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的文献回顾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1-01-04 12:30林巧娟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熏洗水肿创面

林巧娟,林 晖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天山分院,上海 200051;2.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 肛肠科,上海 200051)

1 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的文献回顾

1.1 基于疼痛机理

混合痔术后疼痛是困扰患者的一大问题[2]。现代医学认为,肛门部皮肤较为薄弱,且分布着极为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7],由于手术刺激导致括约肌痉挛,又因排便时刺激而加重创口疼痛[8]。临床证据证明熏洗疗法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缓解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1.1.1 改善疼痛积分,促进创面愈合

赵学理等[9]以丹卿方治疗混合痔术后90例并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卿方(方由丹参、徐长卿、芒硝等组成)熏洗,对照组采用痔疾洗剂,均采取先熏蒸再熏洗坐浴,每日2次,以14 d为1疗程。观察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积分(0.83±0.58)优于对照组(1.08±0.51),治疗组水肿积分(0.75±0.45)优于对照组(1.17±0.58),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1.67±1.44)优于对照组(26.4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为中成药痔疾洗液,中药组方在痔术后疼痛积分改善方面优于成药组。

1.1.2 改善术后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手术损伤,加之排便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术后创面疼痛加重,而剧烈疼痛导致肌张力增加,顺应性下降,使内括约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增加了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外周血管收缩,诱发水肿加重[10]。因此有效的缓解疼痛,对于消除水肿有重大意义。

刘雅薇等[11]以银菊痔疮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80例,观察组给予银菊痔疮方剂(方由山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组成)熏洗,对照组以1∶5 000的高锰酸钾熏洗坐浴。两组均先熏后洗,早晚各1次,治疗观察7 d。观察水肿程度评分、疼痛评分VAS及方药的有效率(以好转为标准)。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5.00 %高于对照组75.00 %,观察组水肿程度评分(0.83±0.12)低于对照组(1.54±0.11),疼痛积分观察组(1.54±0.29)低于对照组(2.60±0.3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4.36±1.30)优于对照组(20.0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菊痔疮洗剂熏洗坐浴系在有效缓解术后肛门水肿的基础上,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针对当前高校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围绕构建的复合型人才三维协同培养体系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1.1.3 抗炎、预防肉芽组织增生

熏洗疗法能有效扩张创面周围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缓解疼痛、水肿,加速创面的愈合,使得术后患者的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得到改善[12]。

金艳等[13]以痔瘘洗必灵袋泡熏洗剂(方由芒硝、月石、明矾等组成)治疗混合痔术后70例。观察组以痔瘘洗必灵袋装熏洗治疗,对照组以1∶5 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每日2次,先熏洗而后坐浴,早晚各一次,观察治疗14 d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10 %高于对照组77.10 %,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7.5±0.52)少于对照组(9.9±0.71),创面肉芽增生情况(1.15±1.21)优于对照组(1.46±0.34),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8.30±1.14)少于对照组(21.10±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痔瘘洗必灵袋泡熏洗剂从预防肉芽组织增生的机理上,明显改善患者水肿、疼痛症状,促进创面愈合。

1.1.4 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

术后伤口疼痛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的重要因素,熏洗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水肿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愈合,缩短疗程。

肖丽等[14]以苦参汤(方由苦参、白鲜皮、百部苑等组成)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150例。观察组以苦参汤熏洗,对照组以温盐水熏洗,两组均先熏洗后常规换药。以10 d为1疗程,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疼痛积分及水肿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4.56±2.97)、VAS积分(3.23±0.61)、水肿消退时间(6.48±1.36)均优于对照组(18.15±4.17)(5.48±1.18)、(8.62±1.9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高于对照组8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汤熏洗在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方面,优势明显。

1.2 基于不同治法的殊途同归

1.2.1 清热、燥湿、解毒法

《医宗金鉴》曰:“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故中医学理论认为,痔术后疼痛仍属于湿热未清,气血凝滞,经络阻滞所致。方药治疗原则当以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泻火解毒为主,重在抗炎消肿。

