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代医籍之百合功效探讨*

2021-01-04 07:5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桑白皮浮肿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百合作为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临床运用十分普遍。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即以百合为主药,变生出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一系列方剂,广泛运用于神志病、情志病、肺系疾病、不寐等临床各科病证。中药学中,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笔者查阅古代医书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千金要方》《圣济总录》等,发现其运用范围远不止于此。现结合现代临床相关报道及实验研究,作如下探讨。

利尿消浮肿

《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云百合“利大小便”,《名医别录》(以下简称《别录》)言“主除浮肿”。《本经逢原》言“其曰利大小便者,性专降泄耳”。《本草正义》称其“乃甘寒滑利之品”,有“滑润开结,通利泄导之功用”。

肺主通调水道,热邪郁肺,肺气郁滞,则水道不得通利,浮肿、喘咳、短气诸症皆起。正如《神农本草经疏》所说“肾主二便,肾与大肠二经有热邪则不通利,清二经之邪热,则大小便自利”。肾与膀胱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此类浮肿可以清肺、降肺、泻肺之法治之。水道得通,则大小便自利。马放等[1]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从肺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缠绵难愈,应及时从肺论治,采用清肺利窍、益气护卫诸法。向红等[2]通过总结临床研究证实从肺可以论治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等多种常见肾脏疾病。

百合清热养阴润肺,又可利尿消肿,不失为治疗水肿之良药。《圣济总录》“治十种水气”的葶苈汤(葶苈子、桑白皮、百合),“治水气面目浮肿,胸满短气,小便不利”的桑白皮饮方(桑白皮、赤芍药、郁李仁、百合、木通、大腹皮),“治三焦不调,上乘于肺,时发喘咳,身体浮肿,坐卧不安”的泽漆汤(泽漆、防己、甜葶苈、郁李仁、百合、陈橘皮、桑白皮、木通、赤茯苓)等方都在利水药中加入了百合,既可增利水消肿之功,又可兼养阴补虚之效,使水得利而阴不伤。然观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均未提及百合这一功用,实在遗憾。

百合虽可利水消浮肿,但临床运用必须谨记《本草正义》之旨“凡胀浮肿等证,必系热阻气郁,百合方为正治,而寒湿交滞,脾肾阳衰者,皆当忌之”。水肿属肺气郁滞,热阻水停之证,自可在桑白皮、葶苈子、泽漆等寒凉之品中加入百合,利水而不伤阴。然水肿属阳虚者,用之则阳更伤,气化不利而浮肿益甚。

清热疗喉痹

《名医别录》言百合主“乳难喉痹肿,止涕泪”。古代方书中,百合在治疗热性喉咽病证方面亦有用武之处。《圣济总录》治“小儿喉痹,咽喉傍肿如疬子,身体壮热”,以百合加射干、升麻、木通、桔梗、甘草,名曰射干汤。《太平圣惠方》云“胃为水谷之海,通于咽门。肺主于气,居于膈上,其气贯于喉咙。邪热伏留于脾肺,故令咽喉肿痛也”,认为热病咽喉肿痛是“脾肺积热不散”所致。方如“热病,胸中烦闷,咽喉肿痛,噎塞不通”之射干散(射干、升麻、络石叶、前胡、百合、枳壳、黄药、甘草、杏仁)。

赵媛媛等[3]以百合固金汤加减联合多虑平治疗虚火喉痹65例,总有效率91%,认为此方有养阴润肺,解毒利咽,降火解郁等多重功效,方取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之效。百合疗喉痹或与其抗炎功效有关。Wang等[4]研究发现富含皂苷成分的百合醇提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认为百合皂苷可能是百合发挥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

此外,《圣济总录》有“百合散方”,以百合一味治“诸鱼骨鲠在喉中”。将昆布及舂杵头细糠与生百合汁合而为丸,名曰“昆布丸”,可治“膈气噎塞,食物不下”。可见百合不仅可治喉痹,亦可治疗各类“咽喉噎塞”的病证。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解释道:“乳难,足阳明热也;喉痹者,手少阳三焦、手少阴心家热也;涕泪,肺肝热也。清阳明三焦心部之热,则上来诸病自除。”可见,无论以百合治疗喉痹还是咽喉噎塞,皆当属热证。

