开放的思维状态下学习、思考、创造、分享。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由长时间变成短时间、碎片式学习,由课堂走向课外,由独立的个体学习变成群体协作学习,这些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1.4 利用“互联网+”可开展教学评价

在高校中,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一项环节,老师可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平时课上课下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也能针对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评价采用大数据评价方式,能够对课上数据、课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使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学校通过大数据,能够获取教师对所教授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教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内容[5],这些都将成为后期教师职称评选、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通过大数据,能够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思维、学习效果,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能够分析出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改变不良学习习惯,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利用“互联网+”构建了新的评价方式,这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公正、客观、多元化。“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能促使学生改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结束语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为职业教育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技术平台、信息平台、资源平台。在这样一个开放融合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工程实践、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提供了可能,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