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塑造学生人格的实践

2021-01-02 14:22余贤夏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2期
关键词:人格道德与法治初中

余贤夏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在于其多样性、多质性、潜在性,蕴含的知识面也包罗万象,这有利于在整体层面丰富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眼界。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为学生构建体系化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也应尊重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这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进而确保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为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做好铺垫。

关键词:人格;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更关系到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萌发、个性极强,如果此时放任学生自由生长,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偏差,严重时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通过接受课堂教育,更正确的认识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以及法律观。教书育人,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进行本质的教学改革。例如,以往教师依据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普及后,教师依照电子屏幕开展新型的照本宣科,并没有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深层次的变革,仍然无法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理念,重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持续不断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创新,进而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人格的塑造策略

(一)以身作则,凸显楷模作用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而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就是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尤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农村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虽然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相对较弱,但农村教师更应用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去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短板,以自身过硬的道德素养品质,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做学生的道德楷模,让学生懂得只要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就是最大的收获,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健全完整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这种影响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塑造学生的人格素养。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学习充电,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感化学生的目的。

(二)改变关系,促进师生平等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思维意识,对任何事情也会在自身层面做出分析和理解。尤其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其中一些学生是留守儿童,所以他们的心思相对更细腻和敏感。因此,教师更应秉承生本教学理念,在对学生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居于課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模式,构建新型和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感到平等与尊重,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为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教师应对每一名学生都有所重视,且做到一碗水端平,尤其不应对学困生有所偏见,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并不代表道德素养差。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进而为学生良好人格素养的形成做好铺垫。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并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同时应营造和谐、宽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并非课堂的独裁者,而是与学生进行共同学习的教育引导者,这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对其中存在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自然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此外,教师也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有一部分由于父母在异地工作,无法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导致他们心理会缺乏自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无法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即便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也应鼓励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逐渐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此在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同时,也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从而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

(三)构建模式,培养健全人格

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不尽相同,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起伏较大。尤其农村学生,受环境和条件的局限,接触的事物相对较少,因此思想相对闭塞。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环节,教师更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从心理品质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方面入手,并逐步向更多层面进行拓展,以层层递进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让学生认知到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从多元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导,提高学生思政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格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

猜你喜欢
人格道德与法治初中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