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评估方法研究

2021-01-03 05:38贵阳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杨雪
区域治理 2021年47期
关键词:场区覆盖层填埋场

贵阳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 杨雪

为减少生活垃圾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影响,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仍需要维持数十年的维护与管理,并采用合理的管理机制与策略,确保填埋场内部各项条件趋于稳定。通常情况下,填埋场封场管理工作至少需维持30年,而在此期间,填埋场内部条件以及各类污染物释放强度都在发生变化,在不同阶段需采用不同的维护标准与手段,并依照填埋场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此,科学采用封场管理评估策略,可有效推动封场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封场管理评估工作可有效识别填埋场不同阶段与不同区域面临的污染问题,可对填埋场土地的再利用方案进行优化。

一、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管理现状

(一)填埋场封场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规模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建设工作,时至今日,第一代卫生填埋场已陆续填满,而很多因历史原因留下的非正规填埋场也在快速修复中。按照我国环保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管理已逐步成为当前环卫工作领域的重点环节。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设计与规范层面的问题

现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对于运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虽然相关部门已出台大量规范与政策,明确指出填埋场封场后的运行指标与工作内容,但因资金投入以及管理队伍素养层面的不利因素,多数填埋场封场后就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填埋场内部隐患众多,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技术策略不够规范。部分填埋场因前期设计规划存在问题,自然水体无法快速排出,进而导致渗沥液产生量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很多场地内部没有配备完善的导排系统,这也让填埋场周边生态环境受到巨大影响。此外,很多垃圾填埋场的前期规划与设置没有考虑防渗需求,导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且填埋场内部没有设置良好的导气管,场区内部填埋气聚积现象十分严重。

2.管理体系与法规标准体系层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各项政策与规范主要集中在建设、运营以及封场工程层面,对于封场后的维护工作不够重视,管理层面投入力度十分小,后续维护过程没有严格的规范与标准作为指导,且场区内部人力与资金层面没有及时跟进。

3.人力资源与资金等配置不足

因管理标准与管理体系层面的贫弱,加之各地方政府为节省财政开支,很多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与资金,缺乏管理团队,相关部门也没有及时进行督导,封场后的管理机制发展十分缓慢。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评估方法

(一)封场管理评估框架的建立

1.明确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依照不同功能,将不同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主要涵盖渗沥液收集与处理系统、填埋气收集与处理系统、底部防渗系统以及最终覆盖层系统。这四个不同的子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最终覆盖层系统对其他子系统影响很大,如果这一系统出现问题,即便其他子系统依旧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也很难保证填埋场封场后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与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直接相关,且渗沥液与填埋气的产生特性又受到最终覆盖层建设的影响。因此,封场工程人员需对场区地下水进行合理检测,并对渗沥液系统及填埋气系统进行评估,找到不同系统之间的影响特性与作用范围。

2.框架设置的前提条件

垃圾填埋场封场维护管理体系的发展水平与场区资源实际利用策略息息相关,而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对于场地状态也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直接决定最终的维护管理方案细则。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填埋场封场场地利用过程应详细掌握封场及维护管理计划内容、场地现状与历史状况、作业期运行状况、渗沥液资料信息、填埋气资料信息、地下水资源信息以及区域气象气候条件等。

3.不同系统的评估流程

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不同系统的评估从准备到最终实施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工作人员应确定评估工作的前提条件,也就是封场地区土地的利用方式以及各项资源信息。

第二,评估工作应确定方案内容的合理性,工作人员应结合影响封场运行管理的各项要素变化,针对行业经验以及场区各项条件的历史数据,完成对相关方案的评估,进而判断场区不同子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三,确保方案的落实与推进。

第四,工作人员需要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方案满足最终的预期结果,评估并优化方案策略与细则,验证四个子系统的监测计划是否有效合理,是否可为封场后的维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保障。

第五,从业人员在确定监测内容满足预期后,评估工作即已完成。对于封场维护工作而言,其评估结论主要有三种,即高水平继续维护管理、优化水平继续维护管理以及结束维护管理。

(二)各系统封场维护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与工作内容

1.渗沥液收集与处理系统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系统主要针对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确保其不会在填埋堆内部大量累积,此外,底部防渗层上方的渗沥液深度不能超过三十厘米,从而避免渗沥液大量出现影响填埋堆的稳定性。同时,渗沥液的导出过程应得到合理控制,不能因渗沥液随意排放而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团队而言,其实际工作内容涵盖定期检查并维护渗沥液收集与处理系统,对渗沥液进行采集并分析其各类物质含量。

