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31 13:32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泥人病理学体温

刘 娜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1)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主要通过形态学变化揭示疾病的规律和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理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预防等都离不开病理学。一名医生或护士如果没有掌握好病理学知识是难以做好临床工作的。

现阶段我国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价值取向多元、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也打了折扣[1]。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念的实现形式,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准确掌握病理学知识,是很多病理学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笔者对病理学中部分内容采用比喻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病理学教学中比喻的运用

1.1 案例一:炎症的概念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损伤因子的刺激和复杂的防御反应这两个知识点,笔者给学生展示图片,一张是某城市,一张是一队士兵,一张是战争过后惨不忍睹的场面。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笔者引导学生自己来思考教师给出的图片分别作的比喻。学生提出将损伤因子比喻为士兵,将某城市比喻为具有血管系统的人体,将战争中的自卫军事行动比喻为防御反应,将战争造成的后果比喻为炎症在保护人体的同时也会发生损伤,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炎症的概念。

这样比喻具有故事性,通过教师展示的图片,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剧情,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记忆深刻,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艺术魅力[2]。

1.2 案例二: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

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难度也非常大,在教授这个知识点前,先给每个学生一些泥巴,请大家捏一些泥人。分化就是从泥巴到泥人的过程。这个比喻可以直观展示分化的概念。将四肢健全排列整齐的泥人比喻为正常细胞,将与正常泥人差别不大但排列稍混乱的泥人比喻为良性肿瘤细胞,将缺胳膊少腿排列混乱的泥人比喻为恶性肿瘤细胞。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看出正常泥人、良性肿瘤细胞泥人和恶性肿瘤细胞泥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异型性。

1.3 案例三:体温调节

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致热原的作用可以举例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调定点正常值在37℃左右,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可比喻为教室的空调中枢系统。我们用遥控器设定温度为37℃,教室温度会调整为37℃。如果我们把空调温度设置为37.5℃,教室温度也会上调。发热是因为细菌的一系列作用,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像空调一样设置为37.5℃以上,这称为体温调定点上移。人体全身体温也出现调节性的体温升高,如同教室温度出现调节性升高。

1.4 案例四:急进型肾小球肾炎的光镜下病理变化

在讲授急进型肾小球肾炎的光镜下病理变化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肾脏的脏层上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这些微观结构学生看不到,谈及微观病变与临床的症状体征的联系时,学生会觉得很难。如果把教室比喻成一个肾小球,每位学生好比是一段空腔的毛细血管,所有学生外围的空间就是球囊腔。那壁层上皮细胞在哪个位置?由学生思考后结合课本上的图得出可以假设壁层上皮细胞在四周或天花板的墙壁上。而壁层上皮细胞损伤后大量增生或纤维化会变成什么样?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得出教室空间越来越小的结论,因为将球囊腔比喻为教室空间,球囊腔空间小了,原尿就会非常少。如果整个教学楼的更多教室空间都小了,患者将迅速出现少尿和无尿现象。这个比喻同样适合于其他肾炎的学习。

1.5 案例五:肉芽肿

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结节性病灶,学习肉芽肿时,可以举例一人从空气中吸入带结核杆菌的飞沫,结核杆菌通过呼吸进入肺泡,到达肺泡的结核杆菌趋化巨噬细胞并被吞噬。将肺泡比喻为教室,终末细支气管好比教室的门,每个学生相当于一个被趋化来的巨噬细胞,开始吃掉这些结核杆菌。如果超敏反应较强干酪样坏死物较大,一个学生扮演的巨噬细胞吃不掉,十多个以上的学生合体变成一个多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更加强大。执行完任务的学生就留在肺泡组织,形成现在所看到的一个结节状的团块,就是肉芽肿。

2 比喻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1 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

病理学知识本身较枯燥,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恰当的比喻,将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变为学生身边常见的东西,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学习。生动有趣的比喻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比喻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增强了学生的参与体验感,特别是当学生自己扮演巨噬细胞时,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2 比喻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

病理学知识较抽象、深奥。比喻本身是以鲜明具体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概念或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事半功倍[3]。如果拿来打比方的事物是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新鲜的、关联性很强的,这就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自然就会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学生就会对知识理解记忆深刻。

2.3 恰当运用比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与对任课教师的感情是分不开的。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与教师的情感投入有很大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课堂上运用比喻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特别是学习吃力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无区别的对待,并有学习的成就感。实施比喻教学可以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3 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比喻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比喻要恰当准确,有针对性[4]。比喻的目的是要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因此,找到比喻的结合点很重要,用作比喻的事物必须能准确描述出抽象的知识点,并且符合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认知规律[5]。其次,做比喻的事物应是学生熟悉的、生动有趣的,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联想与想象,使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简单,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习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尽相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今后病理学教师需要更加努力,多了解学生,多认真观察生活,多联系实际,多推敲,更好地用比喻服务教学,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猜你喜欢
泥人病理学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捏泥人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胆大镇的泥人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泥人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