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2021-01-12 04:11李常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歧腹痛功能性

李常军

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4260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消化功能出现障碍的情况,具备持续性存在或者反复性发作的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反酸以及上腹痛等的临床特点,同时排除能够解释该症状的代谢性、全身性以及器质性的疾病[1]。其中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占儿科疾病的8%左右,占小儿的胃肠专科为30%左右,其中发病在3.5%~2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多数孩子存在偏食以及挑食等不良习惯,再加上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差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消化道感染,从而导致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2]。临床传统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采用抗酸剂、抑酸剂以及解痉药物等,但是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以及耐药率高等问题。根据有关研究显示,采用复合凝乳酶能够促使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得到显著缓解,进而促使患儿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促使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情况得到有效保证,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3-4]。在本文中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采用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接收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4.7±2.0)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3.1±0.7)个月;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4.9±1.7)岁,病程3~6个月,平均病程(3.4±0.5)个月。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经过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评估[5]:所有患儿存在2个月及以上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每周至少能出现1次,同时符合以下3项内容:①存在呕吐、恶心、早饱、反酸以及上腹部不适或者疼痛的情况,并且以上症状存在反复或者持续性的发作;②患儿经过排便后以上症状未能得到缓解,或者粪便性状的变化、排便频率与患儿症状的发作情况无关;③未有代谢性、炎症性以及肿瘤性疾病等的证据对患儿的上述症状进行有效的解释与说明;(2)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并同意签署本研究;(3)所有患儿年龄均为3~12岁。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的功能器官存在严重障碍的患儿;(2)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3)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儿;(4)患儿体温均超过38℃;(5)患儿存在急性发作腹痛;(6)患儿存在肝胆胰疾病。

1.3 方法 对患儿均进行平衡水电解质等一系列基础治疗。在治疗后均给予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患儿以及家属讲解消化性不良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出现的不良情绪。

1.3.1 对照组采用复合凝乳酶胶囊(生产厂家:葵花药业集团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4290)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对患儿进行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纠正,同时对患儿的日常饮食进行调整,复合凝乳酶胶囊的服用方式:温水口服,1~2粒/次,3次/d。患儿连续治疗2周。

1.3.2 研究组采用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生产厂家: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0.5g)进行治疗,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具体服用方法为:温水口服,3~6岁患儿,4g/次, 3次/d,7~12岁患儿,6~8g/次,2次/d。患儿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4.1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主要包括腹胀、胃脘痛以及不易消化三方面,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0、1、2、3分表示,0分:患儿未出现任何症状;1分:患儿只是在偶尔出现腹胀、胃脘痛等症状;2分:患儿的腹胀、胃脘痛等症状较为轻微,但是不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3分:患儿的腹胀、胃脘痛等症状较为严重,并且发作频繁,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对于患儿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据1周内的出现天数做相应计算,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症状越严重。

1.4.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别抽取两组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然后以3 000r/min进行离心,将上层血清置于2ml EP管中,并放置在-80℃环境中以此进行备检。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患儿的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其中配套试剂盒为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4.3 评估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治愈,患儿经过2周的治疗后,其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且患儿的食量以及食欲情况均基本恢复正常;显效,患儿经过2周治疗后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患儿的食欲恢复的情况较为明显,食量能够恢复至正常水平的75%;有效:患儿经2周治疗后其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食欲情况有所恢复,食量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未达到显效的标准;无效:患儿经过2周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其食欲以及食量情况无任何改善,其临床症状仍然存在,部分患儿甚至出现加重的趋势。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腹泻等的发生例数,记录相关数据并计算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1.4.4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包括食欲不振、腹胀以及腹痛等消失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6以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n(%)]

2.4 两组患儿不良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食欲不振、腹胀以及腹痛等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及嗳气等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并且经过检查后未出现代谢异常或器质性病变。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的疾病,其发病率相

表4 两组患儿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对较高,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其治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相关研究证实,可能与胃肠激素分泌异常、胃肠运动功能的异常改变以及感染幽门螺杆菌等的情况具有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是造成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6-7]。临床中小儿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较为常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早饱、腹胀、恶心、呕吐、胃胀气以及上腹痛等,以上症状大多反复发作或者持续性存在,但缺乏一定的特征性,并且极少数的症状能够同时出现,大部分患儿只会出现一种或者少数几种症状,有学者认为对符合罗马Ⅲ标准的<6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来说恶心和腹痛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典型的症状。在临床治疗该病患儿上腹痛以及畏食是主诉的症状,而对于恶心、嗳气以及反酸等症状描述的就相对较少,可能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年龄较小,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身的不是症状,而上腹痛以及畏食等症状很容易被家属所注意,所以在诊治时大多数的患儿是由家长进行代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信息,就不会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则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情况产生严重影响。

经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复合凝乳酶胶囊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进而利于患儿的身体康复以及生长发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经患儿服用后能够促使肠道内的益生菌数量得到显著增加,同时能够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有效刺激,促进抗体的产生,进而有助于患儿对多种致病均引发的感染情况进行有效抵御,维持消化道内生态的平衡,进而加速对食物中的应用物质进行有效吸收。因此,对于消化不良以及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复合凝乳酶胶囊成分里面含有凝乳酶、胃动素以及黏蛋白等。成分里的凝乳酶能够与胃蛋白酶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蛋白质的分解,促进患儿体内对蛋白质的吸收。其中蛋白水解酶具有高活性的水解蛋白质,如果pH置在1~2时,该物质的活性是胃蛋白酶的2倍左右,是主要的消化酶,从而改善患儿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果食物得到了消化酶的作用,有利于将食物进行充分消化,减少胃内中存在的未消化食物比例。现有临床研究表明,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缓解肾上腺素对患儿肠管产生的抑制,从而缓解患儿体内的回肠痉挛和收缩程度,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食欲不振、腹胀以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示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应用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缩短不良症状消失时间。

综上所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应用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效果确切,不仅可以缓解患儿的消化不良,缩短患儿不良症状消失时间,还可以降低患儿体内的炎性因子,减少炎症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双歧腹痛功能性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长双歧杆菌与婴幼儿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双歧杆菌与肠道疾病及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