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治疗失眠药对探析

2021-01-06 12:09李廖英子刘敏
环球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少阴营卫心火

李廖英子 刘敏

综观失眠在《内经》中的阐释,多从阴阳理论、营卫理论、开阖枢理论、脏腑理论、神主理论角度出发,且“贵阳”思想贯穿始终。张仲景立法治疗失眠,多以不得眠、不得卧、不得睡、不能卧等4种名称来称谓[1]。基于《内经》理论创立了五苓散、猪苓汤、小建中汤、栀子豉汤等9类汤方[2]。另有诸多条文如第71条、第86条,虽明确提出不得眠,却未附以方药治之。现以《伤寒杂病论》为基础,旨在将张仲景运用药对理论治疗失眠的思路浅加分析。

1 顾护胃气助眠

张仲景极其重视脾胃。《内经》中关于失眠之阴阳理论、营卫理论,无不与脾胃相关。卫气内入交于营阴则寐;外邪困阻,卫阳浮越,营阴不足,阳不入于阴则不眠。营卫、气血本为同一所指,但说法、功用不同。脾胃生化气血,则营卫得充;脾居中州,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赖其运转,则五脏得以协同发挥作用。“足太阴脉注心中,从心中循手少阴脉行也”,脾胃不和影响及心亦可发为失眠。《素问·逆调论篇》曰“阳明者,胃脉也……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胃不和,则卧不安。《灵枢·邪客》曰“补齐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阴阳已通,脾胃得和,阳入于阴则安卧[3]。

1.1 调和营卫、温胃安中助眠——桂枝、芍药;桂枝、饴糖;芍药、饴糖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脾胃虚寒,阴盛格阳,浮阳上扰于心则心烦失眠;寒邪阻滞于中焦气机枢纽,阴阳交通之道被阻,亦可为失眠。但调理中焦脾胃则诸症自消。

小建中,意心烦失眠之病因较为单一,但调中州即安;也说明脾胃虚弱程度不甚严重,但稍调固即可。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桂枝汤为底方调和营卫的同时,加饴糖,倍芍药。桂枝得饴糖,辛甘化阳之力增强;芍药得饴糖,酸甘化阴之力倍,阳有所附则不上浮扰心,营阴充足则魂夜安于肝,与桂枝相配则营卫和[4]。营卫和则血气调,血气调则阴阳和,其卧立至。

《神农本草经》认为桂枝辛温,能补益中气。芍药苦平,能疗腹痛,破寒热。饴糖入足太阴经,《本草经疏》认为其由既由谷物所制,故主补虚乏。因此,桂枝和饴糖均具有补中益气,补虚乏和脾胃之功效,二者合用,健脾养胃功效之力倍,对于脾胃虚寒之证大有裨益。故笔者认为,小建中汤治疗心烦不眠之主要药对为桂枝与芍药、桂枝与饴糖、芍药与饴糖。

1.2 保胃气存津液助眠——大黄、芒硝为主;枳实、厚朴为辅

关于保胃气存津液,广为人知的就是仲景运用三承气汤治疗燥实类疾病。肺胃通降,外邪不得上犯扰心。《伤寒论》第241条“病人小便不利……喘冒不能卧者……宜大承气汤”。阳明多气多血,易发燥实,燥实则易伤津液,津伤热扰,发为失眠。大肠上通于肺,肠腑壅滞导致肺胃之气不降,邪热循经上扰心神,亦不得卧。当立下燥实,使肺胃之气通降[5]。气和则五脏安利,邪不得犯。

大黄芒硝同用,荡涤肠腑,急下存阴,燥实除,则肠腑之气得通,邪热无以循经上扰心神;同时,枳实、厚朴作为大黄、芒硝的辅助药对,消胀除满,安和胃气。前者涤荡肠胃,泻下通积,后者行气除胀,有助于前者之功。

《神农本草经》认为大黄苦寒。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安和五脏。芒硝苦寒,逐六腑积聚。两者合用,通利胃肠,推陈致新。热结既下,津液得保,否则易生津亏耗竭之变,这也是两药对在保胃气存津液功能上的主要体现[6]。

2 清宣郁热助眠——栀子、淡豆豉

栀子豉汤在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厥阴病篇均有所述及。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主之”。第221条“阳明病……必憷惕烦躁不得眠……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辨证广注》曰“邪热未解,必乘其人之虚,而客于胸中……阳气扰乱,不得眠也”。有学者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出发,认为本证病位在心。心肺同居上焦,为何以心神受扰为甚?心为阳神,居于上焦,继明照四方,易为阳热所扰。且其对应离卦,如离卦在外之两阳爻,主动主功能。今坏治,邪热内陷,心神首先被扰而心烦失眠。

