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路径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广东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广东 肇庆526061)

引言

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推行,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更高标准的教学素质要求。而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重要载体,需要以教学内容作用的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成为满足新课标要求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内容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积极探索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路径,以新型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提升体操教学内容的质量,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的现状瓶颈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体操教学属于重要组成,在各大高校与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中,都有体操这一主干课程。分析我国高校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中的体操教学情况,可以发现,体操教学的内容体系存在一定瓶颈问题,主要是高校体操教学的教材内容选编问题、理论教学内容问题与实践教学内容问题。这些问题造成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无法通过体操教学载体,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体操教学内容,影响学生体操教育能力发展,使其在今后中小学的体育体操教学中面临一定的职业危机。

2、教材内容选编问题

受体操分类界定缺乏一致性与概念尚未统一等问题影响,体操教学的教材在内容编排、层次与结构体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尤其是教材内容选编的广度与深度难以达到体操教学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有体操教材的结构体系问题,主要表现为过于重视竞技性,忽视教材内容对教育学生的适用性。同时,体操教材内容并不符合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对体操教学提出的目标,教材内的体操教学具体目标要求不够明确,体操教材编写的难易程度不太准确,容易造成体操教学过于侧重运动训练,而忽略了其基础体操的重要性与实效性。另外,体操教学范围与体操分类的模糊,使教材难以体现体操教学知识体系的明确性,限制体操教学内容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3、理论教学内容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其体操教学的内容组成大多是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两部分,但是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大部分高校针对体操教学设有基本体操、保护与帮助、体操术语、体操概述等内容,各个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理论性内容,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在传统理论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都增设了体操与健身理论,体现高校体操教学的初步改革成效,但是实际情况是这部分内容虽是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设,希望借助相对完整的理论性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知识储备,使其有效应对未来中小学体育体操教学工作,但是高校体操教学的理论内容,并未紧密联系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的全新教学标准,使高校体操教学内容难以支撑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实现与教育发展。

4、实践教学内容问题

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学科体操教学的理论内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实践教学内容的问题也需要通过体操教学内容改革来解决。体操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体育器械支撑,大多高校能够在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中,设有徒手体操与队列队形等实践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必备技能。同时,高校也会为体操教学设置轻器械体操类的实践教学内容,这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深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喜爱,但是很少有高校为该专业的体操教学提供专门器械体操、专项素质练习方面的专用器械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即使有学校设有这方面的内容,其实践教学内容也缺少系统性与适用性,影响学生体育体操教学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

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路径

5.1、明确专业体操教学的教材范围

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明确专业教学中体操教学的教材范围,需要理清学校体操与体操之间的关系。高校体操教学的概念界定整体向竞技性倾斜,使体操概念外延受到限制,并且会造成人们观念认识层面的体操理解偏差,使体操的娱乐性、实用性与健身性等属性功能受到忽视,造成学校体操、竞技体操、体操混为一谈的局面。按照逻辑学原理分析,概念外延与内涵之间的关系是反变关系,基于此,定义自身体操概念,需要适当缩小内涵,使其外延拓展,对体操包容量进行增加,如,在体操内容中明确竞技体操、实用体操与学校体操或基础体操等内容。而学校体操概念的定义,需要对内涵进行适当增加,借助体操内容习练,使学生了解相关文化,掌握基本体操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学校体操实现交往、娱乐、健心与健身,实现教材对学校体育教育特殊性的体现。因此,高校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体操教学内容,需要明确体操教学内容的教材范围,通过学校体操与体操之间所属关系的理清,科学选择与确定体操教学的内容选择范围,为体操教学的内容改革奠定有利基础。

5.2、紧密联系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高校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其体操教学内容,需要保证体操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进行紧密联系。中小学体育教学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主要对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强化,使课程教材内容的一致性与统一性被淡化。原本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体育技术、技能与基本知识四个模块,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等五个模块。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摒弃了传统“上什么就考什么”的硬性规定,且评价标准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本的以绝对方式考核学生技术转变为多种方式结合考核,重视过程性评价,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对评价与终结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提升教学评价公正性与准确性,实现新型评价体系构建。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更高标准的教学能力素质要求,而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阵地,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需要提升学生教学能力,重点提升学生体操教学素质,使其满足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人才需求。因此,高校改革体操教学内容,需要保证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进行紧密联系,以新课程标准的革新重点为基础,增设新型目标体系与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综合评价能力,且能够保证中小学生有效参与运动、适应运动、身心健康发展与适应社会,使专业学生在未来实际岗位工作中凭借自身在学校体操教学中学到的内容,对岗位工作进行有效应对。当然新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变化性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可能会持续变化,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对体操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在教材难以支撑教学内容革新的情况下,借助网络教学资源或其他教学手段,不断改革体操教学内容,助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成长成才。

5.3、丰富专业体操教学内容的功能

高校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体操教学内容,需要丰富教学内容的功能。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新要求,高校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重视学生体操教学的综合素质。但是专业学生在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有限的课时与传统训练模式向学生传输自身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以期学生能够达标与通过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并不科学,存在一定的不现实问题。为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为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要在改革体操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内容的功能进行有效丰富。体育教育专业需要在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明确教育与科研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体操教学内容需要具备创造性、实用性、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与思想性等功能,并非单一的竞技性。基于此,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可以结合学法、教法与创新主线,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新型体操教学内容体系,使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得到充分强化,促使其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4、强化体操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校结合体育教育专业中的体操教学,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工作,需要重点改革体操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强化,实现高校体操教学有效改革。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是高校体操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与重点,体育教育专业需要按照全新体操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对中小学体操教学的整体改革趋势进行紧密结合,以基本体操与专项素质等内容,对体操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基本体操包括轻器械体操、徒手体操与队列队形等实践教学内容,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动作简单等特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对基本体操内容进行快速掌握,并将其作为未来中小学体操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基本体操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加强学生体操学习意识,使其树立正确健身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以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对教学任务进行完成。专项素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立,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并加强学生专项力量素质。体育教育专业需要在体操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身体素质提升方面的专项训练,使学生通过专项器械锻炼,强化自身身体素质,加强自身专项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在特定体育教育领域发光发热,提升学生体操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符合其个性化学习需求。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效改革,能够支撑体操教学内容整体改革。

6、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实施教学内容改革,需要正视当前该专业体操教学普遍存在的教材内容选编问题、理论教学内容问题与实践教学内容问题,以这些问题为突破口,采取明确体操教材范围、紧密联系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丰富体操教学内容功能、强化体操实践教学改革等措施,解决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问题,提升体操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满足体操教学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共同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体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