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媒体背景下图书编辑如何提升出版编辑力

2021-01-01 21:01张华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图书出版全媒体

[摘要]技术的创新推动了传统纸质媒体的加速转型。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不同媒介的传播内容、方式、影响产生深度融合,图书编辑的功能定位和职责范围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编辑应该积极学习数字化相关技术,主动适应全媒体背景下的图书编辑加工工作,不断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媒介传播能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完成向全媒体编辑的转型。

[关键词]全媒体;图书出版;图书编辑;出版编辑力

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报纸、期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与微信、App等新兴媒体不断融合,传播内容、方式、影响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出版行业纷纷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对相关人员的编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冯国祥指出,图书编辑力是以图书形式传播知识的精神产品,是对凝结人们智慧的书稿施加影响的一种力量,“属于知识产品的生产力和传播力范围”[1]。杨贻军认为,编辑力是指编辑在选题策划、组织稿件以及加工稿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在新媒体语境下,它还包括编辑的媒介运营和创新能力[2]。

新媒体的交互化、实时性和无障碍等特点,使得传统的编辑与读者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编辑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在全媒体背景下,编辑要积极主动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提升出版编辑力,适应出版社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

一、图书编辑提升出版编辑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新时代,舆情环境、传播方式、媒体格局等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媒体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破解发展困境,是当前的趋势所在。

(一)信息快速增长背后的客观要求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互融合的影响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图书出版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媒体融合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这为纸质出版行业带来丰富的作者资源、内容资源等,促进了出版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受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影响,纸质出版行业受出版周期等限制,往往被贴上“陈旧”“过时”的标签。但信息时代下,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导致读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筛选自己需要的资源,甚至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对信息进行检索后仍一无所获。作为传统媒介的图书出版,从选题策划、组织稿件到编辑加工,其内容显现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更符合读者的特定需求。但图书的出版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相较于信息的迅猛发展,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图书出版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纸质出版行业的优势,实现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是新时代图书编辑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全媒体环境下,纸质出版行业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又要紧跟时代潮流,加速与其他媒介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除了在传播形式上实现融合,更要加大力度实现内容、渠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这种趋势下,编辑的职能发生巨大转变,除原有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资源的整合、渠道的创新、数字化出版的协作等,亦是其职责所在。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行业整合出版资源,图书编辑提升出版编辑力,是优化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媒体融合对出版要素的必然影响

出版社对信息内容的有效整合,离不开编辑、出版物与发行平台的相互配合。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深刻影响出版的发展。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编辑的工作模式。

1.传统案头工作转向创意性发展

在全媒体背景下,出版行业发生了诸多变化。就目前情况而言,出版社仍然要求“内容至上”,编辑仍然是内容的制作者和保障者。推进传统出版行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创造出创意性十足的出版物,这需要图书编辑不断革新其自身能力。传统文字编辑积累了丰富的编校经验和专业技能,但在新形势下,图书出版需要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既要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文字加工者,又要成为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创意者。

另外,媒体融合促进了出版社的整合,使得编辑、出版、发行等部门的界限日益模糊,新媒体、新技术渗透出版的各个环节。从横向看,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壁垒的逐渐消失要求编辑的能力要有质的提升;从纵向看,编辑不仅可以对书稿内容进行深加工,而且可以对产品出版与发行提出建设性创意。因此,全媒体赋予出版更多新的外延和内涵,这就要求编辑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多视角、全方位地发展,了解产品定位,做到精准出击。

2.从纸质形式到“紙质+数字”形式的转变

在传统出版中,图书多以纸质的形式呈现。随着视、听、说等新技术的发展,“纸质+互动图片”“纸质+视频”“纸质+点读”等形式的数字出版物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编辑在关注作者、内容、质量的同时,还要思考读者的各种需求。可以说,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编辑工作的核心都是生产内容。但在新形势下,如何一次性采集信息、多重传播,设计多维阅读产品及新形式的出版物,拓展一切可能的载体,对编辑及出版社的发展而言都显得至关重要。

3.从单一平台销售转向多平台融合

在传统模式下,图书多是出版机构经由经销商发售到读者手中,或者是读者经由销售平台进行购买,形式较为单一,且发行周期比较长。数字出版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传统的销售渠道已无法满足出版社的发行周期及读者的消费需求。这就促使出版机构不断转变思路,将目光转向多平台融合发展。一方面,出版社利用互联网将内容多方位地进行展示。例如,出版社可利用淘宝直播平台,邀请某本书的策划、文字编辑等人员进行全方位讲解,使读者了解该书创作的来龙去脉;或者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展示书稿中的精彩篇章,吸引读者的目光等。另一方面,在纸质内容的基础上,出版物利用形象化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出版社售书,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有些出版社积极开发幼儿手工绘本,不仅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效果,而且建立了相应的手工产业园,实现了双赢。

二、图书编辑优化提升出版编辑力的路径

在全媒体视域下,传统编辑人员的职能转换关乎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如何转变图书编辑的思想观念,建立全方位的出版融合视野,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其优化路径。

(一)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人文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出版专业人员要精通相关业务,熟悉出版各个环节的相关规范,掌握融媒体时代所需的各项技能。

1.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格罗斯在《编辑人的世界》中指出,出版社的编辑基本上同时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一是他们不断搜索可以出版的好书。二是进行编辑加工。三是扮演“雅努斯”(即双面神)的角色,即在作者面前代表出版社,面对出版社时又代表作者[3]。可见,编辑架起了作者与读者、作者与出版社的桥梁。在全媒体环境下,信息纷繁复杂,图书编辑除了要熟练掌握策划、编辑加工等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分辨信息的能力,及时过滤负面信息,努力传播社会正能量。同时,编辑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提升对信息的研究与判断能力,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专家型编辑。

