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04 11:32张梦丹刘玉周文婷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5期
关键词:达标率糖化血糖

张梦丹 刘玉 周文婷

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饮食及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老龄化社会使糖尿病患病率日趋上升[1]。在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时,监测其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较高稳定性,不受采血时间、患者有无应用胰岛素、是否空腹等因素影响,且能反映近期平均血糖,相比监测单次血糖,临时血糖波动不会对糖化血红蛋白产生影响[2]。相关研究表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有效且正确的控制血糖能明显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及致死率[3]。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文化水平、监测血糖频次等,掌握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相关影响因素有利于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治疗费用,提升生存质量[4]。基于此,此研究对本院214 例老年女性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基本资料、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女性T2DM 患者214 例。T2DM 诊断标准:依据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多饮、口渴、多尿,餐后2 h 血糖高于11.1 mmol/L 或一次空腹血糖高于7.0 mmol/L[5]。纳入标准:符合上述T2DM 诊断标准;其他重要器官无严重疾患;基本指标(如心率、血压等)均处正常范围内;病史资料完整。排除标准: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者;有传染病者;最近服用抗抑郁类药品者;有血液、免疫系统病症者;无法正常交流、认知有障碍者。所选患者年龄65~78 岁,平均(71.1±2.3)岁,病程3~11 年,平均(6.2±2.2)年,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22 例,初中或中专58 例,高中20 例,大专14 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按常规糖尿病治疗,入院后均进行饮食控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进行调脂、心理调节、降压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格列美脲片(生产厂家: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800,规格:2 mg)治疗,2 mg/次,1 次/d,治疗2 周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进行调查前,所有调查人员均已接受专业化培训。收集所有患者人口特征,包括职业、家族史、病程、年龄及文化水平。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所有患者行为特征,包括吸烟史、运动频率、饮酒史、健康教育(讲座、口头宣教、指导手册、书籍、报刊等)及血糖监测情况。检测所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离子交换液相层析法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以<7%为达标,比较不同人口特征及行为特征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 214 例患者中共有66 例(30.8%)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

2.2 不同人口特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 不同职业及文化水平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家族史、病程及年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特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

2.3 不同行为特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 不吸烟、每年进行1 次及以上健康教育及每月监测2 次及以上血糖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吸烟、不进行健康教育及每月血糖监测小于2 次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运动频率及饮酒史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老年女性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教育为老年女性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的保护因素,吸烟史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病症,不仅可引起高血糖,还会伴随血脂异常,目前已成为威胁世界人类健康的一种非传染性病症,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将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内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6]。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6%属于2 型糖尿病,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于防治2 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7]。糖化血红蛋白由机体血液红细胞中血糖及血红蛋白结合而成,可反映患者近期血糖的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糖代谢情况存在密切关联,可监测患者血糖的控制状况[8]。有研究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测定血糖水平的结果,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减少患者出现外周血管、心脑血管病症等并发症,对于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9]。

表2 不同行为特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

表3 老年女性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了解与自身病症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血糖控制,而患者的文化水平能直接影响其对糖尿病的理解[10]。糖尿病患者除需接受终生药物治疗外,定时进行活动锻炼、合理控制饮食等对于其病情改善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既往有研究显示,仅服用药物以控制血糖,但未进行规律活动及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明显,且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欠佳,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规律运动并控制饮食,有助于2 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波动,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所降低[12]。虽然大部分患者主观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但实际上仅有一半甚至不足一般的患者达到运动、饮食疗法的要求[13]。出现这种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可能是患者文化水平不同、临床医师未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宣传教育相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及文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表示,患者定期接受健康教育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升治疗依从性,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频次较高者,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随之升高[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吸烟、每年进行1 次及以上健康教育及每月监测2 次及以上血糖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吸烟、不进行健康教育及每月血糖监测小于2 次者(P<0.05)。文献[17]在研究吸烟与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时发现,相比不抽烟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抽烟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为老年女性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的保护因素,而吸烟史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糖尿病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适当运动及合理饮食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但掌握相关防治知识是提升自觉性的基础,只有了解自身病症的相关知识才能按医生要求用药。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身对糖尿病的认识情况,提升对自身病症的重视度,积极配合治疗、合理饮食、定时锻炼[18]。

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药物控制病情的同时应重视其自我管理,临床工作需强化宣传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通过有效、全面的健康教育,如开展讲座活动等,使患者明确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加强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力度[19]。生活中需养成良好的饮食及运动习惯,重视营养调配、细化饮食结构、戒酒戒烟、定时监测血糖水平、按医生要求服用药物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运动时长及强度[20]。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更应该加强教育,根据其饮食习惯、性格脾气等予以个性化指导,必要时可借助相关量表对其自我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上述措施对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女性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欠佳,临床应注重定时予以宣传教育,督促患者戒烟,有助于控制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而提升生存质量。另外此次研究也存在部分不足,选取病例数有限,获得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及研究,不断证实本次研究的准确性,为临床探讨影响老年女性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相关因素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达标率糖化血糖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