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意义建构 培养结构化思维

2021-01-12 11:16徐咏杨怡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5期
关键词:多元表征

徐咏 杨怡

摘要:数学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科。布鲁纳指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教学不是教知识,而是教知识的结构。”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起点,巧妙迁移,孕育结构化思维;多元表征,丰富理解,生成结构化思维;比较感悟,推理建构,深化结构化思维。

关键词:多元表征  推理建构  结构化思维

布鲁纳指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那么,教学中应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构建新知呢?

一、找准起点,巧妙迁移,孕育结构化思维

(一)读懂教材

在乘法的学习中,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本单元《分数乘法》最后一阶段,明确乘法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还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对乘法意义进行拓展。

在三年级时,学生通过“小兔分蘑菇”的现实情境(图1)独立解决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接着对分数的意义(图2)进行了再次深入探究,对平均分的主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读懂学生

面对新知,学生的困难会是什么?为了探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访谈,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意义有所了解,但也有部分遗忘。尤其对于“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这个问题,100%的学生都能列出除法算式并得出3/4块的结果,但仅有15%的学生找到把3张饼平均分成4份的两种分法。也就是说,学生对于3个1/4块与3块饼的1/4的对等关系理解不够,无法将已经掌握的分数意义和乘法意义进行有效沟通。对于“用乘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大多数学生是不知道原因的,于是确定本节课的核心就是探究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鉴于前测中学生对于分数意义有一定程度的遗忘。在课的引入环节,课件出示1/2和2/5。问:认识这个数吗?能举例说一说它的含义吗?从分数的意义开始,让数学学习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进行同化、调整或重构,为新知的生成与再创造打下基础。

二、多元表征,丰富理解,生成结构化思维

在本课中,我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一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让有意义的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途径。

(一)定义运算新方法

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拿到题看到数字就写算式。所以在例题的分析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出示条件,通过问题串让学生经历提取条件、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运算新方法:求10朵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带领学生完整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表达能力和问题意识,让思维可视化。

(二)验证方法合理性

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算出红花的朵数上,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因此我精心设计了问题单(如图1),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学生认真思考:“10朵的1/2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并把想法记录下来。

问题单中开放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用绘图直观验证、列算式验证、分数的意义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明等多种表征方式说明用乘法计算的道理。或许他们的验证在推理上不够规范,在逻辑上不够严谨,但这些都迸发出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过程中的认知体验是接受式学习无法替代的。

(三)感受新方法

探究成功最好的体现是学以致用,所以接下来让学生列式求出绿花有多少朵,在同一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运用新方法。在解答“求10朵的1/2”“求10朵的2/5”的过程中,借助多元表征,丰富理解,多管齐下,将本源性算法和新定义的算法有效关联,有利于学生及时将新方法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建立起新的认知体系。

三、比较感悟,推理建构,深化结构化思维

提出问题:10×1/2和10÷2有什么联系?

10×2/5和10÷5×2呢?追问:求10朵的4/5是多少怎样列式?20朵的4/5呢?100朵的7/10呢?在简单回顾中沟通整数乘法与分数乘法在意义、数量关系等方面的一致性;改变彩花的数量和所占分数,推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使学生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学会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对思考的过程清楚地进行表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注重教材的整体脉络及逻辑结构,注重以不同的直观形式促进理解用乘法計算的合理性,同时采用迁移、关联、凝聚等策略实施结构化教学,紧扣乘法意义,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数学抽象于现实世界,它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科。数学的学习不断丰富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教学内容规划中注重长程性、在教学策略安排上注重结构性、在教学结构设计中注重整体性,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感受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感受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走向面、由面组成体,感受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全程,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方法和观念,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颜春红.学生数学整体思维培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2]李继秀,汪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3]武鹏程.聪明的“笨”小孩 孩子思维训练好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多元表征
借助多元表征提高小学生数学理解力的实践研究
在多元表征中深化数学概念理解
实现教学有效建构 助推学生思维生长
学习共同体:助力儿童多元发展
“多元表征”促进百分数意义的概念性理解
多元表征学习:让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基于多元表征 促进全面理解
浅谈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多元表征中深化概念理解
多元表征引领动态思维