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情境,增进体验,促进思考

2020-12-25 02:54许为林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策略

许为林

【摘    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情境,将知、情、意、行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知、体验、践行,从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文主要从问题、体验、表达、媒体、辩论等角度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了情境的融入,课堂才会真实可感,富有生活化的气息。教师以真实的情境引领学生去感知、理解,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境具有实践性,学生能从狭窄的课堂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之中,让他们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

一、以问题吸引参与,促进思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要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抛砖引玉”,以设问引生参与,促成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问题要具有探究性,能为学生带来积极的思考,教师要依据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提出层次性的问题,让他们对问题有所思考。教师要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处设计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如在部编版七上第五课第二框《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美好的人与事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这些美好的情感有何作用?学生通过思考,理解生活中美好的人与事能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愉悦,能表达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接着,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内容,让学生说说如何看待东东与亮亮的情感体验?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有哪些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以情境引发学生去感知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情境能催生疑问,疑问引发思考,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疑问置之不理,会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抑制他们思维的发散。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激励,学习热情得到强化。

二、以体验感知角色,体味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学生行为的规范、修养的提高。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体验感,引发共鸣。初中生的情绪非常丰富,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以一定的角色融入到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如在部编版八上第六课第二框《做负责任的人》教学中,教者呈现“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思考梁维月为了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付出了哪些代价?得到了什么回报?教者再呈现“探究与分享”中“我要竞选班干部”的内容,让学生融入到角色中思考:小龙选择的责任是什么?如果竞选成功,可能的结果是什么?不参加竞选,可能付出什么代价?当上班干部,他会得到什么回报?他如何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教师以情境引学生融入到角色之中,要运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对承担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合理的选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参与体验,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主动理解。体验式教学远比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得更直接,学生成了情境角色,能触发自己的思考,体会其中的情境,从而去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要创造性地理解情境,并借助情境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内容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从而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品行的完善。

三、以表達促进互动,体会乐趣

语言、行为能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无论是口头的表扬、眼神的交流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将优美的语言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要依据初中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以具有启发性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兴趣。如在部编版八上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学中,教者以“小军的一天”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小军这一天忙不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小军缺乏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主动地辨别信息,导致大量无用信息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因此,我们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要学会“信息节食”,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教师呈现图片,并向学生讲解网络上的“谣言”,让学生说说面对谣言,我们该如何做?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教师以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信息,头脑不能为谣言所左右,不能成为谣言的传声筒,让谣言止于智者。教师还要捕捉学生的动向,运用身体语言与他们进行互动。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激励的眼神、竖起的拇指能瞬间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故事能使枯燥的讲解变得富有生机、乐趣,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以媒体丰富内容,促进感知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教师播放视频,将视觉、听觉与思维结合起来,营造形象逼真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视频情境可以拓宽知识、丰富表现力,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音乐是情感表达的工具,教师以音乐表达积极向上的内容,引发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教师以插图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挖掘其中暗含的道德价值。

五、以辩论激活思维,促进表达

辩论能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学生的大脑,教师要依据内容设置辩论题,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在辩论前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在辩论中要让学生把握节奏、合理组织内容,在辩论后要及时中肯评价。辩论是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展现的过程,学生在辩论中能沉着应对,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论不同于“争吵”,学生在辩论中要遵守规则,要围绕辩题,实事求是地展开。教师要控制各个环节的辩论时间,也要关注“观众”的感受,要让他们参与到辩论之中,及时记录辩论中创造性的观点。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验情感,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智力获得发展的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蒋娟.浅析角色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水运治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3(02).

[2]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02).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