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机行PICC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

2021-01-04 11:32莫政群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5期
关键词:计划性静脉炎白血病

莫政群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人体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变异,骨髓中造血组织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生产其他血细胞的功能降低,使得机体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还会逐渐扩散到淋巴结、肝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1-2]。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中,化学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将其与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以及肝细胞移植等进行综合运用,能够使白血病的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3-4]。在化学药物治疗中,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辅助,能够有效减缓化学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同时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血管损伤[5-6]。PICC 实施时机对患者置管效果及疾病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分析不同时机行PICC 发生非计划拔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不同时机行PICC 辅助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行PICC 辅助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PICC 禁忌证;均符合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实施化学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精神与语言功能障碍者。其中38 例于缓解期行PICC,48 例于非缓解期行PICC。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计划置管时间为6~8 个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VDLP 化疗方案,非淋白血病患者采取DA 方案。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 置管的方式、途径以及目的,并告知其穿刺中能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症状,获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同时,准备好穿刺包、无菌手套和敷贴、0.9%氯化钠溶液以及不同型号的PICC 导管、消毒和注射用品。穿刺物品准备完成后,对患者的静脉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尽量选取贵要静脉。随后选取合适的位置进行无菌静脉穿刺,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当出现静脉血栓、严重感染和渗血渗液及导管堵塞等使患者难以耐受或病情进展,不得不提前拔管进行对症处置。比较不同时机行PICC 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分析不同时机行PICC 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机行PICC 发生非计划拔管情况 38 例于缓解期行PICC 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8 例,发生率为47.37%(18/38);48 例于非缓解期行PICC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6 例,发生率为75.00%(36/48),于缓解期行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非缓解期(χ2=6.931,P=0.008)。

2.2 缓解期一般资料及单因素分析 缓解期行PICC 的非计划拔管者发生静脉血栓、静脉炎、渗血渗液、感染及导管堵塞人数均多于计划拔管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非缓解期一般资料及单因素分析 非缓解期行PICC 的非计划拔管者发生静脉血栓、静脉炎、渗血渗液、感染及导管堵塞人数均多于计划拔管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缓解期行PICC非计划性拔管单因素分析 例

表2 非缓解期行PICC非计划性拔管单因素分析 例

2.4 不同时机行PICC 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分析 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渗血渗液和导管堵塞均为缓解期和非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4。

表3 缓解期行PICC非计划性拔管因素分析

表4 非缓解期行PICC非计划性拔管因素分析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的周期较长,需要反复实施,化疗使用的药物对患者的静脉血管会产生不用程度的损伤,甚至是导致静脉血管坏死,影响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身心健康[7-9]。在白血病化学治疗中,使用PICC 辅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经外周静脉穿刺后,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够使化学药物对静脉血管产生的刺激显著降低,起到保护血管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使药液渗漏的状况得到有效防控[10-13]。PICC 置管期间由于机体耐受性、疾病发展以及导管护理工作等原因,患者很可能出现相关的并发症,使得导管使用的时间受到影响,发生非计划拔管的状况。

白血病患者的缓解期是指患者在接受2 个疗程的化疗后,白血病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大部分症状消失,属于巩固性化疗阶段。非缓解期是指初次发病或是复发的急性阶段。本研究中,于缓解期行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47.37%低于非缓解期的75.00%(P<0.05)。非计划性拔管的出现会导致患者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减少,不仅不利于白血病患者化学治疗的开展,还会使患者静脉置管及治疗的费用增加,导致资金和医疗资源的浪费。白血病患者PICC 置管优势的发挥,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考量,尽量避免在急性发作期进行置管,而选择缓解期实施PICC 置管,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渗血渗液和导管堵塞均为缓解期和非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静脉炎发生的类型包含血栓性、机械性以及化学性几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和导管型号、材质以及穿刺部位和留置时间具有密切关系,同时静脉穿刺手法和患者的导管维护意识、肢体运动幅度等也会对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产生显著影响[14-15]。感染是PICC 置管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PICC 管道长期留置,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症状,比如皮肤感染、隧道感染和血流感染等类型[16]。白血病患者PICC 置管相关感染的出现,与患者化疗使用的药物、抗生素和激素使用情况具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和导管维护中是否严格坚持无菌操作,也是影响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导管堵塞是影响白血病患者PICC 期间发生计划外拔管的重要因素,导管堵塞的发生和患者血流速度、输液后封管和冲管工作质量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具有密切关系,以上因素均会导致药物的沉积,并逐渐阻塞导管[17]。

护理人员应在PICC 置管期间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静脉血管进行有效评估,并分析患者对置管的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实施无菌操作,避免在穿刺和导管维护中发生细菌感染等状况,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出现的风险[18]。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导管维护相关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导管维护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对肢体动作进行合理掌控,避免肢体运动幅度等对导管状况产生影响[19-21]。另外,护理人员在导管维护期间要对输液、封管、冲管等步骤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不良操作增加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者于缓解期行PICC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低。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渗血渗液和导管堵塞均为缓解期和非缓解期白血病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与护理措施,提升PICC 辅助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计划性静脉炎白血病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