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2020-12-30 07:14刘主科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教学质量小学语文

刘主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面对更加严格的教学要求下,应更加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与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等,以此来更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应注重教师自身语文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肩负着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同时还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引导者,其自身专业素养、教学素养的具备,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提升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应积极进行自身语文专业素养以及教学素养的提升,以此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积极地进行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应注重培养自身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长期持续的自主学习、有效阅读以及参与相关专业培训的方式,及时更新与构建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加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地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教师还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定位首先是一名“教师”,应具备完善、良好的教学素养,通过恰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对学生进行深刻、有效的阅读教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地进行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实施,同时还应注重教育心理学、古典文学等人文性知识的汲取,并将其与日常的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二、应注重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学氛围是一种外在的环境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浓厚阅读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实现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效果的增强。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室环境的改善,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创建“图书角”,并为学生投放多个领域的阅读资料、书籍等,使学生能利用课间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使学生在浓厚阅读氛围的引领下对阅读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上午课前5-10分钟进行早读,既可以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也可以通读一本书。这样学生就会在持续的阅读活动中获得阅读的力量、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实现学习阅读积极性的提升。最后,教师还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更为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领下更加深刻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进行对小兴安岭风光的了解,并结合文章的阅读,理解文中内容,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应充分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催生了大量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有效地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呈现形式,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教学因素的引导下,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即兴表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自主阅读以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文中故事的展示,但需要加入自己的想象或个性化演绎。这种具有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使学生在对这种教学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解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

四、应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衔接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教学环节共同组成的,而这些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科學地设计与衔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共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如,课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既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就应在课堂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课堂导入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同时通过对课堂导入环节的科学设计,教师还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融入后续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导入环节,实现后续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学习思路能顺其自然地进行延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实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能使学生在自觉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会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同时也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就应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讲解的环节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听课效率的提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上课记笔记的要求,使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加有效地集中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真听课习惯的养成,同时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回忆。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顺应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专业素养的提升、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与衔接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策略,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教学质量小学语文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