张新燕等[15]以中药熏洗(方由黄芩、黄连、苦参等组成)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80例,观察组用中药熏洗方,对照组应用温水熏洗治疗,2次/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13.5±2.6),(6.82±1.58)均低于对照组(21.4±3.8),(9.28±1.84),总有效率为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方可有效缓解并发症带来的痛苦,促进创面的愈合。贾菲等[16]以祛毒中药(方由苦参、芒硝、苍术等组成)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祛毒中药组、金玄组及淡盐水组。先趁热熏洗,再进行坐浴,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观察治疗14 d。观察治疗后的疼痛、创面愈合的疗效等情况。结果:祛毒中药用于痔术后疼痛积分(0.80±0.99)及创面愈合时间(14.90±3.75)明显优于对照组金玄组(1.05±1.11),(16.30±4.47)及淡盐水组(1.60±1.37),(18.93±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祛毒中药组与金玄组及淡盐水组相比,有更显著的抗菌抗炎、镇痛作用。

1.2.2 活血、散瘀、止痛法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道:“大凡疼痛,皆淤血凝滞之故也。”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血瘀阻滞,“瘀则不通”“不通则痛”[17]。由此可知痔术后疼痛的主要病机为血瘀结于经络,血凝气滞,不通则痛。治疗重点在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亦可兼加清热解毒药物。

高晶等[18]以散瘀止痛方加味(方由丹参、徐长卿、芒硝等组成)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120例。治疗组采用散瘀止痛方加味熏洗,对照组采用痔疾洗剂熏洗,先以熏蒸后坐浴,每日2次,观察治疗14 d。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伤口疼痛、创缘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疼痛(0.43±0.56)、水肿(0.33±0.55)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65±0.58)、(0.55±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何健忠等[19]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方由当归、地榆、赤芍等组成)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67例,观察组予以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熏洗肛周,对照组换药前采用温开水清洗肛周,均先趁热熏洗,待温度下降再坐浴,每日2次,共观察治疗7 d,观察患者术后创面水肿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VAS评分(1.35±0.79)、水肿评分(0.86±0.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33)、(1.43±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四物加减汤在减缓疼痛、缓解水肿方面较温水坐浴有明显的疗效。由此得出,加用活血凉血的组方止痛效果优于未加用活血凉血药的组方。

总而言之,诸医者沿用至今的方药,基本以经典方加减而成,或是根据临床经验形成的协定方。其用药特点偏重于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之品,共性药物包含:黄柏、苦参、大黄、虎杖、冰片、芒硝等,其中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据药理研究[20],黄柏内含有黄柏碱和小檗碱等成分,具有消炎、收敛、抗菌的作用。苦参苦寒,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药理研究[21],苦参有非甾体类抗生素特性又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提示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大黄苦寒,泻下攻积,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瘀血、肠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22]。虎杖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其含有大量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可起到抑制白色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和抗炎的作用[23]。冰片辛苦微寒,消肿止痛、散火解毒,药理研究[24]表明,冰片应用于局部可轻微刺激感觉神经,止痛效果较强,可提高痛阈。芒硝咸苦寒,润燥软坚,清火消肿,据药理研究证实其可增加白细胞吞噬活动能力,对皮肤黏膜起到收敛保护的作用,并且可抑制细菌生长。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凉血消肿、消腐生肌之功[25]。