但以栀子淡豆豉两味,何也?笔者认为,此既非心火独亢的朱砂安神丸证,也非肾水不足无以潜藏心火的黄连阿胶汤证;非心阳不足的桂枝甘草汤类证,也非心阴亏虚,虚火上炎的天王补心丹证,但阳火雍滞于上焦扰神[7]。栀子质轻清上浮,上行清胸中郁热,且通泄三焦,导热下行,恢复气机升降功能;淡豆豉清热宣表,使热从四周而去,气机出入功能得以保全。如此配伍,用药轻灵,正与上焦用药宜轻相契合,整体上肃清上焦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得以恢复而烦热自除,而非清心火等苦寒药物所能解[8]。

3 利水安神助眠

水热互结于下焦,上下壅塞,道路不通则阳不能下交于阴,阴阳失调则发为失眠。水液不能上承则虚火扰神而致心烦失眠,渴欲饮水而不解,水气上犯而呕咳。肾与膀胱表里经,阳虚水泛,阴虚、经气气化不利水热互结,均体现了两者病理上的相互影响[9]。厘清源头,则有阳虚真武重温阳、阴虚猪苓重养阴、经气不利重利水以复经气,如是诸症即消,人得安卧。

3.1 养阴利水助眠——阿胶、滑石

《伤寒论》第319条“少阴病,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本证关键在于阴虚导致的水停。少阴阴虚热化,无以主水,水停于下,与热互结于下焦而致阴阳不和,在上心为虚火所扰而心烦。赵羽皇认为猪苓汤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10]。急当养阴,以治其源,恢复少阴气化功能,同时利其小便,水火互结之势得解。《神农本草经》认为阿胶甘平,用于劳极。滑石甘寒,通利小便的同时,能补益精气。阿胶滑石配伍,利水养阴的同时,不致壅塞,且阿胶血肉有情之品使益阴之力倍增。体现了《内经》“胃肾相关”的基本思想[11]。

3.2 通阳化气助眠——桂枝、泽泻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12]。膀胱经作为敷布人体最广的经脉,蒸腾气化使卫气随水液布散全身;与督脉交于风府,则卫阳得督脉阳气充助而不衰竭。今太阳膀胱经经气不利,水液无以蒸腾气化,卫阳亦不得运行周身体表,前者肾水无以上注于心,心火上炎,后者卫阳失其功能而致营卫不和,故而心烦不眠。此时当以恢复膀胱气化为要[13]。

五苓散桂枝、白术通阳化气,同时猪苓、茯苓、泽泻合用利水,减轻膀胱负荷,则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水液得以蒸腾气化上济心火。《神龙本草经》认为桂枝辛温,能平冲降逆治疗上气咳逆,同时亦可补中益气。泽泻甘寒,消水之力强,且可安养五脏[14]。桂枝泽泻配伍,通阳化气,邪去神安。原方亦重视使用猪苓茯苓白术,使燥湿利水之力增强,膀胱气化功能得复,阴阳立通。

4 调理心肾助眠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曰“……少阴为枢”。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阖枢理论”,以指导疾病的治疗。少阴居于下焦,内寄真阴真阳,转枢心神与卫阳夜归于肾舍,使其得肾水滋养而夜安[15]。少阴脏水火同处,或寒化或热化,阴阳之气易不相顺接。阴虚水热互结而为上述之猪苓汤证;水不潜火时则以黄连阿胶汤上清心火,下益肾水。少阴阳虚,既不能蒸腾气化使肾阴上济于心,心火上炎扰心而失眠;同时真阳不潜,阳浮于外,不得入于阴,阴阳失和而失眠。前者以交泰丸交通心肾,后者以附子干姜汤峻补肾阳。

4.1 交通心肾助眠——黄连、阿胶

《伤寒论》303条“少阴病,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病,提示病变部位在少阴,阴虚则阳亢,阴阳不济故昼不精、夜不暝。条文特意列出“心中烦”,而非栀子豉汤“心烦不眠”之类的说法,说明心火虽主要是由于肾阴不足所致,然势猛当清。成无己曰“阳有余者,以苦泻之……阴不足者以甘补之”。

《神农本草经》认为黄连苦寒。主治热气。阿胶上文已作论述。黄连阿胶配伍,泻南补北,心火得清,肾水得滋,阴阳得以上下交通,则心烦不得安卧之症除。相比交泰丸,虽均是用于心肾不交的经典方,交泰丸上热下寒,清热温阳并行,此方重养阴清热交通阴阳;相比甘麦大枣汤,虽均用于虚火上炎导致的失眠,但治疗上侧重部位不同,前者在心肾,后者在脾胃。

4.2 峻补肾阳助眠——干姜、附子

《伤寒论》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干姜附子汤主之”。值得注意的是,此证阴躁在昼日。何也?阳气养神濡筋,烦劳则张。汗下两法一前一后剧伤阳气,阳气虚则阴寒生[16]。阳王于昼,白昼弱阳得外来阳气之助浮散于外,夜晚阴气主事故而安静。急当回阳。