利气除腹满

仲景百合病篇,有百合病变渴之百合洗方,变发热之百合滑石散。《千金要方》补充了“百合病变腹中满痛方”,言“但服百合根,随多少熬令色黄,末之饮调方寸匕,日三,满消痛止”。可见,单味百合,即可除腹满止痛。正如《本经》所云“主邪气腹胀心痛”,《别录》所谓“除胪胀,痞满”。

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解释“邪气”为“邪热”,认为腹胀乃“邪热在腹”所致。《圣济总录》治“伤寒后脾胃有余热,气满不能食”之百合饮方即是以百合消散积蓄之余热,加入人参、橘皮、薤白、生姜等药补泻兼施除满。陈修园则认为其“色白而入肺, 肺主气, 肺气得降,诸气俱调”。可见,百合除腹满,一清邪热以畅气机,邪热得清,则腹胀得消;二降肺气以调诸气,气机得畅,则诸证皆除。

脾胃病证每多肝木克脾土,百合清金行气,润肺补虚,有佐金平木之效。肝木得平,则脾土得健。因此,不只腹满,临床各类脾胃病证,属气郁气滞而偏热者,皆可以百合加味进行治疗。方如陈修园《时方歌括》百合汤,以百合、乌药二味治“心口痛,服诸热药不效者,亦属气痛者”。针对病情较重,疼痛较甚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王庆国教授[5]常以半夏泻心汤合百合乌药汤加减化裁治疗,名为百合乌药泻心汤。方中重用百合30 g以上,配合乌药行气止痛,可清温并举,润而不滞,辛而不燥,调理胸腹气滞,共奏养阴和胃、行气止痛之功。在百合乌药汤的基础上加入柴胡、郁金、川楝子、丹参等以增疏肝行气活血之效,名为肝胃百合汤。李擎虎等[6]以此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取其疏肝和胃之功,总有效率达90%。

从实验研究来看,百合治疗腹满可能与百合膳食纤维及百合多糖的功效相关。艾庆燕等[7]发现,百合膳食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吸收、润肠通便的功能,能改善便秘。赵芷萌等[8]发现,百合多糖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液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 6 (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增加,进而抑制细胞内炎症因子的释放,提高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并通过扶植肠道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含量调节肠道菌群失调。

其他功效

《本经》言百合“补中益气”,《本经逢原》指出“补中益气者,邪热去而脾胃安矣”,《神农本草经疏》言“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皆从百合甘寒清热的角度进行阐释。实验研究[9]也表明百合确实具有“抗疲劳、耐缺氧、调节免疫”的功效。

张娴娴等[10]研究发现,百合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除了具有非特异性消炎、减轻组织炎症及水肿外,其有效成分尚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抑制粒细胞异常活动,降低粒细胞趋化性,抑制粒细胞浸润与炎症介质释放,以减轻炎症反应。于晓等[11]以百合米仁粥干预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50例,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相比,尿酸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这似乎与《别录》中所记载的百合主“通身疼痛”有一定的联系。

此外《食疗本草》中提到“百合蒸过,蜜和食之”可主“心急黄”,或可为百合治疗黄疸提供一定的思路。

医者需有博古通今的眼界,方能在病证与方药之间运筹帷幄。通过古代医籍的梳理,发现百合具有利尿消肿、清热止痛、利气除满、补中益气等功效。《本草述》称:“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氏谓其为渗利和中之美药也。”可见百合作用平和,补虚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百合清肺润肺而通调水道,利水而不伤阴;散心肺之积热,止喉痹而利咽喉;清金行气,佐金平木,消痞满且止疼痛。然而无论功用何如,药物的运用必须谨守病机,正如百合虽可除腹满,但不能除一切腹满,切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期待本文为百合及其组方的临床运用拓宽思路,也为百合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桑白皮浮肿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桑白皮炒制前后HPLC 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桑白皮清肺化痰又美发
桑白皮汤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of Hunan Expert Group Recommended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No.2 Prescription Against COVID-19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