2 疗效与关键技术的相关性研究

2.1 浓度对熏洗效果影响

肖小珠等[26]以不同浓度复创熏洗(方由黄柏、苦参、蒲公英等组成)治疗混合痔患者128例。A组复创熏洗方125 mL加水至2 000 mL(6 %浓度),B组复创熏洗方(4 %浓度),C组复创熏洗方(3 %浓度),对照组采用清水。均先予熏蒸再予坐浴,每日2次,共观察治疗10 d。观察患者疼痛等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93.8 %,疼痛评分1.99±0.69)、B组(总有效率100 %,疼痛评分1.66±0.67)、C组(总有效率100 %,疼痛评分1.83±0.71)三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1 %,疼痛评分2.37±0.72),其中B组疗效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健等[27]以不同浓度肛愈散(方由生大黄、虎杖、延胡索等组成)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124例,低浓度组将肛愈散30 g加水2 000 mL(1.5 %浓度),中浓度组肛愈散3 %浓度,高浓度组肛愈散4.5 %浓度,对照组用温水浴。先熏蒸后坐浴,每日2次,观察治疗10 d。观察患者疼痛等症状及疗效。结果:疼痛积分中浓度组(0.16±0.07)低于低浓度组(0.48±0.26)、高浓度组(0.45±0.30)、对照组(0.61±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熏洗液的浓度把握同样也是医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适当的浓度方能让中药熏洗方发挥最佳功效,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浓度过高,熏洗液过度刺激肛门局部感觉神经末梢,加重痛感,而浓度过低可能无法起到有效抗菌消炎的效果,当然这与组方成分有很大关系,不同的组方起效的浓度不一,因此掌握熏洗的最适浓度也是一大治疗关键。

2.2 最佳时间的控制

郑德等[28]以促愈熏洗方用不同时间治疗混合痔术后120例,2个治疗组(促愈熏洗方分别以10 min和15 min熏洗)和2个对照组(痔疾洗液分别以10 min和15 min熏洗)。患者采取先熏后洗,熏蒸温度45 ℃,时间为5 min/次,坐浴温度40 ℃,分别为5 min/次或10 min/次,每日2次,疗程为14 d。结果:治疗后在缓解术后疼痛评分,治疗10 min组(1.72±1.23)分优于治疗15 min组(1.79±1.21)分、对照10 min组(1.86±1.25)分以及对照15 min组(2.03±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愈熏洗方10 min组效果最好,对缓解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其次是促愈熏洗方15 min组,痔疾洗液15 min组效果最差。

由此看来,适宜的熏洗时间也是发挥熏洗法最大效能的关键所在。熏洗疗时间一般控制为10 min~15 min,不要超过20 min,如果坐浴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创口过于潮湿,引发肛周皮肤病,也可能使熏洗液中的水分子渗透创面组织间隙中加重水肿[29]。若是时间过短则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患者舒适度也会下降。

2.3 最适温度的控制

杨关云等[30]以不同温度中药坐浴方(方由芒硝、五倍子、地榆等组成)治疗混合痔术后90例,中药坐浴方分为A、B、C三组,分别在38 ℃~40 ℃、41 ℃~43 ℃、44 ℃~45 ℃下各坐浴10 min~15 min,每日2次,共观察治疗6 d。结果显示:术后疼痛评分,B组(1.10±0.98)优于A组(1.73±1.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1.10±0.98)、C组(1.10±0.9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1.00±1.13)术后水肿评分优于A组(1.40±1.05)、C组(1.67±1.0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由上可知,混合痔术后中药坐浴以41 ℃~43 ℃为最适合温度,由临床案例得出熏洗时温度以45 ℃~50 ℃为宜。掌握不同的熏洗温度对于痔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若是水肿较重者可适当增高水温,但同时由于创面较新鲜,若水温过高,会诱发出血等并发症,只有掌握熏洗的最佳温度,方能发挥最佳药效。

2.4 不同用药频率

刘雅薇等[31]以银菊痔疮洗剂用不同用药频率治疗混合痔术后82例,A组患者术后予银菊痔疮洗剂2次/天熏洗,B组患者术后予银菊痔疮洗剂1次/天熏洗。患者予先熏洗5 min,后坐浴20 min,观察治疗14 d。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A组疼痛评分(0.50±0.08)优于治疗B组(0.95±0.07)分,水肿评分A组(0.48±0.06)优于B组(0.89±0.05),创面愈合时间A组(19.37±1.25)低于B组(23.01±1.32),此三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挥熏洗方的最佳功效,也应注意把控用药的频率,每日1次~2次,适宜为度。

