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1-04 11:32贺正波束晨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5期
关键词:瑞舒伐内皮心肌梗死

贺正波 束晨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因持久心肌缺血而引起的急性心肌坏死疾病,统计数据显示该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目前PCI 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方案,可迅速改善患者血流灌注、心功能,并降低患者病死率[1-3]。但在PCI 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冠脉血管产生刺激,进而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导致机体炎症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患者形成血栓[4-5]。因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是否及时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显得尤为重要[6-7]。为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 例,探讨了瑞舒伐他汀对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 例。纳入标准:(1)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入院至就诊时间<12 h;(2)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8-9]。排除标准:(1)有精神类疾病史,或患者有沟通障碍导致无法正常交流;(2)伴有恶性肿瘤或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4)中途主动退出研究。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两组患者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以及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患者病变部位及病变严重程度。对照组患者给予PCI 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PCI 术前3 d 开始每晚给予10 mg 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家: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0008,规格:10 mg/片]口服,连续用药3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 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1)心功能指标:治疗前与治疗30 d 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LVEF、LVEDD 及LVESD。(2)血清学指标测定: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0 d 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约5 mL,使用离心分离提取血清后,完成血清ET-1、NO、IL-6、CRP 及TNF-α 水平检测。(3)FMD: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0 d 后采用超声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21.0,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包括男17 例、女15 例,年龄35~68 岁,平均(51.59±13.1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74±0.81)h,梗死部位:前壁7 例、广泛前壁12 例、下壁9 例、其他4 例;对照组包括男18 例、女14 例,年龄34~65 岁,平均(52.24±12.8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69±0.83)h,梗死部位:前壁8 例、广泛前壁14 例、下壁7 例、其他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LVEF、LVEDD 及LVES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 均高于治疗前,LVEDD 及LVESD 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LVEF 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3、3.607、3.435,P=0.008、0.014、0.017)。见表1。

2.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ET-1、NO 水平及FM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NO 水平及FMD 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 水平及FMD 均高于对照组(t=4.792、4.275、4.524,P=0.001、0.006、0.003)。见表2。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CRP 及TNF-α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6、CRP及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6、CRP 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6、5.288、8.417,P=0.000、0.000、0.000)。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36%,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1,P=0.000),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0-12]。由于其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因此患者常伴有一定的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时甚至可诱发急性心脏猝死[13-14]。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有助于帮助患者连续开通部分阻塞血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由于肝素用量较小,因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有效率较高。但在PCI 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冠脉血管产生刺激,进而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导致机体炎症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患者形成血栓[15-16];临床研究发现治疗期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血管的内膜损伤,因此要想使患者心肌功能得到更好地改善,在对患者进行PCI 治疗的同时应兼顾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机体炎症反应[17-18]。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新型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症、抑制血小板激活与聚集等发挥其调脂及改善患者心肌灌注的效果[19-20]。

本研究对选取的急性心肌梗死PCI 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后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EDD 及LVESD 改善更为明显,表明急性心肌梗死PCI 治疗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表明急性心肌梗死PCI 治疗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并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急性心肌梗死PCI 治疗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36%(5/32),明显低于对照组34.38%(11/32)(P<0.05),表明急性心肌梗死PCI 治疗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更加有效保护患者心功能。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能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瑞舒伐内皮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