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准提升

2020-12-25 02:54杨鑫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互联网+中职

杨鑫

【摘    要】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有效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助力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实践的方法,就“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备课、教学实施和复习环节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全面解决了制约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瓶颈环节,进而优化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施,助力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应用

所谓“互联网+”教学模式,是指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紧紧依托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如PPT课件、网络平台、各种即时通讯工具等,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教师要积极地强化对该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全面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升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或者说起点,通过扎实化、精准化和有效化的備课工作,可以让中职计算机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并强化对班级学情和教学内容的把握,对于教学效益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促进价值,中职计算机教师要积极地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备课实施。

例如,在学习《Windows7入门》小节内容时,首先,分析学情。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即时工具,如QQ或者微信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以随和的语气问问学生最终的学习状态如何、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是否听得懂、学习中存在哪些疑惑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其次,分析教材。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登录官网对教材的具体编写理念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顺序进行把握,并通过观看网络公开课、电子教学设计等,对该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模块组成、教学重难点等进行精准化的把握。最后,设计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线和优秀的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在充分考虑课程标准要求和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如了解Windows 7操作系统、掌握桌面设置的方法、认识和操作窗口对话框等,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升授课的趣味性

课堂授课是计算机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阐述的核心环节,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课堂知识讲解环节,同时积极地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有效地强化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实施。

例如,在学习《管理文件》小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具体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展示,如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的操作、文件夹的操作等,继而让形象化的展示和明确化的学习任务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对重要知识内容进行展示,同时引入微课视频进行案例展示,如在讲解“文件的操作”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个文件复制和删除的操作,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最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相应的随堂练习题目,并引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继而助力教学效益的提高。

三、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精准性

不同的中职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其个人的计算机知识储备量和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给中职计算机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实施带来不小的挑战,还需要中职计算机教师积极地引入分层教学模式,并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进一步地强化分层教学实施,提升教学的精准性。

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小节内容时,一方面,精准分层。在分层中,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如学习方法运用、学习状态和最终的学习效果进行记录,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并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量和个人的综合学习水平等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另一方面,分层实施。在分层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分层化学习目标,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强化基础层次学生对基础概念和理论内容的学习,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性应用。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基础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对少的任务量,并降低任务的难度系数,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调高难度系数,同时将上述的内容制作成具有难度梯度的PPT课件、微课视频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和有选择性的学习,而教师则可以给予精准化的在线指导,继而提升教学的精准性。

四、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升复习的灵活性

复习也是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环节,通过有效课堂复习,可以较好地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师要积极地重视起复习教学环节,并积极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复习实施。

例如,在学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内容时,一方面,教师可以认真地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如Excel的认识、数据的处理、函数的应用等,同时按照知识难度的不同,合理地将这些内容制作成条理化的思维导图、模块化的微课视频、PPT课件等,并在课堂上进行逐一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放置到网络平台上,如微信公众号或者QQ群空间,引导学生不受时空限制灵活开展复习,此外,计算机教师还可以构建在线复习交流群,让学生依托交流群分享复习经验,总结复习问题,真正提升复习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总之,合理科学地将“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入到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对于提升知识讲解的形象性、趣味性以及激发学生兴趣和高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等,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价值,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师要积极强化对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化应用和研究,继而较好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不断地提升备课的有效性、授课的趣味性、教学的精准性、复习的灵活性等,全面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强化对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宿晖.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寻[J].中国新通信,2017,19(19):141.

[2]葛生生.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6(09):55-58.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互联网+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