2.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作为新时代图书编辑,其需要长期培养的素养—人文素养,贯穿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发行等出版的全过程,对图书出版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4]。人文素养有助于图书编辑从宏观上科学地把控选题的方向,深度了解读者的需求,开发更符合读者需要和时代精神的图书。从客观上来说,选题的确定、稿件的组织乃至编辑加工中各要素的规范,无一不体现编辑的人文素养。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从事编辑工作人员必备的技能,它是出版编辑力的核心所在。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介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书编辑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积极主动地融入新媒体学习,掌握相关技术也是其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得传统出版从业人员的定位发生相应变化,多层次、全方向的发展模式成为其应对新时代、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内容至上的编辑原则,提升策划能力

全媒体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但其质量良莠不齐,看似繁盛的资源背后,优质资源仍然匮乏。编辑要不断转变旧有观念,突破固有思维定式,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图书出版内容和路径,从而有效提升出版效率和竞争力。例如,郑州大学出版社紧跟融媒时代的发展要求,利用医学出版优势,积极整合国内医学资源,以创伤医学为突破点,积极与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付小兵等院士联系,取得了创伤医学出版的新突破。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战创伤学》(11卷),被评为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紧贴时代脉搏,密切关注热点问题和前沿信息,深入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价值并进行创新开发,是出版从业人员的必备要求但不是唯一要求。图书编辑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在图书出版流程中,內容是根本,技术(形式)作为行业发展的支撑可以多种多样。因此,无论技术如何更新,媒体如何融合,内容质量始终是出版行业的核心所在。

(三)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创新资源整合能力

图书作为精神文化产品,传播的是文化、理念、价值观等,图书的内容和质量决定出版社的高效、有序发展。选择出版优秀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图书,是图书编辑的职责与担当。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繁复的信息资源,传统的文字编辑需要主动学习数字出版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相关技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完成由单纯的文字编辑向全媒体编辑的转型。例如,在编辑加工配有二维码的书籍时,图书编辑除了要把握内容关和质量关,还要积极制作图书的版式设计和二维码,对二维码在书稿中的位置以及二维码与书稿内容是否协调一致提出自身看法。否则,单纯由美术编辑或数字编辑对二维码进行设计,不仅可能会因版式影响图书的阅读体验,而且有可能出现二维码与内容偏离的现象。因此,在媒体高度融合的时代,文字编辑除了要夯实自己的基本功,还应积极汲取新知识,适应新变化。这样才能编辑出既有良好社会效益,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图书。

在传统纸媒时代,内容多以纸质的形式呈现,在全媒体背景下,除了纸质媒介,以文字、图片、音视频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媒体大量出现。一方面这对纸质媒介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纸质媒介又与网络媒体相互融合,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但在全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成为常态,如何将资源进行整合,深入挖掘信息背后覆盖的优秀作者资源,优化选题路径,创新图书出版模式,成为图书编辑提升出版编辑力的重要选择。例如,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出版社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出版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中国现代文化世家丛书”和《阅读天地》。另外,数字化出版的盛行要求图书编辑具有跨媒介资源整理的能力。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传播路径,图书编辑要树立清晰正确的理念和意识,掌握不同媒介的

特点和运行规律,对相应的资源做出针对性的整合。

(四)多渠道多平台发展,优化媒介传播能力

传统的、单纯的文字编辑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难以精确把握读者的需求。例如,在传统出版理念下,编辑与读者是“传者”与“受者”的关系,出版机构出版什么图书,读者就被动接受什么图书,编辑在出版的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或图书编辑想获得市场反馈信息十分艰难。在全媒体背景下,即便是传统纸质媒体,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得读者信息,更有甚者,可以说实现用户信息的回流[5]。可见,全媒体时代,图书的推广方式向多元融合的方向发展,此时,图书编辑不仅是图书的策划加工者,而且是图书的营销发行者。一方面,图书编辑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图书的生产和加工信息,实现内容与平台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图书编辑利用平台大数据,使图书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进一步开拓图书销售渠道。因此,图书编辑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资源,做好图书生产经营规划,实现出版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另外,在全媒体环境下,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读者对图书的需求不再是单一形态,而是要逐步扩大自己的话语权,在图书传播环节日渐占据主导地位。读者阅读体验的转变,需要出版社和图书编辑关注读者的心理诉求,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通过大数据、云端等技术搜集读者的知识需求,努力实现“读者”到“用户”再到“粉丝”的升级[6]。

三、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纸质出版行业与新媒体的融合不断深入,编辑主体的定位、职责发生深刻变化。在全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突破固有思维定式,转变旧有理念,勇于创新,主动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图书编辑加工工作,不断夯实自身专业基础,提升信息分辨能力、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媒介传播能力,完成由传统文字编辑向全面多元交互融合的编辑转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也需要图书编辑创新思维模式,掌握新技术与新技能,尽快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促进高质量图书的出版。

[参考文献]

[1]冯国祥.图书编辑力浅论[J].编辑之友,1985(04):4-9.

[2]杨贻军.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力的提升[J].中国编辑,2020(06):82-85.

[3]杰拉尔德·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

[4]刘耕.新时代优秀编辑必须具备的素养[J].科技与出版,2021(01):115-118.

[5]唐小春.融媒体时代编辑力构建[J].编辑学刊,2020(05):110-114.

[6]张丽娟,孔文静,李莉.媒体融合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影响[J].中国报业,2021(15):124-126.

[作者简介]张华(1986—),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出版社审读质检中心编辑。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图书出版全媒体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