2.5 组方剂型的改良

一般熏洗组方多选择煎煮剂,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多有记载[32]。肛肠科临床运用较多组方均为煎煮剂,而散剂的报道较为少见,查见金玄痔科熏洗散、痔瘘洗必灵袋泡熏洗剂、肛愈散等,散剂与煎煮剂的原理相同,但更发挥了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的优点,具有汤剂吸收快、疗效快的特点。

林晖等[33]以肛愈散(方由生大黄、虎杖、五倍子等组成)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180例。治疗组A以肛愈散剂熏洗,对照组B以肛愈散煎剂熏洗,对照组C将痔疾洗液熏洗,三组均先以蒸气熏蒸患部后坐浴。以10 d为1疗程,观察三组疼痛积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治疗组A疼痛积分(1.06±0.53)、愈合时间(16.42±4.63)优于对照组B(1.71±0.74)、(18.21±5.27)以及对照组C(2.02±0.61)、(20.53±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愈散剂比肛愈散煎剂熏洗疗法更能有效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且起效快疗效佳[34]。

2.6 注意事项与操作方法

使用中药熏洗法时要注意季节的变化,避免暴露部位着凉。熏蒸时患者以蹲坐位位于熏洗液体上方,患部应该尽量贴近液面同时又不触碰液体为宜,坐浴时患部应全部浸没在药液中。若是包扎部位进行熏洗时,应先去除敷料再熏洗,熏洗完毕后,再更换新的无菌敷料[35]。女性患者熏洗坐浴时应注意坐浴盆的清洁干净,坐浴完毕后要保证阴部的干爽,避免前后二阴交叉感染。经期应禁止坐浴,可适当选择熏法,更应注意痔出血期熏洗温度控制。

3 现代熏洗仪的创新与联合运用

超声雾化熏洗仪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集雾化熏蒸、药物冲洗、红外热疗、臭氧杀菌等多种治疗方法于一体,具有清创、消炎、镇痛、杀菌的目的。其配合熏洗方熏洗治疗痔术后并发症,较传统熏洗坐浴法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同时解决了温度、时间及舒适度等不稳定因素,促进中药熏洗疗法的科技化、智能化。

张雪艳等[36]用超声雾化熏洗仪配合熏洗1号(方由金钱草、虎杖、苍术等组成)用于肛肠术后患者。治疗组熏洗1号倒入一次性熏洗盒中,调节熏洗参数后打开,可见雾状药液喷出,患者坐于似座椅的仪器上可自动熏洗创面。对照组将熏洗1号倒入坐浴盆中,患者蹲坐于坐浴盆架上对创面进行熏洗,注意轮换熏蒸与坐浴的温度与时间,两组均1次/d,观察治疗7 d。记录治疗后疼痛积分、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疼痛积分(1.1±0.2),水肿积分(1.2±0.3)低于对照组(1.5±0.3)、(1.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疗法充分发挥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活血散瘀等作用,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术后疼痛、水肿等情况。中药熏洗疗法对于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特别是改善痔术后疼痛的优势凸显,重新梳理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机理、途径对于指导临床革新技术、改良处方及完善流程管理,发挥中医药简便易廉的特色与优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7]。中药熏洗疗法的临床优势已很明显,但是由于各组方的组成不统一,成分复杂,使其在治病机理上缺乏药效学的确实证据。故中药熏洗方的研究要更加注重组方的改进与完善,如果在组方的毒性学和药理学证据上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将有助于中药熏洗技术的创新和规范性发展。

猜你喜欢
熏洗水肿创面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细菌性阴道炎应用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的效果研究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治阴道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