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晓霞 柴文臣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31)
茄果类蔬菜苗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植株花芽分化、坐果及果实发育,适龄的壮苗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基础。日光温室集约化生产的种苗具有苗壮整齐、定植时不易伤根、抗性强、适于远距离运输等特点,日光温室集约化育苗能节约用种、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育苗规模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有效途径。现将茄果类蔬菜日光温室集约化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基质准备。采用蔬菜专用全营养型有机育苗基质,喷水至基质含水量达40%,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采用72 孔穴盘育苗,穴盘装满基质后垂直码放压穴。(2)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优良品种,并根据定植期确定播种期。(3)设施选择。选用结构合理、建造标准高、保温性能好的日光温室,温室内设置育苗床和催芽室。
辣椒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安全系数需>1.2。根据生产需要,可干籽直播,也可浸种、催芽后播种。番茄和辣椒机械化播种,应选用丸粒化种子。(1)浸种催芽。用55~60 ℃温水浸种[1],其间不断搅拌,水温降到30 ℃后继续浸种(番茄种子需6~8 h,辣椒种子需8~12 h,茄子种子需10~12 h),然后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 min,将种子洗净后捞出,置于25~28 ℃的催芽室中催芽。种子发芽露白后即可播种。(2)播种。每穴播种1 粒,播种深度约1 cm,播后覆盖1 层基质,然后将穴盘整齐放置在育苗床上,浇透水,覆盖地膜。当60%~70%种子萌发出土时(番茄需2~3 d,茄子需4~5 d,辣椒需6~7 d),即可揭除地膜,通过调节温湿度、科学追肥等措施促进幼苗生长。
出苗前不通风,温室内白天保持25~30 ℃、夜间15~20 ℃;出苗到第1片真叶展开,适当加大通风量,增加通风时间,白天保持25~28 ℃、夜间16~18 ℃;第1 片真叶到第3 片真叶展开,适当增加昼夜温差,白天保持25~30 ℃、夜间13~15 ℃,促进幼苗生长,超过30 ℃时适当通风降温;第3片真叶到定植,低温炼苗,辣椒和茄子幼苗白天保持25~30 ℃、夜间14~16 ℃,番茄幼苗白天保持22~25 ℃、夜间13~15 ℃,定植前5~7 d加大通风量,使温室内温度逐步接近定植地的环境温度。
茄果类蔬菜幼苗生长阶段水分管理是重点[2]。该阶段植株需水量不大,应根据环境温度调节浇水量和次数,定植前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一般选早晨浇水,将穴盘基质浇透即可。如果苗床基质干燥泛白时,可于晴天傍晚适当浇水。空气湿度保持60%~80%。
苗期不追肥。幼苗长势弱时,可在育苗中后期视苗情进行根外追肥。如发现幼苗叶尖和边缘发黄,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如幼苗叶色偏淡,可喷施0.2%尿素。通常磷酸二氢钾和尿素交替喷施,每天喷1次,喷施2~3次叶色即可恢复正常。
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整苗,拔去瘦弱苗和病伤苗,并在空穴中补苗。
茄果类蔬菜苗期虫害主要有潜叶蝇、白粉虱、红蜘蛛等,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GB/T 8321 规定执行。(1)农业防治。播种前做好种子、穴盘、设施的消毒工作,预防种子和育苗器材带菌。(2)物理防治。在幼苗顶部10~15 cm 处悬挂黄板诱杀害虫,一般每667 m2悬挂20~30 块,黏虫面积达60%以上或每隔5~10 d 更换黄板;温室门窗及通风口覆盖防虫网。(3)生物防治。使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4)化学防治。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多菌灵、10%立枯灵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轮换用药。番茄幼苗可喷1~2次83增抗剂防治病毒病。
具有5~6片真叶,叶片肥厚,叶色深绿,株高12~15 cm,根系发达并能将基质紧密缠绕成团,无损伤,无病虫害。一般番茄苗龄35~40 d,辣椒苗龄35~45 d,茄子苗龄40~45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