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化素养教育融入中药学专业课教学中的改革与研究

2020-12-31 13:32睢超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课信息化

睢超霞,徐 娜,冯 硕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1191)

信息化教育事业关系国家教育现代化程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具体要求,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面向全球免费开放,深受国内外学生的喜爱。2017年11月,教育部科技司有关领导在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上发表了以“互联网+助力高校发展,信息化创新一流大学”为主题的演讲。这些都说明中国信息化教育正快速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当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我校也在大力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

1 我校课堂信息化教学现状

1.1 信息化教育理念推广力度不够

要进行信息化教育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信息化教育,如何进行信息化教育。要开展信息化教育首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1]。调查显示,我校100%的教师听说过信息化教育,90%的教师希望采用信息化教育手段辅助教学,然而仅有20%的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很多教师对信息化教育关注较少,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网站平台分析,我校教师发表关于信息化教育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这也说明我校教师对于信息化教育关注不多,学校对信息化教育理念推广力度不够。

1.2 教学组织不够完善

信息化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师做个课件、写篇论文就完事。信息化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长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组织的管理。随着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校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够完善,目前我校有关信息化教育教学问题由教务处负责,没有成立专门负责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部门,这对于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极其不利。

1.3 信息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教学,同时学生也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把预习内容、作业、测试题放在网上,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完成作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教师可以在后台监测学生预习及学习情况,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也可同时与其他同学在线交流。但由于在线学习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对于信息化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无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1.4 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信息化教学需要大量信息化教学资源,它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由于前期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足,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短缺,尤其在线课程是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短板。在线课程建设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的努力共同去完成。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进在线课程建设,来弥补这个短板。

2 将信息化素养教育融入中药学专业课教学中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随着“互联网+”、5G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转变学生传统学习模式和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电脑、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优质、快速的学习途径。在传统中药学专业课教学中涉及的信息化内容较少,对于中药学专业来说,如何在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是中药学专业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我校中药学专业教师将信息化素养教育融入中药学专业课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2.1 重构课程内容

根据中药学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3个方面重新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目标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社会的特点,课程内容做到综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多种信息交互,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提升信息化素养。

2.2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现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掌握的信息极其丰富,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多样化,对数字化信息更感兴趣。把枯燥乏味的中药学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探索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预习、复习、作业、小测验、拓展学习等均可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同时教师也可以对线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对重点与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组织学生讨论答疑,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把传统教学优势和线上教学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3 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过程中,建构了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对象的多元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期末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相结合。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能够系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类型与数量越来越多,信息产生、传播与加工等方式更加复杂多变,对大学生信息化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使教学模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信息化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中药学专业课教学中,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其信息化素养,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与中药学专业课教学二者相互融合,旨在促进培养新形势下信息素养高、专业技能好的复合型人才。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包括课程内容改革、授课方式改革和评价体系改革,并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培养新时代的高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专业课信息化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
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多样化授课模式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