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21-01-02 15:46邓楚雄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渗透

邓楚雄

摘要: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代社会党十分重视我过生态文明的建设,为此需要塑造高中生正確的价值观,让高中生承担起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教学目标,需要加强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将地理学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本文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角度出发,旨在让地理课堂成为高中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借此来改善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思路,切实提高地理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过去我国采取的是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做法。不过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支出的费用越来越庞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做法开始变得不可取。这里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史。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非常重视。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决定了未来适合社会的走向和经济发展方式。让其了解国内环境发展现状,增强其危机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让高中生自觉投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和建设当中。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

中国船体用生态论思想。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记载。在众多的理论学派当中对生态文明教育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儒家和道家两家的思想。孔子的言论当中曾提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孔子这句话的主旨思想是在阐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融合在一起,因此各部分之间应当保持相和谐的社会关系。而孟子则在自己的著作当中写到人天已经合二为一。董仲舒和张载也提出过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崇尚老子道法自然,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道家和儒家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代表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曾做出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这种思想也告诉人们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才能显现出现代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并且这些思想有助于指导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学习和教育。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者要坚持人与自然是一整个活的有机体,各部分之间不能相互脱离。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于自然判断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内部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否定,阐述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也主动提出了劳动的异化学说。这使得我国有原来采取煤炭发电转变成了新的电力发展模式。马克思在生态环境系统上更加强调马克思严重的世界观是一次真正且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

二、生态文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巨大改善,除了物质方面的成就外,我国在精神创新和创造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不过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人们对生态资源毫无节制的开采,从而增加了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生存危机。

思维支配人的行为,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时代影响了人们对于工业社会的认知,正是由于工业至上的发展理念促使人们对自然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改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转变现代人的思维观念,树立现代人科学、绿色的生态理念,加强对高中生生态文明教育,倡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

三、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课程设计

(1)目标设计清晰,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促进高中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教师可以利用《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为例,在教学当中先明确湿地概念,再带领学生熟悉我国湿地的分布,并根据教学材料概括出湿地开发与保护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当中要重点突出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例如: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湿地概念,人们将水位接近多少的土地视为湿地。之后带领学生熟悉湿地的特点如滩涂、河流、湖泊、低潮后的浅海区等等。在熟悉这些基础概念后,让学生区分哪些是人工湿地哪些是自然湿地,我国在保护湿地存在哪些问题,湿地对自然有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

(2)创建情境深化目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重视高中地理教学背景的创设,帮助学生发生知识迁移,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是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需要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例。教师分别创立三个情境。分别是走近湿地、分析湿地以及保护湿地。情景一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两个,分别是通过师生合作和学生间的合作来了解洞庭湖因何缘故萎缩。情景二需要和情境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和师生相互之间彼此合作探究如何保护萎缩的洞庭湖。

结语

总的来说,现代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而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高中生自然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将生态环境教育理念与高中地理结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罗丽娜. 基于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例[J]. 新课程,2020(24):202.

[2]黄旭日.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为例[J]. 辽宁教育,2019(21):93-96.

[3]茅怡斐. 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宁波乡土湿地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8):21-22.

[4]张立. 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四环节”——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为例[J]. 赤子(中旬),2014(04):215.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渗透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