2.填埋气的收集与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中,填埋气收集与处理系统的建设目的在于对堆体内部气体的收集与处理,并确保填埋场内部各类气体指标处于规定范围,例如,覆盖层表面的甲烷浓度不能超过5%,现场其他设施周边的甲烷气体浓度不能超过1.25%。对于维护管理人员而言,其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收集处理系统的定期检查,对场区内气体样本进行采集分析。

3.底部防渗系统以及地下水水位监测

填埋场堆体地下水监测工作是封场后维护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确认填埋堆体是否对区域地下水造成污染,确定渗沥液收集以及填埋气收集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是否已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渗沥液管理新方案落实过程中,维护人员应建立地下水定期监测工作体系,利用监测井、扩散井以及本底井水质的对比数据结果,评估底部防渗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是否正常,是否已对区域地下水造成不利影响。

4.覆盖层系统

填埋场封场后的管理工作中,针对覆盖层系统的维护,其内容主要是确认覆盖层系统的完整性与有效性,避免自然降水进入填埋场堆体内部。封场工程中,覆盖层系统应与封场监管标准保持一致,应与其他子系统相辅相成。维护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并维护覆盖层系统,在汛期到来之前,认真排查覆盖层系统的各个结构,确保自然降水可及时排出,并对其表面植被进行维护,观测堆体的沉降量,必要时应进行修复,并时刻关注渗沥液系统与填埋气系统是否存在泄漏现象。

三、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的发展建议

(一)注重运行管理办法的有效性,完善管理机制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完成后,其后续维护管理工作对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以及周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封场管理工作内容以及评估所带来的启发,针对性地完善各项制度规范与条令细则,进一步明确不同单位与监管部门在封场维护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并明确具体的管理内容、检测与监管考核标准、场地利用评估与管理流程、经费使用以及各项保障监测体系等,进而不断提高各地方政府以及环保部门对封场维护工作的重视度。此外,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作的特性,相关部门可制定一整套管理工作的标准规范,加快实施封场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充分考量四项基本系统之间的关联,在经济允许以及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为填埋场封场维护管理以及监督管理提供制度与政策层面的保障及依据。

(二)优化场区土地利用模式,建立填埋场全过程管理体系

填埋场封场管理评估工作形成的经验与实践理论,可为其他填埋场封场工程建设以及封场管理体系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利用方案,而这一内容亦可同步纳入区域土地总体规划利用工作中。封场管理人员在创建编制作业期管理方案以及封场后维护管理方案时,应重点考量土地资源利用模式,确保封场工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并为填埋场封场工作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不断完善封场后管理评估制度与评估方法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推进,环境保护以及各项环保工程建设日益规范化与科学化,因此,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维护管理工作而言,应针对场区条件变化以及场区污染物变化情况,加强对渗沥液以及填埋气的控制力度,优化场区整体维护方案细则与内容,加强堆体稳定性评估以及场区生态环境变化评估,优化土地利用方案,优化封场管理工作体系。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与实践经验,从业人员应对评估制度进行优化,不断规范评估内容与策略,确定更为科学的评估方法与流程,确保整体评估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其为填埋场封场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四)加强填埋场资料信息的收集与记录,加强资源信息的保存与管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完成后,场区内部各项信息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些数据信息资源对于封场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随着我国环保体系建设标准不断提升,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作规范更为严格,而填埋场封场管理各项数据信息资源是相关指标与规范确定的基础,也是新时期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快整合填埋场全过程工作内容以及场区不同阶段的变化特性,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并为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与帮助。

(五)充分利用市场化运营手段,拓展封场管理资金来源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很大的收益空间,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这一市场化资源,不断引导社会资本加入到填埋场封场管理工作中,拓展管理资金来源,提高场区土地价值空间,提高维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为区域环保工作建设提供全面支持。封场后的土地资源利用可为区域产业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帮助,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也在经济效益层面存在可信性与实用性,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市场化运营管理手段,在拓展封场管理资金来源的同时,强化封场管理工作强度,提高保障工作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多数填埋场封场后未能得到有效监管,渗沥液与填埋气等污染物对于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对此,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管理工作以及封场工程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在明确管理责任与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封场后的数据信息监测与记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资源信息的全面收集、整理与利用,优化维护管理方案,并提高封场后土地资源的再利用空间。

猜你喜欢
场区覆盖层填埋场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层结构对渗水的影响分析*
安徽安庆某飞灰填埋场边坡工程地质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探究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区优化设计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How To Sort The Trash Around Us
庞大垃圾填埋场提前25年被填满
垃圾填埋场修复技术应用
794例急诊患者超声结果分析
标准化奶牛场的场区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