干姜、生附子纯阳药对,去四逆汤甘草之甘缓,顿服峻补阳气,阳气固则寤寐有常。此方回阳之力甚强。据记载,许叔微曾以此方治疗一汗法导致的衄血、脐血,数服后血止。《神农本草经》认为附子辛温,破各种沉寒冷痼之疾[17]。干姜辛温,温中之力尤强。附子无姜不热,二者作为温阳之经典药对,在治疗肾阳将脱引起的失眠时理当受到重视。

5 滋养肝肺助眠

气机运行,左升右降而成一圆运动。左肝右肺,肝升肺降,如环无端,周而复始。阴阳相合,则人得正常寤寐。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阳为枢,阳明为阖。开寓意门户开启,太阴为开,气血壅盛,卫气出表则寤[18]。同时,宗气蕴于肺,灌注心脉之中助心化赤,五脏得养。阖寓意关闭,厥阴为阖,夜晚两阴交尽之时,血归于肝,则魂得所养而安。中焦气机升降出入,心火肾水水火相济,均与厥阴风木斡旋有关。少阳为枢,为肝所役使[19],发挥其运枢功能。

5.1 补养肝血助眠——酸枣仁、川芎为主;茯苓、甘草为辅

《金匮要略·虚劳病篇》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仲景此方专为肝血不足而设。入夜,神随卫气潜藏于肾,魂则随营阴夜归于肝,得肝血充养,白昼在少阳胆经转枢下随气血行于脉中。“肝者罴极之本”,烦劳伤肝则精绝,加之火气乘肝空虚侵犯,魂失养失藏而不得眠;且肝体阴而用阳,肝体失用,升发条达之性废,水火失济而致不眠。当以补养肝血,调肝之性为己任。“夫肝之病,补用酸……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以及“急食辛以散之”[20]。

《神农本草经》认为酸枣仁酸平,配合芍药,以酸补肝体,且久服五脏得安。川芎辛温,能治寒痹,筋脉挛急等经气不利之疾。川芎辛以散肝血,使其血脉调达不致郁滞。因此,酸枣仁、川芎药对配伍,补肝血,调肝气,肝之气血和畅,则魂有所居,人得安卧[21]。

另有学者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此方茯苓、甘草也为不可或缺之药对。脾胃主管着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脾胃不运,恰似车轮轮轴不用,四周无以旋转升降,故佐茯苓、甘草药对,运行中焦脾胃。体现着张仲景固护脾胃的思想[22]。

5.2 补养肺阴助眠——百合、生地黄;百合、知母;百合、鸡子黄

《金匮要略·百合病篇》,开篇即提及“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欲卧不能卧”[23]。太阴为开,失用则气血无以充斥机体内外。心肺同居上焦,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肺阴亏虚,虚热内扰而失眠,同时肺失其用,不能助心化赤而致心神不安,五脏不和。

《神农本草经》认为百合甘平。能治邪气腹胀,补中益气。余热充斥中焦脾胃则腹胀,留于心肺则烦热不得卧[24]。百合益肺补脾,肺气得降,脾气得升,气机通畅。百合从其颜色、性味来看,入脾肺,且开合亦与人体昼夜节律吻合[25]。与生地黄汁、知母、鸡子黄配伍,脾肺之气得通,邪热得解,阴液得充,失眠自除。

另《伤寒杂病论》中将失眠作为兼证也多有述及[26],如痰饮郁阻,气机升降失调所引起瓜蒌薤白半夏汤证、小青龙汤证、皂荚丸证。如瘀血内阻导致的枳实芍药散证。后世在仲景的基础上,从清胆火的角度增设如温胆汤清热化痰以安神等治疗方面[27],使失眠的治疗体系更加完善。

6 思考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药对理论治疗失眠的条文和方剂,发现张仲景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内经》的学术思想[28],如调和营卫、和畅枢机、固护中焦、重视阳气,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脏腑自身的功能特性予以合适的方药。其对失眠的阐释,病机总与热火瘀痰有关,治疗不离五脏和营卫阴阳气血。心为阳神,论述多从“心阳”入手;肾乃元阴元阳之根本,论述总括“肾阴肾阳”;脾喜燥恶湿,阴邪易犯,论述多从“虚寒”入手;阳明多气多血之腑,论述多从“燥实”入手;膀胱经遍布人体最广,易为邪扰,论述多从“气化”入手。且张仲景时代温热病流行,津液易为热伤,清热的同时因注意保存津液;同时,战乱频繁,人忧思忿怒,精血暗耗,宜补养阴血。故张仲景在其论述中,对养阴血、清热等方面尤为重视,而痰湿、水饮、瘀血等有形实邪,多作为失眠兼证述及[29]。药对主要体现着医者诊治疾病的主要思路[30],今欲以分析张仲景治疗失眠之药对,期在完善临床治疗失眠的方法,不当之处请同道予以指正。

猜你喜欢
少阴营卫心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太阳-阳明-少阴”传变分期下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机要探析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论少阴“三急下”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