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应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思考

2020-12-30 22:58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李步峰
亚太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环节课文

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李步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深化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得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认真、更加投入,阅读质量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为此,引导小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正确以及有效地应用批注式阅读,成为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即利用特殊的文字符号记录在阅读时的疑问以及体会。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而是自己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做好批注,批注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批注式阅读教学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深度,阅读更有分量,毫无疑问,阅读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二、批注式阅读的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批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批注以及课上主题批注留够时间,使学生能细读文章。而且,学生在仔细阅读文本的时候,可记录下自己的疑惑,课堂听讲就会更有针对性。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若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只知道对文本进行阅读,不懂得积极思考并进行质疑,那么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升。批注式阅读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觉进行思考,甚至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也渴望着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也会得到有效激发。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会产生各种感悟,而且每个人的感悟都不尽相同。教师要让学生一起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客观评价学生的批注,或抓住学生相互交流时比较精彩的部分进行评点。如此一来,教师便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听课专注度也会得以提升。

(四)有利于学生提高审美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例如,针对《白鹅》这篇课文,语文教师可让学生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进行批注。最后,教师发现,哪怕是对一个简单词语的批注,也能显示出学生的审美。有的学生觉得“高傲”指鹅的神韵,也有的觉得这个词是指鹅很有气势,还有的认为作者喜爱这只鹅,所以夸它。这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威力,教师简单运用这种方式,就能让学生对“高傲”这个词进行认真理解,深刻体会,加深了学生对文中“高傲”一词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批注

课前预习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充分的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在上新课之前,教师都会安排学生对新的课文进行课前预习。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安排了预习任务,却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对课文进行认真预习。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熟悉大致的内容,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也不会对学生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进行检查,这就导致课前预习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完全凭自觉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课前预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因此,课前预习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如果将批注式阅读教学融入课前预习当中,那么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学生一旦学会在课前预习环节运用批注式阅读,就会自觉地在预习过程中将不懂的生字、生词、句子或者课文中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批注。利用批注式阅读进行课前预习,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必须要认真进行预习,找出疑难点;另一方面,也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这是因为,教师正式上课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特别注意听那些做了批注的疑点,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然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难点在于很多小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批注,不了解批注式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花一些工夫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批注。比如,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记号进行批注,做好区分。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让学生用三角形进行标注;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让学生用圆圈进行标注;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横线画出来。举例来说,在《松鼠》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略读,在此过程中大致了解松鼠的外形,并用特殊符号标记有关的词句,还要在这些词句旁边做好批注,写下感悟。如果课前预习环节安排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在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帮助学生进行正确标注。如果是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对文本进行批注,那么,教师便要认真检查每个学生的批注,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慢慢习惯使用这些符号,用起来非常熟练方便,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分学习。

(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堂读悟批注

经过课前预习的批注式阅读之后,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听老师讲课。然而,如果教师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批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可能会走神,甚至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因此,教师要将批注式阅读有效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批注。语文教师要以课文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批注。之所以说是二次批注,是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已经根据个人的预习情况进行了第一次批注。课堂批注和课前预习批注相比,还是有区别的,课堂批注更加深刻,更加全面。课堂批注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触动内心情感的地方写下感悟。如在《鸽血染红的求救信》一文中,维娜用自己的生命救奥斯卡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此处批注。第二,写下有疑惑的地方。如在《军犬黑子》一文中,训导员怎么会这么做?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困惑。第三,共鸣处促联想。如在《月光曲》一文中,皮鞋匠兄妹俩在听钢琴曲时的丰富联想。第四,留白处抓补白。如《血染的实验报告》一文中,那五个小时都发生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了督促并鼓励学生进行认真批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展开讨论,大胆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而透彻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在课堂听讲过程中尚有疑问,或者学生觉得特别精彩的地方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以及看法。总之,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批注式阅读能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并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引导学生做好课后拓展批注

课前预习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并进行纪录。这个环节的批注和前面的批注方式有很大不同,课前预习批注以及课堂领悟批注都是在课文上进行批注,而拓展延伸批注则是要求学生在对课文领悟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自由发挥,针对课文写一些感悟和随笔。因此,这个环节的批注训练难度更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充分的课前预习以及认真的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对课文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会被课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感染。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课堂的热度,及时安排学生写简短的随笔,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感想和领悟。这种方式有利于不断巩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受益良多,获得更多练笔的机会,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自觉并且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课后的延伸批注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更具综合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修鞋姑娘》一文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安排学生速读课文,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接下来,教师便可安排学生拓展延伸写批注。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手法以及对主人公的感悟写下批注,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小练笔,将自己的感悟写成随笔。或者,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练习写小片段,即在课堂上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个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写批注。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进行巡视指导。练习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读《修鞋姑娘》有感”的小练笔。通过这种批注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确是一种极具优势的阅读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得到提升。教师要将批注式阅读引入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进行批注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思考以及进行领悟批注,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进行拓展批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读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环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背课文的小偷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