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1-01-04 11:32班迎芝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5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镜开腹

班迎芝

在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是一种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多发于30~50 岁的女性群体,而子宫黏膜下肌瘤大多突向宫腔,向宫腔内生长,对患者的生育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主要以手术为主,其中包括子宫切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手术,但在术后极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患者不能生育[2]。因此,为了保留生育功能,探寻一种科学、安全且合理的治疗方法是现在临床妇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课题[3]。本院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4 例。纳入标准:通过各项临床检查,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经量改变,阴道不规则出血;瘤体直径<6 cm,瘤蒂<5 cm;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子宫体积<孕10 周子宫大小。排除标准:患有严重消化道溃疡出血;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有腹部手术史;体内有其他肿瘤或恶性肿瘤;患有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异常;子宫瘢痕扩张受限的患者;患有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器质性功能不全;有手术禁忌证;临床资料不完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 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者腹部的正中线做一个切口,充分暴露患者子宫、病灶及周围组织,密切观察腹腔情况,对子宫肌瘤进行切除,常规止血,反复冲洗腹腔,最后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研究组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取膀胱截石位。探查宫腔,设备为27F 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日本Olympus 公司),其中,膨宫液应用0.9%氯化钠溶液,流量200~250 mL/min,膨宫的压力必须与平均动脉压一致,控制在100~135 mm Hg;电凝电流功率60 W,电切电流功率80 W。将宫腔镜置入,依次按宫底、子宫角、宫体、宫颈顺序进行观察,由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进行切除,在肌瘤切除后,应用气囊压迫止血。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24 h 阴道流血量及首次下床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宫腔积液及子宫肌壁损伤。(3)术后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是否再次手术、月经改善(月经量减少)及血红蛋白上升10 g/L 情况。(4)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肌瘤彻底切除,在手术1 个月后,复查超声未见肌瘤结节,月经量减少;有效:突向宫腔内肌瘤被切除,在手术1 个月后,复查超声未见肌瘤结节突向宫腔,月经量减少;无效:肌瘤没有完全切除,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月经情况没有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年龄29~48岁,平均(39.7±5.2) 岁;病程0.5~5 年,平均(2.75±0.55)年。研究组年龄30~49 岁,平均(38.8±4.2)岁;病程1~4 年,平均(2.76±0.5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与24 h 阴道流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1,P<0.05),见表2。

2.4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月经改善与血红蛋白上升10 g/L 以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再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例(%)

2.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发生在子宫宫体中,分为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肌瘤[4]。临床上,黏膜下肌瘤的症状和体征特别明显,是凸向宫腔内生长的[5-6]。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尽管子宫黏膜下肌瘤是良性肿瘤,但随着子宫肌瘤不停生长,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例如月经紊乱、反复流产、经期过长、经量过多、发生贫血或者是不孕不育,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8]。如今,临床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方法主要以实施外科手术为主[9-10]。传统开腹手术方法切除子宫肌瘤或剔除肌瘤,主要是根治月经过多和子宫异常出血为主,尽管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具有风险高、出血多、手术创伤大等缺点[11-12]。而且,对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开腹手术造成的子宫瘢痕,会增加妊娠时子宫破裂的可能,目前,已被新型技术所代替,比如宫腔镜手术。应用宫腔镜手术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同时,确保了生殖系统的完整性,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13-14]。

近几年来,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被广泛应用[15-16]。宫腔镜属于新型辅助器械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微创性,可以有效保护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生育能力,也能够有效减轻其对生殖系统的损伤,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小,病情恢复快[17-18]。另外,有研究指出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操作与止血操作同时进行,可明显减少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从而促进了患者术后尽早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与24 h 阴道流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开腹手术,宫腔镜电切术主要有以下优势:(1)不用开腹,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部分较小的肌瘤门诊就可自行手术;(2)子宫没有切口,降低后期剖宫产率;(3)预后情况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宫腔镜评估瘤体切除深度和切除范围,减少子宫损伤,以确保手术安全,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创口小,并能彻底清除肌瘤,有效避免尿潴留、宫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 个月,研究组月经改善与血红蛋白上升10 g/L 以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再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有利于促进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尽快恢复。采用宫腔镜电切术,不但可以直观、准确地将子宫病变的情况显示出来,还能将诊断与治疗同时完成,同时,实现了临床手术的全程监护,促进手术顺利实施,做到最小的损伤,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进而促进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病情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24 h 阴道流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镜开腹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